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翔电子研究
国信电子行业分析师:刘翔、蓝逸翔、马红丽、唐泓翼,关注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的渐进式升级,致力于为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电子板块股票投资咨询,为中国电子产业与资本共荣尽一己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的2024】韩鼎:寻龙问古赞盛世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杜月笙善于识人于微末,曾与一个赌徒结拜,6年 ... ·  6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蒋介石1975年去世,为何至今45年棺椁还没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翔电子研究

【太平洋电子】一周风向标:重申看好今年LED行情,长线看好消费电子结构性行情

刘翔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4-15 21:12

正文

重申看好今年LED行情,长线看好消费电子结构性行情

核心标的

【半导体】长电科技、华天科技

【LED】澳洋顺昌、三安光电、木林森

【LCD】京东方A、深天马A

【5G&消费电子】 大族激光 、立讯精密、三环集团、欧菲光、蓝思科技、领益智造、 欣旺达、顺络电子

【CCL&PCB】胜宏科技、生益科技、景旺电子

【安防】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建议关注

华灿光电、环旭电子、顺络电子、歌尔股份、信维通信、依顿电子、深南电路、东山精密、三利谱、东旭光电、精测电子

一周风向标

半导体

全球半导体新周期,国内企业具备长期成长性


全球半导体自2017年进入需求拉动的新周期,2017年全年半导体销售额年增21.6%至4122亿美元(SIA),改写年度新高。2018年半导体将延续成长态势,从上游硅晶圆缺货涨价情况可见一斑。2018年一季度,硅晶圆厂商报价再涨10%~15%,且从12英寸到6英寸全线上涨。晶圆价格上涨是结果,本质原因则在于下游需求旺盛。需求也是本轮半导体大周期的根本驱动力,在下游存储器、AI、汽车电子、功率器件等细分领域需求拉动下,产业链各环节将长期、充分受益。特别是在国家意志加持下,国产相关厂商将具备可观的成长空间。


大基金二期筹备成立,投资范围将更广泛

近期据报道,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的成立工作,二期拟募集 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计划今年完成。大基金一期计划募集资金 1000 亿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规模达到1387.2亿元。截止 2017 年 11 月,大基金已累计决策投资 62 个项目,涉及 46 家集成电路企业,共承诺出资 1063 亿元。按照1∶3的撬动比,第二期所撬动的社会资金规模在4500亿-6000亿元左右。加上大基金第一期1387亿元及所撬动的5145亿元社会资金,资金总额将过万亿元


相对于一期,预计二期大基金投资范围更加广泛,上游材料与设备企业与细分领域的设计企业将是重点投入领域,相关国产优秀企业值得关注。推荐标的:封测方面【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功率器件方面,【士兰微】、【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存储器方面【兆易创新】;材料及设备,【晶盛机电】、【北方华创】、【雅克科技】、【上海新阳】

LED

再次重申看好今年LED行情


站在目前这个时点如何看LED?二季度是LED传统旺季,奠定全年基调。近期调研走访下来,我们认为市场对行业供需与格局忧虑过度,是时候乐观看待今年LED产业链了。我们认为今年、乃至明年供需结构都较为健康,价格不会出现明显波动,行业成长持续。

1、上游扩产远低于预期!不管是兆驰还是聚灿,产能释放节奏均有所放缓,满打满算2018年全行业新增产能也在20%以内,与下游需求增幅匹配。即使看到2019年,我们也判断实际产能增幅也相当有限。

2、下游显示屏与白光照明订单旺盛,需求稳定增长。四五月份是海外订单集中下单窗口期,今年据我们了解各大封装厂均充满信心,不管是芯片还是封装产能转移的趋势足够明显且在加快,国内产能均能得到很好的消化。根据LEDinside的最新报告,2017年LED封装市场稳定成长,产值从2016年的159.75亿美元,成长至180.35亿美元。在2017年全球LED封装营收排名方面,木林森受惠于大幅扩产,排名升至全球第4。

3、行业定价者如三安可以通过提高同价位的产品性能来打击对手,无需降价。况且一旦降价再恢复价格就很难,越大的厂商越谨慎,这两年还远未到靠打价格战来竞争的地步。

行业仍在高速成长,龙头增速更快,我们重点提示优秀企业的投资机会。首推木林森、三安光电、澳洋顺昌。其余华灿光电、鸿利智汇、国星光电,以及下游利亚德、洲明科技、艾比森皆相当便宜,向上空间很大,值得重点关注。

LCD

台湾面板双雄一季度营收下降,静待世界杯刺激面板需求


受LCD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台湾面板双雄一季度营收下滑明显。友达光电1Q18营收744.45亿新台币,同比下降15.9%,其中3月营收255.54亿新台币,同比下降18%。2018年Q1,友达大尺寸面板出货量约2858万片,同比增加5.0%;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约4657万片,同比增加27.8%。群创光电1Q18营收667.63亿新台币,同比下降22.4%,其中3月营收225.77亿新台币,同比下降28%。

我们维持之前的面板价格判断,即价格有望在二季度企稳,理由如下:


需求方面,一是世界杯赛事对电视销量的拉动预计将在二季度开始体现。从历史上看,体育赛事大年(偶数年)的电视销量普遍高于非体育赛事年份。在2018年第一季末,电视显示供应链已开始准备迎接世界杯的电视机促销活动,预计二季度世界杯因素对电视销量的影响将开始体现。二是电视换机周期对销量的拉动。电视的替代周期在7-10年左右,上一轮的销量高潮在2009年和2010年,增速分别在10%和21%。因此从2018年开始有望开始一轮性的换机潮。

从供给方面看,虽然由于国内面板厂商大量建高世代线导致供给出现过剩风险,但供给的增加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并将推动面板厂商积极淘汰效率低下的老旧产线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继续推荐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A、受益全面屏渗透加速的中小尺寸面板制造商深天马A。此外,我们看好面板上游材料的国产化,建议关注国内偏光片企业三利谱、深纺织A、东旭光电。


行业动态: 【LCD】 投资404亿元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第5代TFT-LCD项目环境报告书已获批复——四川新闻网; 【OLED】 苹果强势喊话三星OLED屏幕价格降低一成供应——TechWeb; 【OLED材料】 OLED材料领军企业日本出光兴产电子材料生产基地落户成都高新区——人民网; 【OLED】 京东方AMOLED柔性屏助力华为高端MateRS发布——CINNO; 【LCD】 武汉京东方第10.5代液晶面板项目今日开工!加速打通8K产业链——CINNO。

消费电子&5G

新机出货拉动消费电子产业链回暖,长线看好消费电子结构性行情


1.正确解读信通院出货量,数据并不悲观手机产业链正在回暖

2018年4月8日,信通院公布了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018年3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018.5万部,同比下降 27.9%;之前信通院公布了1月和2月手机市场出货量,其中1/2月份出货3906.4万/1812.2万部,同比下滑16.6%/38.7%; 2018 年 1-3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8737.0 万部,同比下降 26.1%。

根据我们草根调研的销售数据,实际的手机销售量好于信通院的出货量。国内的手机销售,必须要通过工信部发放入网许可证,信通院的数据统计就是来源于此,信通院的数据为手机厂家给到渠道商的出货量。但此数据并没有考虑到手机厂家的生产库存和渠道的库存数据。实际的手机厂家一般是根据销量数据来调整未来手机销售预期,调整手机生产量。根据我们实际草根调研,发现2,3月份手机实际销量大于信通院统计的出货量,说明2,3月份库存去化明显。根据我们草根调研,国内龙头厂商在3月开始,进行了加单,目前各大手机厂商新机型发布后,即将进入拉货周期,手机产业链回暖。信通院数据能够作为一个参考,我们更应当关注销售数据,销售数据反馈到厂家决定生产量,手机生产量才与产业链公司业绩有最密切的关系。

2.从港台上市公司月度经营数据看手机供应链回暖


港台上市公司每月初会公布上一月度的经营数据,从我们观察的经营数据来看,已经显示出手机产业链迎来回暖。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光宝科技、联发科的月度经营数据均出现大幅好转。邱钛科技摄像头模组出现50%以上增长,舜宇光学的镜头有50.6%增长。光宝科技3月营收同比增长46%,联发科3月营收201亿新台币,同比减少3.4%,环比增长58%。数据表明,手机产业链已经回暖,新机上市拉动手机产业链回暖,带动业绩快速成长。

3.消费升级驱动创新点的单机价值提升,带来手机产业链结构性行情


从苹果Iphone X 和今年上半年的新机型来看,手机厂商仍然进行着很大力度的创新。供应量中基于创新带来的单机价值提升仍然是投资的主题。目前智能机总体出货量没有增长的的情况下,仅有结构性行情。从Iphone X 和今年发布的新机型来看,手机创新主要集中在光学,背壳去金属化,陶瓷机身、无线充电,屏下指纹识别和AI等领域,创新带来了更好的消费者使用体验,同时单机价值量也不断提升。

4.从金立裁员看手机龙头厂商和供应商集中度提升


自金立去年3月份爆出资金链危机后,近日金立工厂已经开始裁员,工厂裁员50%,总部也开始裁员50%。金立只是二三线手机品牌的一个缩影,未来手机龙头厂家的品牌、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市场占有率还将进一步提升,根据GFK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12月,国内前五大厂商的市占率已经提升到83%,未来市占率仍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来看,终端厂商对供应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小的供应商面临淘汰出局的处境。未来手机厂商与供应量仍旧是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龙头中能够跟上产业链创新趋势的公司将会有长线发展。

5.重点关注一季报业绩快速增长的个股


今日各大公司陆续公告了一季报业绩预告,对于一季报业绩增速保持高增长的公司应当重点关注;一季度由于汇兑损益,出口占比大美元结算的公司有较大的汇兑损益,扣除汇兑损益后,仍保持快速成长,建议重点关注。

6.本周消费电子投资建议


智能机进入存量时代,重点看高端机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产业链的投资机会。2018年大趋势是全球手机维持1-2%的增长;成熟国家换机周期变长,智能手机出货量略有减少,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东和非洲;从手机结构看中低端机占比提升,高端机略有下滑;对于单机价值有提升,竞争格局好的股票存在结构性机会。重点看好光学、背壳去金属化和5G技术。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上周电子板块整体回调较多,部分优质龙头标的又回调到20倍出头估值。对于消费电子板块,我们认为中国电子龙头制造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美国暂时找不到替代品未来也不可能与中国企业竞争,建议逐步布局。重点推荐的标的:欧非科技,立讯精密,三环集团,大族激光,蓝思科技;以及业绩增速较快的欣旺达、合力泰、顺络电子。

CCL&PCB

SW印制电路板指数上周上涨0.21%,跑输沪深300指数-0.21%。


关于PCB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思考


PCB行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个是环保。 目前中国大陆的PCB产值占全球的比例超过50%,其发展变化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态,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工作方向的深度影响,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势必会更加的注重环保效益, 这个变化将落实到法律、税收上,成为废弃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PCB行业的核心竞争变量之一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通过税收机制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企业多排多缴税,少排少缴税”的机制,环保税收将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中央不参与分成,从而激励地方政府的监管,进而加速高污企业的退出,提高产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新政策下PCB企业环保支出提升3-5倍,政府的环保政策对4层以下的低端PCB产品投资进行了限制,这使得HDI等高端产品获得了更充足的资本投入与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提高行业门槛。


此外,台资企业集聚的昆山,不久前因为水源整治,开始对PCB产业严控排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此举对于南亚等台资CCL/PCB大厂(厂区老改造难、离生活区近)来说是长期隐患。


第二个是下游集中度的提升倒逼PCB集中度提升。 全球电子制造业的EMS/ODM渗透率正在不断提升,即EMS/ODM销售收入占整个电子制造业总销货成本的比率,这个指标反应外包程度的提升。电子制造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代工总量、龙头厂商收入逐年递增,对PCB行业反作用:客户对PCB及PCBA的采购零散程度减弱,考验印制电路板厂商的产能大小、配套服务和响应能力强弱,优胜劣汰提升集中度;EMS/ODM缩短了终端产品的更新周期、提高了终端产品的产出量,进而提升了PCB总体需求。


第三个是优质大厂率先从PCB 2.0时代进入PCB 3.0时代,挤压中型厂商生存空间。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PCB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04年左右普通双面板的净利率还能做到20%以上,但是08年以后只能做到个位数,那个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大部分公司选择了跟随当时领先外资企业的模式——精益生产,即PCB 2.0时代,在原有模式下提高产线的运行效率、产品良率、原材料利用率等等,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空间。这种模式下管理核心是人,人制下的工厂,管理半径有限,可复制性弱,因此规模做不大,天花板低,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普遍在3%-5%之间。


但是还有第二条路,PCB 3.0时代,智能制造的时代: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调度智能化、物流无人化,订单交期缩短一半,人均产值提高3倍,产能和良率同步提升。这种模式最大的变化是摆脱了人制,扩大了管理半径,生产模式可复制性强。


我们判断随着未来龙头厂商智能车间的大规模投入,那些年收入在5-10亿元的中型PCB工厂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再叠加不断上行的环保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中型厂商将逐渐被行业淘汰出局,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

行业景气度跟踪


指标: 台湾印制电路协会(TPCA)数据,2017年全球PCB产值增速11.7%,创近十年新高。 2018年2月北美PCB BB值1.17,近十年新高。


市场关注2018Q1、Q2覆铜板价格情况 :需求端,根据产业链调研,2018年中国大陆PCB集中扩产,仅江西地区重点PCB项目就有21个,总投资约224.5亿,主要分布在九江、赣州、吉安等地。下游扩产将持续刺激覆铜板需求,为价格提供支撑。 上游铜价方面,2017年实际新增产能22万吨,同比去年下降66.1%;2018年计划新增产能170万吨,实际预计只有35-45万吨产能新增,市场铜产能扩展计划增长较快,但实际产出并不高,在上半年铜价依然看涨的前提下,铜箔价格处于上行通道,促使覆铜板成本抬升。环氧树脂方面,价格上涨有所缓解。电子玻璃布方面,因前期产能退出、窑厂集中冷修、新产能投放周期太长等因素,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台股电子玻璃布板块营收2018年1月强势创新高,证明价格处于上行通道。综上,我们认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扩产支撑需求的推动下, 覆铜板价格将稳中有升。


关注人民币升值: 2018年年初以来,由于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对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PCB企业造成一定影响,超声电子预计2018年1月份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因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约人民币4500万元。

下游增长点


1.苹果新机型内部空间更加不规则,数据传输要求更高,LCP/FPC 在iPhone、Macbook、Watch 中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为5G 时代天线技术变革进行过度。预计LCP/FPC 将引领移动终端(包括其他品牌)天线设计新潮流。苹果在2017 年iPhone X 和两款iPhone 8 的基础上,未来新机型上天线(WiFi、NFC、蓝牙等)部分也有望做成LCP/FCP 的形式,助推全球软板市场持续扩容。


2.软硬结合板是OLED版iPhone的关键元件,主要用在连接芯片与显示屏和相机镜头之间的关键元件。我们产业调研获悉,三星日前已与OPPO达成协议,将在今年Q3对OPPO供应6.4寸OLED面板,该种OLED显示器采用软硬结合板,技术难度与产品单价高,屏幕分辨率将再提高,苹果在iPhoneX才开始搭载类似面板。


3.华通表示,由于美系客户手机电池模块对软硬结合板的需求提升,看好今年软硬结合板为成长主力。因美系客户采用软硬结合板作为电池模块,电池容量增加下带动软硬结合板需求的面积增加,再加上今年可望有3支新手机的推出,带动美系客户对软硬结合板需求提升;另外,AMOLED iPhone机种的渗透率提高,也是软硬结合板的动能来源,且中国手机客户在包括无线充电、快速充电、相机模块的采用提升,为今年主要的成长动力来源。而在类载板的部分,今年预计美系采用类载板的比例以及需求面积将扩大,其它非苹手机也有可能采用类载板,华通在去年开始生产类载板后,去年下半年已开始获利,今年再考虑良率的再改善,类载板产品对获利的贡献将成长。

原材料


铜箔: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1月,无衬背精炼铜箔出口价格1.25万美元/吨,同比+36.0%,环比-0.3%; 2018年3月31日,国内电解铜市场均价49774元/吨,环比下降-5.6%,同比上升+6.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