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今日清明。又到了中国人对故人寄托哀思的日子。祖先留下来的节气饱含着“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尤其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清明前夕,各地的游子们都在赶往故乡祭祖、扫墓的途中。
而随着文化内涵的传承,围绕着墓地、丧葬的经济也在悄然崛起。
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我国墓地交易最为频繁的时候。而近几年,各种天价墓地、翻炒墓地的新闻总是不绝于耳。
目前,中国殡葬服务业的规模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每年整个行业的增长预计是在15%以上。而其中墓地服务的占比约占55%以上,使整个行业内部格局中占比最大的一项。
网络上甚至有人调侃“活着买不起房,死了埋不起土”。可见,有关墓地市场的现状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
有关墓地中介公司统计,近十年中国墓地的价格走势始终呈现上涨态势。
在几年前热映的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和一位推销墓地的姑娘相亲,虽然男方没有赢得女方的芳心,不过却收获了两个后来升值不少的墓地。
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和推销墓地的相亲对象
故事发生在2008年前后,当年一块价值3万元的墓地已被视为天价,但推销员表示这块墓地升值空间非常被看好,几年后就可以翻涨十倍,达到30万的价格。
没想到在十年后,电影里夸张搞笑的一幕却真的应了验。小编查阅资料,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地皮紧俏的大城市,一块30万元的墓地的确不是什么太夸张的事。
福寿园2016年的年报显示,其墓地的价格已经达到了33.8万一块
据悉,在一份全国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价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块近30万元,全市均价每平方米超过6万元;在北京,一些所谓“风水好”的墓地,价格多在每块15万元。
小编随意搜索了几个售卖墓地网站……高昂的价格坚定了小编好好活下去的希望。
随着墓地价格的不断上涨,在这一市场背后,应运而生了一个获利丰厚的墓地销售中介群体。
例如在北京,墓地中介的手上掌握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各类墓地资源,通过线上联系,线下交易的方式对接消费者,每卖一块墓地,可获得高额提成。据悉,墓地中介的从业人员每月可以赚得过万的收入。
某中介网站上的墓地版块
同时在墓地销售中介市场上,还暗藏着违规销售“公益墓”和非法墓地的交易。
官网显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德陵公墓为昌平区民政局批准备建立的永久合法公益性公墓。而目前,这一公墓存在着被倒卖的现象。
根据《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公益性公墓的管理者不得利用公益性公墓从事经营活动。
但据墓地中介的内部人员透露,在政策上公益性公墓应该是当地户口购买,可由于北京市的墓地少,人口多,公益性墓地对地区外户籍人员开放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与此同时,小编还在二手网站上搜索到了转卖墓地的消息。看来,已有不少人瞄准了倒卖墓地的市场。
异地安葬 墓地限购 死后还要为“房”操劳
苏州媒体3月2日关于苏州市召开的清明工作会议,对购买苏州墓地的户籍、墓穴的面积等作出规定,这一规定被称为苏州墓地的限购政策。
根据规定,经营性公墓不得跨区域推销墓穴,对外市户籍人员确需在苏州公墓安葬的,要报经公墓所在地民政部门同意。针对对外销售公益性公墓、关停公墓,违规跨区域销售经营性公墓的行为,苏州民政部门表示将责令整改和限期改正。
同时,所购墓穴的面积也做了限制,单穴不超0 .7平方米,双穴不超1平方米。
此外,另一限制条件为活人不得购买墓地。前述会议还透露,禁止为尚未死亡人员购置墓穴,为死者的健在配偶留作合葬的寿穴及罹患重病且医院已出具《病危通知书》的除外。高龄人员因故确需购买墓穴的,由公墓所在单位报经属地民政部门批准。
这一消息很快在网上引发广泛争议,实际上,上述墓地限购规定并非新政。早在2014年8月,当地政府出台的《苏州市公墓管理联合督查办法》,就提到这三条所谓的墓地限购条件。
与活人的楼市一样,墓地限购也是一种资源供需矛盾下的无奈。由于地缘因素和历史因素,每年大量上海等外地人选择在苏州购置墓地,导致近年来苏州墓地产生紧缺,五年内,苏州墓地价格至少上涨了10倍。
与上海一样,由于京内墓地的紧俏和价格的高昂,一些北京人也开始选择到周边河北省的墓地安葬。
甚至河北一些非法机构乘机向北京市民兜售墓地,这些非法墓地没有任何保障,市民一旦购买,可能会被执法部门强制腾退,纠纷在所难免。
在北京马家堡有人推销河北省固安市的公墓
如果你知道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便会明白墓地市场庞大的原因。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自然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每年死亡1000万人左右。
人口结构的新阶段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巨大。其中墓地紧缺问题已经显现就。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土地资源稀缺的状况愈加明显,墓地不可能无休止获得划拨用地,否则肯定会占用其他用途用地,
据统计,每年中国需要新墓地30多平方公里,而墓地的开发远落后于这一速度。
中国传统殡葬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殡葬道德观念、殡葬道德原则和死亡观的总和。
在时间上,大体是从先秦至清未的历史时期。中国殡葬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历史是延续的,殡葬伦理是传承的,因此在现代,丧葬也已经演化成一种家族性的行为,起着维系家族血缘关系、强化家族意识、光宗耀祖及发展家族势力等作用。
厚葬对抬高长者、老者的社会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这种社会行为不仅可以让老人的“面子”增光,同时子孙也能从中受到“恩泽”。
所以,后代们往往不惜高价为已故的长辈购置墓地,寻求情感上的寄托。
墓地市场的崛起到近年来高价墓地的产生,背后不仅折射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以及现代人殡葬观念的守旧,更是呼吁一种对故人怀念的新的方式。
从分离到陪伴,从惧怕到释怀,唯有生死观的转变才能促使殡葬观的转变。
去年2月,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我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专门文件——《关于推行节地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群众进行更低碳环保的节地生态安葬。
安葬本是公益和情感上的诉求,过多的利益潜牵入往往会冲淡对故人的情感。随着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安葬形式的转变,或许我们是时候将厚葬的传统转向更多情感上的挂记,也许这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思念。
(参考资料:新京报,新蓝网,上海观察,中国网,新蓝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