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次撕下自己的种种标签,从一个女性创业者的角色,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在最困难的时候,有没有诅咒过我和科屹(险峰华兴创始人陈科屹)两个混蛋把你逼上了创业的绝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后来半开玩笑地问她。
她是徐小平最喜欢的女性CEO之一。她回应,在创业早期间做淘宝店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徐小平的鼓励和投资,就没有她的今天。
2013年,有人想以“大价钱”收购她的四皇冠淘宝店。卖还是不卖?带着疑虑,她找到了徐小平。彼时,徐小平一个劲儿地劝她,“千万别卖,我给你钱。”
她被外界称为“把刘强东比下去的女人”。同是网站上线第一年,京东卖3000万,她的平台则卖了3个亿;第二年,京东卖8000万的时候,她却迈过了10亿大关。
她身上的标签很多,集北大学霸、跨国公司高管、全职妈妈、电商CEO、百亿估值的女企业家及奇葩辩手于一身。这些标签构成她的人生,然而,在很多公开场合,她却说自己非常想将这些标签一一撕下来,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她就是拥有千万用户的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
自称 “不折腾不能活”的刘楠,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任职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2011年2月,茫然而不知其所从的刘楠选择结婚生子,成为全职妈妈。同年底,她在淘宝上创办蜜芽宝贝,以售卖花王正品纸尿裤起家。没有想到的是,仅仅靠口碑传播,蜜芽宝贝就在两年内做到四皇冠,销售额超过3000万。
2013年,在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支持和投资下,刘楠实现了从淘宝店主到垂直型跨境电商CEO的转身。
徐小平说,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的创业基因,刘楠身上的这种基因就是母爱。如果说创业是一趟旅程,刘楠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寻找优质的母婴用品。
蜜芽异军突起后,引人注目。外界注意到,刘楠在创业前不过是万千淘宝店主中的一员,再早些,她也只是个全职妈妈。
在当全职妈妈的时间里,因为想给未出生的孩子准备最高品质的婴儿用品,于是刘楠很快学会了海淘,并在母婴论坛里组织妈妈们一起海淘,“带着大家买遍全球。”
刘楠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是觉得这件事很好玩。后来,整整一年时间,除了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之外,刘楠在海淘玩得很HIGH,2012年的蜜芽宝贝淘宝店做到了800万元的销售额,被称为“淘宝母婴用品界的奇葩”。
2014年3月,跨境垂直母婴特卖平台蜜芽宝贝正式上线,同年底完成3轮融资;2015年7月,蜜芽去掉“宝贝”,升级为“亲子家庭消费平台”,并于同年9月完成由百度领投,红杉资本、H Capital等现有股东和数家美国私募基金跟投的高达1.5亿美元的D轮融资,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母婴电商平台。
从2013年11月份决定做独立商城,截止目前,蜜芽已经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2.5亿美金,销售额十倍增长,员工超过1000人。“公司以10倍的速度在成长,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刘楠说。
彼时,有人质疑,蜜芽的商业模型并不成立,高端母婴用品意味着价格昂贵,但闪购的主要策略就是低价。在当下的母婴用品行业里,不可否认的是,刘楠的确抓住了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机会。
如今,中国妈妈对于母婴用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国际母婴用品品牌希望进入这个市场,但是自己打响品牌、铺设渠道则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这些国际品牌与蜜芽闪购合作,则可以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全国市场的反馈,“相当于我们帮他们宣传了,虽然销售价格降了,但是营销费用省了。”刘楠说。
在抓住市场机会和不可思议的业绩增长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近日,刘楠在某论坛上,再次撕下自己的种种标签,她一个女性创业者的角色,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此外,她还教给年轻的女性怎样达到最好的状态,刘楠分享了两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论:一是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放下所有别人给你的枷锁;二是直面自己的企图心。
以下根据刘楠在某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今天,大家坐在这里一起探讨女性如何在现在的商业世界里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能把我的真实经历分享给大家。
我创立了一家公司叫“蜜芽”,“蜜芽”的意思是“甜蜜的萌芽”,它象征着孩子带给你的家庭全新的开始。我们是一家婴童公司,现在员工大概有1000多人,是一个D轮以后的Pre-IPO企业,当然也有很多管理的难点,今天我站在这里并不想以一个所谓成功创业者的身份去跟你们分享创业经验,而是想分享一个更真实的经历:我如何以一个女性的身份,在经历了这么多矛盾、纠结之后,经过一路的奋斗,做出现在的事业。
今天来到这里,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了八年前。八年前,我在东方广场一家外企上班,叫陶氏化学,世界排名第一的化工企业。今天的会场离东方广场很近,所以经常作为我们年会的举办酒店,我今天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八年前上班的感觉。
在加入这家美国公司之前,我在北京大学读新闻和传播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因为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又继续读了研究生,所以我读研究生的初衷并不是因为想要研究点什么,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的来说,我的本科和研究生就是在茫然和焦虑中度过的,我一直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更好的自己。
我毕业的时候,满身背着别人对我的期待:我妈妈希望我做一名大学老师,因为这就是她的生活,她觉得女孩做大学老师安全、恬静、有姿态;我爸爸希望我当一名主持人,因为这背负着他的希望,在北大时我还读了一个播音主持双学位;我的老师觉得我能言善辩,应该去媒体,做好新闻传播这条职业路线;我的同学觉得我挺有领导力,应该去折腾点社会实践。
总而言之,大家都对我有各种期待,但是你要问我那个时候我真正想干什么,我是不知道的,我是茫然的。我大概只能说出我不想干什么,但是想干什么我却说不出来。所以,我是懵懵懂懂地进了外企,也是因为这个世界500强的企业,看上去是所有乖女孩的好归宿,仅此而已。
但是,当我进到外企之后,我发现作为一个想要快速证明自己的年轻人,在这么大的公司机制里面,却只能成为一个螺丝钉,向老板、领导证明自己这个PPT做得还行。所以,上班虽然体面、安逸,却没有足够自由成长的空间,这又让我陷入了茫然。
俗话说“不破不立”,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在我茫然的时候,我选择了结婚生子,彻底在人生的方向上来了一个大掉头。生孩子那两年,我反而一点都不焦虑,我成为一个全职妈妈。我再也不用想同学怎么看待我,反正我不去参加同学聚会就好了。我也不用担心妈妈怎么看待我,因为她孩子已经这样了嘛!
所以,当全职妈妈的时候,我反而把所有社会给我的枷锁全部卸下来,那时我谁都不是,我不是北大的毕业生,我也不是外企的女白领,我的身份就是一个全职妈妈,我可以在家里思考,我到底最想干什么。
然后,我想到了我大学的时候在BBS上有一个小号,用来组织团购。我是一个热爱买卖、热爱商品的人,每次去国外旅游,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博物馆,而是当地的菜市场和超市。我记得,我站在一整个货架的洗发水面前,感觉就像找到了这场旅游的精华所在。我喜欢研究商品,我也喜欢买下它们,直到现在我一天还能收到三四个包裹。买了之后,我觉得使用效果不错,就会想要分享给别人。
所以,我当了妈妈之后,就不停地买母婴用品,甚至做Excel表格来整理什么东西好用,最后我变成了一个“意见领袖”。当时还没有微信,QQ群里的妈妈、微博上的妈妈,都跟着我一起“买买买”,于是我就把它做成了我现在的事业。
后来我才知道,我跌跌撞撞做的这个生意叫做电商,我才知道在中国很多的商业领域都已经是红海了,而电商是血海。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妈妈,蜜芽一开始的管理团队70%也是妈妈,我把一群女性,一群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商战的女性,带入到了血海领域中。五年过去了,我们还好好地活着,我觉得挺骄傲的。
其实,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没有规划自己的完美人生,我经历了很多矛盾和焦灼,最终放下了一切,才找回了自己。
大家如果问我,你现在是个CEO了,你能感觉到性别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困扰吗?还真是有的,我记得我在出席很多论坛的时候,跟男性CEO一起接受媒体采访,问到他们的问题都是,你怎么做用户增长?你怎么做公司的利润?问到我,永远都是“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我想说,我真的不平衡,所有的创业者都知道,只有all in,你做任何事情都只能all in。但是,好像所有的人都替我们女性创业者背负着一种负担,他们会特别关心我们的家庭,反而不太关心我们的公司。
身处这个环境,每个人很难独善其身。作为一个女性CEO,一个女性创业者,我希望大家研究的是,为什么蜜芽在电商的血海当中还能够活下来,而不是其他的与商业无关的话题。但大多数时候,人们给我安一个美女CEO这种不负责任的tittle就不了了之了。
我记得,有一个蛮有名的投资人说过,我们不投女CEO。媒体又跑来问我"有没有感觉被歧视",我想说,作为女CEO,当我们发新闻时,不要把“身段柔软”这些不相干的描述语放在业务数据前面就好了。当你满脑子是业务数据的时候,其实投资人是不会给你加上“女性”这两个字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是先想着女性CEO会怎样,但这是不对的,一个CEO该怎样显然更重要。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要远远大于性别带来的差异,人跟人之间有那么多不一样,一个性别的差别是无法把我们所有的不同全面论述出来的。
我希望,未来有一个时间点,人们关注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性别的差异。但是,在这个时间点来临之前,我们所有的女性都必须要更多的谈论男女平权这件事,才能让它最终不需要被谈论。而且,我们所有的女性,都应该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做出真正的成果,来证明我们在各行各业拥有平权的能力,这是我最想表达的一点。
有的朋友们会认为,我很容易将“女性主义”讲成一碗心灵鸡汤,但是我想说鸡汤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平权的问题,怎么看待你自己。今天,我不仅想给大家带来价值观,更想说一些方法论。
我认为,不能只讲价值观,告诉大家这样是最好的,但是不教给年轻的女性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好,这是不对的。我给大家提两个非常实用的小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