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青年网  ·  李某雪事件,官方通报! ·  4 天前  
中国青年网  ·  李某雪事件,官方通报! ·  4 天前  
瞭望东方周刊  ·  李某雪事件,官方通报! ·  4 天前  
猫笔刀  ·  疯狂的赌局,被叫停了 ·  5 天前  
中产先生  ·  还挺突然的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十年砍柴 | 曾国藩也是小镇做题家

六根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9-1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在教育和职业道路上的挑战和优势。作者通过闲聊、百度解释和自身经历等,描述了这一群体的背景和经历,强调了通过后天努力可以弥补资源和视野的不足,同时提到了出身带来的劣势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和一定的方法来得到改善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镇做题家”是指出身小城镇,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作者通过闲聊引发对“小镇做题家”的思考,指出这一群体在社会资源和见识上的差距,但强调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关键观点2: 作者提到“小镇做题家”这一概念不仅是教育背景的一种标签,更强调了人生路上的挑战和优势。

通过自身经历以及与大城市的学子对比,作者强调了通过努力和勤奋,“小镇做题家”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改变来改善一些局限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发现和发掘自己特有的优势。

关键观点3: 曾国藩作为一位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我突破。

作者通过介绍曾国藩的经历,鼓励“小镇做题家”们从曾国藩的经历中学习借鉴,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正文

文 | 十年砍柴

和一帮人在一桌吃饭,闲聊到北京的教育资源,产生了小小的争论。或许是都喝了些酒的缘故,一位北京生长、北京读大学、北京高校工作的女士毫不掩饰地说“你们这些小镇做题家怎么能知道北京名校(我想她主要指中小学)的优秀”云云。

在我听来,这话隐含某种地域性歧视——尽管其相当程度地说明一些事实。“小镇做题家”是网上被热议的一个词,百度上的解释是:指“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如果对照这一概念,我连“小镇做题家”都不够,应该是“小村做题家”。虽然我距离考上大学31年了,居京也生活了27年,但必须承认我进城的第一块敲门砖是靠高考做题获得的,能够毕业分配到京,亦和做题关系甚大。虽经过半个甲子的城市生活,当年小镇做题家身上的某些缺陷应该得到了相当的弥补,可在有些人如这位女士看来,“小镇做题家”的标签还是洗不脱的。她供职的那所著名高校,想必从全国各地考来的“小镇做题家”不少,不知她以何种心态对待之。

与北上广深及其他大城市长大的学子相比,小镇做题家确实在社会资源上(说白了就是拼爹)和见识上确实有相当的差距,他们进入大学乃至到毕业工作时,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自卑、焦虑、局促、胆怯,等等。然而,人的综合素质包涵甚广,资源和视野只是其中一部分,而这部分通过个人努力是可以弥补的,有些在小地方没见过的事,见一回就明白了,譬如开复印机、坐地铁、去咖啡店里点咖啡。

著名作家刘震云曾说他从河南延津县刚到北大读书时,看到班上的大城市女同学可见在咀嚼什么东西类似牛的反刍,问同宿舍的北京同学,方才知道那是口香糖。

有些素质如天资、禀赋、学习能力是通过努力未必可以弥补的,“小镇做题家”通过残酷的考试证明了自己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这才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资源。还有一些往往被忽视的素质,如能忍受清贫、做事坚韧扎实、抗打击能力强、忠诚度高,可能“小镇做题家”还具备一些优势。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特别是明代开始的“八股取士”,可以说是为了维持起码的社会流动性而偏向于“小镇做题家”的一种制度设计。明清的科考最重要的考试科目八股文出题范围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中,文体的格式亦被严格限制,以求标准化,这让出生小地方的读书种子在竞争中相对公平。

八股取士不管后来被人如何诟病,但在考察一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诸方面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假若着重考学生的见识(即扩大出题范围),那藏书丰富的大户人家子弟肯定优势明显,如果再佐以社会资源(如唐代取士可以让大官或皇室人员推荐,即“行卷”),那贫寒子弟更没什么机会。

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小镇做题家”。他生长在湘中山区的湘乡县荷叶塘——连小镇都不是,算是陋村。世代务农,父亲是一位考了十七次、直到四十三岁才中秀才的私塾先生。曾国藩从小读书用功,但他能接触的书籍是有限的,乡间所能教导他的老师中也没有什么博学鸿儒。

曾国藩应童子试也数次落第,二十三岁那年,他开窍了——或许说掌握了考试规律,考中了秀才,入县学。第二年赴长沙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接下来两次会试落第,在道光十八年他二十八岁时考取了进士,并选取为翰林庶吉士。

曾国藩在赴京参加会试时,开始和天下的俊杰接触,特别是中进士如翰林后,打交道的是从全国选拔出来的读书种子,有些人出自书香门第,有些人来自江浙人文昌明之地,曾国藩感觉到自己除了会写八股文、试帖诗外,见识实在浅陋。道光二十六年他第二次会试落地,取道南京回乡,典卖衣裘筹钱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带回故里习读。

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二十二日,被选为翰林庶吉士的曾国藩请假回湘乡老家,到同邑一个读书人家拜访。曾国藩在日记中载:“大雨住蒋家。蒋颇有藏书。是日阅余所未见书,有《坚瓠集》《归震川古文》、钟伯严选《汉魏丛书》及诸种杂书。”像归有川的文集和《汉魏丛书》,在当时亦是常见读物,许多读书人家里购有此书,可他家没有,入了翰林看到这几种书还大为艳羡。

作为一位“小镇做题家”,当“制艺”作为仕途敲门砖完成历史使命后,曾国藩开始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行做我突围。一是确定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不是做大官而是做圣贤;二是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严格地实行;三是利用在翰林院里的优势,拜道德学问出众的前辈为老师,和各地汇聚在京师的精英做朋友,相互砥砺,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在日记和家书中多有记载。

如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的家信中说: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是也。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与诸弟书中云: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经过在京十四个年头的学习、历练,曾国藩终于实现了自我突破。咸丰二年底曾国藩在典试江西的路上接到母亲去世的讣闻,改道回乡。守制期间奉旨练勇以“剿灭”太平军。这时候他的视野、做事的能力,以及他可以凭借的资源,远非当年走出湘中大山进京参加考试的“小镇做题家”所能比。而他的一些优势,如坚韧、隐忍、倔强的行事风格,许多世家子弟和八旗子弟则未必具备。

曾公当然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但他的经历对后世的“小镇做题家”应有所启迪。出身带来的劣势,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改观。而最值得珍惜的,是通过“做题”而获得的平台。每一个考进名校的“小镇做题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了,前路漫漫,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何必为短期的不适应而自卑?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3435篇文章

 


推荐文章
中国青年网  ·  李某雪事件,官方通报!
4 天前
中国青年网  ·  李某雪事件,官方通报!
4 天前
瞭望东方周刊  ·  李某雪事件,官方通报!
4 天前
猫笔刀  ·  疯狂的赌局,被叫停了
5 天前
中产先生  ·  还挺突然的
6 天前
禅语心苑  ·  所谓真感情, 不是一辈子不吵架。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