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生物爱好者。
喜欢在家里种些植物,也时常拍下自己种的花,放到网上晒晒。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问我,怎么种花?什么花好打理?按照卖花人说的方法来养怎么还养死了?我每天精心照顾为什么花总是死?
我一细打听,有些哭笑不得——卖花人说:“这花千万别浇水!”于是他就真的一滴水都不浇,花当然干死了;而另一些人所谓的“精心照顾”,就是放在暗无天日的电脑边,每天都浇水,长此以往,花晒不到太阳,土壤一直潮湿,根就烂了。
看明白了吧,植物新手的失败原因,都是用“想象中应该是这样”的方法,而不是用真正正确的方法来养花。
我刚想在心底笑话他们,转念一想,我刚开始种花时也是这样:买来花也不懂得换盆换土,还放在房间的阴暗角落里,听说多肉植物喜欢太阳,大夏天也拿出去晒,结果一天就晒死了……
后来我觉得大概不是这样养的,就开始买书、上网看资料。
我发现,很多资料都是这样写的:“喜阳光,亦耐阴,土壤应肥沃、疏松,浇水应间干间湿,适宜温度25℃左右……”虽然写了一大堆,但感觉是一堆正确的废话。这不跟没说一样?
后来在一些园艺论坛里,我才找到了感觉。这里的帖子都是园艺爱好者写的,他们既有亲身体会,又能用“人话”把这些体会讲出来。比如哪个品种开起花来不要命,哪种植物要是一直不肯发芽,就用针扎扎它的球茎,它就“醒了”……一些写得好的帖子被设为精华帖,里面满满的干货,这才是我需要的知识。
于是我也尝试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教大家如何养花,还挺受欢迎的。
当然平时在微博里,也会普及一些其他动植物知识~
关于吃,就有更多可说的了。
我在管理微博的时候,三天两头的就会接到关于吃方面的提问,什么燕窝、阿胶、虫草、玛卡……拿人形何首乌说吧!就是说路边有一个民工模样的人戴着一个安全帽,拿着两个人形的何首乌。
为了避免侵权,身为灵魂画手的小编
制作了一个走心配图
长什么样呢,上边是很茂密的何首乌的藤蔓,下边就是它的人形块根了。但是这个人形过于逼真,而且往往是一对,一男一女。有头有身子,而且还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还有两个手、两个脚。而且第二性征也非常明显,男的就有外生殖器,女的胸部比较发达。
这个民工打扮的人还会跟你说,你要买的话呢,买一对吃了那才最好,光买一个还不行。
也确实有一些网友跟我说,他爸或者他妈花了很多钱买回来了,但是买回来之后心里又打鼓,就来问我。
这不是炭,这是正常的何首乌
其实这是一个有年头的骗局了。这种东西上边的那些藤蔓呀,叶子呀,是何首乌的;下边的这个根,并不是何首乌,它是用山药或者是芭蕉根或者是毛芋头雕刻成的,然后在它的头上插上何首乌的藤蔓。
每个骗子雕出来的“人”风格还不一样,有的像两个童男童女,有的就很威武,有的就雕得特别丑。大家千万不要上当,就算是真的何首乌买回来了,你也不能那样直接吃——把这两个小人切成片,炒一大盘,全给吃了,那样是要出事的——出什么事呢?
我会在好狗狗音频专栏里告诉大家。
自从运营微博以来,8年间,我回答了数不清的网友提问。
在给大家解答各种动物、植物、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我发现有些问题的提问频率特别高,这说明它们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
所以,我对大家多年来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个汇总和归类,并且从中挑选出了几十个大家最感兴趣的,以及最容易产生误区的问题,打造出了这个专栏。不是我自夸,听过音频的内容之后,你会充满了“多年疑问得到解答”的满足感。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些自然知识、“博物学”知识有什么用呢?“博物学”这个词听起来那么高深,它跟咱们普通人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说回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先来看看博物杂志微博上大家常问的,都是哪些问题。
比如,大家都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好像知道五谷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但五谷是哪五种?
还有,过年时买的水仙,为什么养了半天,总是叶子披头散发,花没开几朵?
☞什么样的人招蚊子?有什么防蚊子的大招?
☞春天了,怎么区分桃花、樱花、杏花?
☞何首乌真的能让头发变黑吗?
这些疑问,你是不是都有过?其实,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博物学。所以说,博物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个人日常都能接触到的。
此外,我还精心挑选了一些我喜欢的谈资类冷知识。比如,你知道尼斯湖水怪、喀纳斯水怪,可北京城里也闹过好几次水怪。这些东西,你绝对不用担心用不上。
跟家人朋友吃饭、出游、侃大山时,你会发现处处能碰上我课里的内容,这时,你把我教的一讲,就能成为大家的焦点。这时的你,应该会想:这课没白听!
所以说,博物学有趣,而且有用。
在这个专栏里,我对8年来成千上万的网友提问做了汇总和归类,总结出了50余个网友最关心同时也最具价值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大家的认知范围,带领你了解我们身边的博物学知识,教你解读鱼虫鸟兽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我期待着和你一起开启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