专栏名称: 有味读书
纵观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一一为您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包容万象  ·  这两个女人的故事!看懂的不简单… ·  3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田余庆: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 ·  4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田余庆: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味读书

白居易和他的“高考指南”

有味读书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19 18:19

正文

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本文授权转自大老振工作室(dalaozhen18

作者:大老振读经典



白居易和他的“高考指南”



作者 | 大老振读经典


对于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而言,谁没有手拿《掌宝》、头顶《龙门》、脚踏《三维》、怀抱《53》、魂牵《百炼钢》的经历?


这些教辅书,让考生们爱时视之如珍宝,恨时弃之如敝履,一考试完立刻扔到墙角,连多看它一眼的心情都没有。


可是唐朝时有一个考生,他参加高考时一边复习一边自己编教辅,考生们都争相购买,而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他当时写的这本“高考指南”。


一千多年了呀,厉害了word 哥!




01


这个人就是白居易。


他从小就是个神童,六个月大的时候,妈妈抱着他在屏风旁玩耍,指着上面的字一一告诉他读音,谁知道一天妈妈开玩笑地问他哪个字是“之”,他居然伸出小手去指屏风上的“之”字。妈妈惊呆了,又问他“无”在哪里,他居然又指对了!


妈妈连着问了他好多回,他都能指对。成语库里有个词叫“略识之无”,现在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怎么样?知道它的来历了吧?



这可真是天生的“别人家的孩子”呀!


五岁,开始写诗,他写的“华山诗”中有一句“群山我为大,更无白云齐”,简直令人惊掉下巴,此后,“神童”的称呼代替了他的名字。


九岁,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摇头晃脑的背诗的时候,他已经精通诗歌的声律了。


后来北方发生叛乱,居住在河南新郑的小居易被父亲送往江南吴中避难。他十五岁的时候,给在徐州的哥哥写了一封信——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这不是一首诗吗,怎么说是信呢?对于一个被称为“诗魔”的人而言,连日常对话都想用诗来表达,更何况是家书乎!


它想表达的其实就两个字:想家。


这首诗迅速被传唱开来。


十七岁,白居易只身一人来到长安。


在唐朝,要想做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干谒,就是拜访权贵,得到他们的推荐,二是参加科举考试。


白居易先走的第一条路。他带着诗去拜访当时的大诗人顾况。顾况一听“白居易”这个名字就笑了,他想逗逗这个小伙子:“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呀”!


年轻人,你以为帝都是好闯的吗?物价很高啊,你居然叫“居易”,你知道长安的房租有多贵吗?


白居易没有说话,只是恭恭敬敬双手奉上自己写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完大吃一惊,抬头看白居易:“你今年多大?”


“十七。”


这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啊!顾况长叹一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后来的事实证明,白居易的确很厉害,日本仁明天皇从唐朝商人那里看到白居易写的诗,视若珍宝,爱不释手,每天放在枕边读一两首才入睡。他交代使者,只要白居易写出了新诗,他不惜重金第一时间购买!


有学者研究,日本平安时代问世的《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有多处引用白居易的诗歌。而周围其他一些小国家也都遍布白居易的粉丝,契丹人甚至在上早朝的时候要先朗诵白居易的诗歌,然后再议事。


这场景像不像我们很多公司开早会?


领导先喊一句:早上好!


员工大声回答:好!很好!非常好!越来越好!明天会更好!


皇上先喊一句:白居易!


朝臣们大声回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哈哈,这场景,真壮观!


不过白居易虽然在长安一鸣惊人,但是并没有得到推荐,所以他回家老老实实地准备考试去了。



02


白居易回到家中闭门苦读,中间因为经历了父亲去世的打击,生活困窘,连吃饭都没有保证,“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是他对那段生活的描绘。


终于,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他再次踏入京城长安。这次他一举中得进士,名列第四。放榜之后,宰相要亲自接见新科进士,这是何等的荣耀呀!


他们去慈恩寺,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白居易非常得意地写下了: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二十九岁还“最少年”?有没有搞错?


当然没有。


你知道唐朝的考试有多难吗?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类:一类叫常科,一类叫制科。


“常科”就是每年都会分期举行的考试,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种。


 “明经”主要考记忆力,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填空啊、简答啊之类的,考的内容吧,也就十几本经书而已,分为大经、中经、小经。大经是《礼记》、《左传》,中经是《诗经》、《周礼》、《仪礼》,小经是《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从这九本里面抽查。


哦对了,还有两本必考的经书是《孝经》和《论语》。


天哪,你确定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对啊,这只是一盘小菜,大餐在后面呢!


再来说“进士”考试,它的考试内容有五十多种,范围涵盖了经书、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甚至还有一些道家的文化。


怪不得当时流传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五十岁能考上进士都算是年轻的了!白居易那年“才”二十九岁嘛!更何况那么多考生,包括考了很多年的复读生,只录取十七个人,他一次就考上了,还不能得意一下?


孟郊有句诗,不比白居易更嘚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比之下,白居易已经算是很低调的了。他一帆风顺地连过“县试”、“州试”和“进士”三道大关,可谓是“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了。


不过考上进士并不意味着可以就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一次选拔考试,这个考试非常严格,想当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考了四次才通过。


白居易精心准备,他把复习提纲总结成一本笔记,这本笔记被同学拿走抄写,没想到好多考生都来要,干脆印刷出来,叫做《百道判》,居然成了应试者的范文了。


白居易不知道自己的复习笔记还有这功能,不但自己考上了国家图书管理员这个公务员,还交了一个一辈子的好朋友元稹,就是写《莺莺传》的那个,他就是复习了白居易的提纲通过了这次选拔考试。


白居易尝到了甜头,原来一边复习一边编写复习笔记是个很有收获的事情啊!一来可以帮助自己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二来卖笔记的钱也可以补贴家用呢!


于是,他决定在“制科”考试前好好复习,编写一本最新、最全、最实用的“高考指南”!



03


前面说过唐朝的考试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科”、一类是“制科”。


“制科”是皇帝临时举行的考试。唐朝那时经历了“安史之乱”已经由盛转衰,唐宪宗李纯下决心要革新政治,朝廷需要大量人才,随时都会举行“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最重要的项目是“试策”,就是针对皇帝的提问,做出自己的对策。


所有的考生都跃跃欲试,这个考试一旦成功,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官职了,这要少奋斗多少年啊!


白居易那时的校书郎三年任期已满,正好赋闲在家,他约好友元稹和他一起准备这次考试,元稹欣然同意。


贞元二十年(805年)春,他们住进了长安附近的华阳观中,开始为考试做准备。


之所以选择华阳观,是因为这里环境清幽,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名为《永崇里观居》的诗,里面有这样几句: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没有人语扰、又无车马喧,自然是复习备考的好去处。


他们绞尽脑汁猜题,而且把皇帝有可能问的问题全部列出来,然后一一准备对策。白居易为这些问题准备了七十五篇策目,把它编成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策林》。


在《策林序》里,有这样一句话:“退居于上都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


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当了一年多的宅男,就是为了猜题!啧啧,这份用功劲儿,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资深学霸呀!


这本《策林》,不但内容全面,而且文辞华美,很快就作为最权威的教辅读物流传开来。


也许有人会说,教辅读物嘛,终究摆脱不了被扔到墙角、然后当做垃圾卖掉的命运。


可白居易的这本《策林》生命力还挺顽强,因为除了“考试”这个功利性的目的之外,白居易是认认真真地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不然他后来怎么会提出振聋发聩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不然他怎么又会被人称为“诗王”?


这本唐代的“高考指南”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刑法、吏治、风俗、礼乐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甚至他还提出怎么对待“养老”问题、怎么对待“盗贼”问题,还强烈反对“厚葬”,在那样一个很重视人死后归宿的封建社会,提出厚葬是伤财力、败礼法的行为,这种思想还挺超前的。


他这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那就是重振大唐雄威!


看到了吧?什么叫胸怀!直到现在,他的很多主张还在被人提倡,他的这本《策林》,还不断地有人研究。


当然,经过这么充分地准备,在白居易三十五岁的元和元年(806年)夏天,皇帝举行了一次“制科”考试,白居易又一次中第,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十年之间,三登科第”。


白居易心里呀,那个美了美了美了醉了醉了醉了——


然而,然而,然而…… 


和他一起考中的元稹考了个甲等,被召入宫中担任左拾遗,而编出一流教辅读物“高考指南”的白居易,因为他在考试时“语言太过直接,不合圣意”只考了个乙等,被分配到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周至县做县尉去了。


好尴尬呀word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