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是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上证早知道|证监会,重磅印发;DeepSee ... ·  6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获批!A股增量资金来了 ·  17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大空间VR落地!文物“复活” ·  3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又一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正式展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证券报

大空间VR落地!文物“复活”

中国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1-23 18:50

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国内VR(虚拟现实)大空间项目密集发布,带动文旅消费,激活线下沉浸式体验空间。以圆明园为主题的VR大空间体验项目《梦回圆明园》发布,融合多种技术,采用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自由行走并与虚拟世界的人或物互动,更直观地触摸历史。国内VR大空间项目不断增多,原创作品陆续发布,带动VR眼镜销量回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VR大空间项目带动文旅消费

近期,国内VR大空间项目密集爆发,带动文旅消费,激活线下沉浸式体验空间。以圆明园为主题的VR体验项目《梦回圆明园》发布,融合多种技术,带给观众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关键观点2: 《梦回圆明园》项目特点

采用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观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行走并移步换景,与虚拟世界的人或物互动,更直观地触摸历史。观众可以参与多种互动体验,如逗鹦鹉、跟随导游高空俯瞰等。

关键观点3: 国内VR大空间项目不断增多

除了《梦回圆明园》,国内还有多个原创VR大空间项目陆续发布。如《敦煌:千色之域》和纪录片《布达拉宫》VR大空间沉浸影像展等。目前,国内VR大空间项目达109个之多,历史文化主题类居多。

关键观点4: VR大空间项目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

目前VR大空间项目的盈利模式以门票收益为主。随着优质内容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未来可形成大空间展览的院线,带动更多文旅消费。同时,可穿戴显示设备的技术发展也将为观众带来更真实的体验。


正文


近期,国内VR(虚拟现实)大空间项目密集爆发,带动文旅消费,激活线下沉浸式体验空间、智能头显设备需求。


找寻“消失的圆明园”


1月22日,以圆明园为主题的3A级画质VR大空间体验项目《梦回圆明园》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发布。“在《梦回圆明园》中,游客可以看到几百年前鼎盛时期的圆明园,见到真实细腻的建筑,和当时的文物互动。比如,通过触摸石狮子将它激活,在牡丹园伸出手,蝴蝶就会落下来。”风语筑副总经理兼总策划师宋晓东告诉记者。

VR大空间是指利用空旷的空间,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借助可穿戴显示器,能在空间中自由行走并游览虚拟世界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梦回圆明园》由数字文化企业风语筑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制作出品,融合了空间计算、虚拟现实、AI交互等技术。由于其采用了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观众可以跟随虚拟世界的指引移步换景,不断探索新空间,并与虚拟世界的人或物互动,更直观地触摸历史。

观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逗一逗御花园的猫,给一幅画盖章,翻看皇宫里的书画,在买卖街算卦、逗鹦鹉,也可以和“导游”郎世宁一起飞到高空俯瞰圆明园,体验飞行的感觉,或者缩小自己的体积进入小人国,以小动物的视角看圆明园中的大千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可以回到历史的某一个瞬间。”宋晓东说。

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对记者表示,为响应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近几年来,圆明园利用数字技术,落地多个沉浸式体验项目。《梦回圆明园》是一次新的探索。


VR大空间项目爆发


2022年,海外VR大空间作品《消失的法老》引爆了VR体验热潮,先后在国内多地进行展演。近年来,国内类似的VR大空间项目不断增多,原创作品也陆续发布。

2024年12月,敦煌官方授权的原创VR展《敦煌:千色之域》在深圳首展,该项目通过1:1美术还原,复活了超过14个敦煌场景。在约3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中,观众可佩戴VR眼睛在虚拟世界的超大空间中自由移动,近距离了解敦煌石窟的内部构造和壁画佛像,体验万丈高空、神秘地宫、森林奇境以及大风雕刻的魔鬼城等场景。

2024年末,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天成嘉华联合出品的“心愿同行·纪录片《布达拉宫》VR大空间沉浸影像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展。观众可乘坐马头船穿越雪域高原、俯瞰拉萨河谷、登上布达拉宫金顶、近距离领略藏式宫殿之美。

同样在2024年末,VR大空间项目登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北京新知元浪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发布《机械觉醒》沉浸式体验项目,具有更强的游戏感,通过故事引导、角色扮演、多感官交互等方式,观众可在虚拟世界进行闯关和对决。

据元宇宙咨询平台元力社统计,目前国内VR大空间项目达109个之多,历史文化主题类精彩纷呈,北京、上海成为项目上线较集中的城市。VR大空间项目的平均体验时常为31.4分钟,最短仅8分钟,最长的有60分钟。

宋晓东表示,目前VR大空间项目的盈利模式以门票收益为主,票价从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一个空间里同时可容纳几十人。“无论是研学、亲子旅游,还是学习历史文化的文旅消费,这类产品都可以直接快速地拉动消费。”宋晓东说。同时,随着未来优质内容更加丰富,同一场地可容纳更多内容同时展演,形成大空间展览的院线。而可穿戴显示设备的技术发展,也将为观众带来更多感官反馈和更真实的体验。

1月20日,第八届数智中国科技周·2025全球元宇宙大会上海站在马桥景城文化中心举办。众点宇宙(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攀表示,公司计划在韩湘水博园里设置互动打卡区,除了视觉与听觉,还将加入嗅觉、体感等方面的体验。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VR沉浸式体验展厅也于近日启动试营业,据介绍,观众将有机会体验到《登月奇旅》《爱丽丝梦游仙境》《一千零一夜》等多个IP项目。

市场需求带动VR眼镜销量回暖。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虚拟现实(VR)与混合现实(MR)头戴装置的出货量约960万台,与上一年相比实现了8.8%的增长。





推荐阅读


增量资金来了!金融监管总局:春节前批复500亿元,马上到位投资股市

财政部答中证报: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

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政策

吴清: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