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亲,媒体报道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巧合、传奇和奇迹,仿佛每一个成功的寻亲故事都有一个“巧合”。
这些巧合的故事中,人们看到过“麻辣寻亲,被烤鱼征服找到亲生父母”;看到过“云南弥勒小伙被拐20年,看寻亲新闻发跟评找到失散父母”;看到过“失散55年,一对双胞胎在寻亲中‘撞脸’相认”;看到过“母亲失踪12年,男子竟在别人转发的视频中看到”;看到过“奇迹!100岁老兵网络寻亲,寻回失散70多年亲人,世事巧合得令人惊奇!”
与头条寻人项目的一个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想听他讲讲他遇到的种种“巧合”故事。没想到他说,寻人哪有那么多巧合,无“巧”不成新闻,那些都是你们媒体爱的新闻故事。多数寻亲都没有那么巧,而多经历了很多曲折、绝望、艰难的筛选和煎熬的等待。很多看起来的巧合,背后都有无数陌生人的善意和努力。
他参与的头条公益寻人项目,是今日头条2016年2月发起,至今已经成功帮助1万个家庭团圆,成为国内最大的公益寻人平台。他是个技术控,在他的“寻人辞典”里,没有巧合和传奇,只有技术和信息,借助于科技的高效连接力去提高寻人效率。
他们这个项目一万人的寻亲故事中,确实也有一些看起来很“巧”的事。比如两年前的一次寻人:2017年3月27日,北京朝阳一名15岁女孩走失,家人四处寻找都未能找到孩子踪迹,随即报警。当天下午,头条寻人接到北京市公安局提供的寻人线索,跟家属确认了走失女孩信息后立刻发布了寻人启事。
巧合的是,女孩走失后被一家酒店附近的安保人员发现,在头条寻人发送了女孩的寻人弹窗后,保安队长正好收到了这条消息,他花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确认了女孩身份,并当即通知了孩子的家长!那是头条寻人与北京警方合作成功找到的第7例寻人,也是头条寻人公益项目自成立以来,成功寻找到的第1297名走失者。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科技带来的寻人效率,如果这个平台和网络,没有这种设计,信息就不会“正好”弹窗到知情人的手机上,他也不会“正好”看到,“正好”确认了孩子身份。
平台网络中人与信息的高效连接,让过去小概念的巧合成为一种大概率的勾连,这就是科技的善意。靠茫茫人海中一个人碰巧多看了一眼找到一个人,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传奇,但科技的力量,则让奇迹成为一种可以复制的信息公益模式。今天头条寻人召开了“科技向善 万家团圆”发布会,联合23家移动平台发起“亲情守护计划”,让这种信息公益模式连接更多的平台,让更多“巧合”发生。
在统计学家眼中,一个人的走失是悲剧,1万人、10万人的走失,也许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说法。只有经历了生离死别,经历过亲人走失后大海捞针般的寻找,才知道寻人背后的辛酸、眼泪、崩溃,绝望后闪烁的希望和悬着的煎熬,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煎熬。作为父母,孩子在眼前消失一会儿都会引起某种惊慌和恐惧,何况失踪。找到了,也许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找不到,就是让一个家庭永远无法释怀的事故。
帮助1万个家庭团圆,在“技术控”眼中可能是科技创造的奇迹,在我看来,科技的背后还是人的善意与努力,科技的力量把无数陌生人的善意凝聚起来。
陌生人在我们的语境中似乎是一个贬义词,意味着危险、防范和敌意。近来诸多公共事件中都有陌生人的身影,陌生人猥亵,陌生人带走孩子,陌生人当街打人,“陌生人”身份成了地狱。有的说“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的好意”,有的说“不要把孩子的安全交给陌生人”,有的重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些反思都有道理,特别是对孩子,这种安全教育和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是必要的,但我并不认为导致这些悲剧的问题出在“陌生人”身上。
陌生人是地狱,陌生人也是天堂,“陌生人的恶意”制造着罪恶和悲剧,但“陌生人的善意”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它在某种程度上遏制着那种罪恶。图谋不轨的是陌生人,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也是陌生人;让人绝望的是陌生人,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的也是陌生人。
就拿寻人来说,实际上,当下很多公益寻人项目,借助的都是陌生人的善意所形成的力量。互联网+的精准地域弹窗技术背后是无数陌生人。茫茫人海中,他多看了一眼,他收到了信息,他提供了线索,人海形成的精准连接和算法推送,是单个再聪明的、掌握再多信息的人也无法超越的。它打破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在无数陌生人间联结成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链,让寻亲者找到亲人的踪迹,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头条寻人有很多这样关于陌生人的故事:重庆一个的哥帮着找回老人后只说一了句“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西安一个的哥在路边守着一个走失的自闭症男孩直到家人过来;大连一群外卖小哥推迟了订单帮着寻找走失的老人。
亚当·斯密研究过人本性中的利己,也研究过利他,他说:无论将人类视为多么自私的动物,在其本性中都明显地存在着若干原则,使其关心他人命运,并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本身所不可或缺的,尽管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感到愉快之外,他毫无所得。
也许这就是“陌生人善意”的人性基础,也正是支撑着很多热心于公益寻人项目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发起“两岸寻亲”、“无名患者寻亲”、“寻找烈士后人”,还是寻找紧急走失者,促成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聚。尽管彼此都是陌生人,尽管为寻人投入巨大精力对个人“毫无所得”,但有什么比看到一个母亲找到孩子、一个丈夫找到爱人、一个孩子找到父母后那种劫后重生的表情更让人感到快慰呢?
那些发疯后的寻找在救助站喊出儿子名字的重生感,那种背井离乡数十年后跪在父母坟前放声痛哭的归宿感,人同此心,这时候,我们还是陌生人吗?不是,我们情感相通。
一位运营人员每天要推送很多头条,弹窗很多信息,但最重要的位置,最醒目的头条,永远为那些揪心的寻亲者而留,让绝望的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上线至今,“头条寻人”先后与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机构对接,与公安部及各地警方、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志愿者组织合作,目前共有超过10万条寻人线索,弹窗超过7万次。
这些弹窗被推给了无数陌生人,这些陌生人又转给了身边更多的陌生人,那些可能微不足道的善意,可能就是一条无比珍贵的信息,创造了又一个让人欣慰的寻人奇迹,在和平时代对抗着生离死别,让走失者找到回家团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