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熊猫放射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并囊肿)
良性肝脏病变更为常见的,一些研究表明,一般人群中,20%以上可能发现良性肝脏肿块。有研究表明,在超过80%的已知恶性肿瘤患者中,CT观察到的小肝脏病变(<15 mm)是良性的。
由于结直肠肝转移瘤是常见的恶性肝脏病变,它们可能与其他常见的良性肝脏病变如囊肿和血管瘤同时存在。 故而,区分良性病变与转移性和原发性恶性病变特别重要。
基本表现简图
CT门脉期:左叶转移瘤呈较低密度,轻微强化,另见一小低密度灶,无法确定是否为转移瘤;
T2 fatsat:转移瘤呈典型的靶征表现;
ART:动脉期,不规则环状强化;
DEL:延迟期,进一步不均质强化。
(可单击上图放大查看)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囊肿
A~D:影像表现如上方简图所述。
E:T2WI(长TE120ms),另一层面可见小病灶呈明亮高信号;
F:MRCP上,右叶囊肿呈液性高信号,胆总管(CBD,common bile duct);
G:冠状T2WI,囊肿呈明亮高信号;
H:冠状延迟期,无强化,边缘锐利。
另一患者:
(结直肠癌)肝脏多发病变(转移瘤?囊肿?)
A:CT门脉期,原先诊断为肝脏多发囊肿,现部分较前略有增大,转移?;
B:T2WI(SPIO使用前),转移瘤呈靶征,信号明显低于囊肿;
C:T2WI(SPIO使用后),肝脏呈低信号,转移瘤显示的更清晰;
D:增强延迟期,转移瘤边缘不规则环状强化。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并血管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可与肝脏血管瘤同时发生。 特别是小血管瘤和不典型血管瘤(外周强化、动静脉瘘、炎症、瘤内出现、相邻结构受压),特征不典型时可能导致超声和CT诊断困难。
基于T1和T2加权像及常规动态钆增强序列,MR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给出准确诊断,从而加速患者的治疗进程。
各序列基本表现简图
T2 fatsat:转移瘤及血管瘤均呈高信号;
T1 in-phase:转移瘤及血管瘤均呈低信号;
ART:动脉期,转移瘤边缘不规则环状强化,血管瘤边缘少量斑点状强化;
DEL:延迟期,转移瘤不均质环状强化,血管瘤均匀强化。
(可单击上图放大查看)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囊肿
A~D:影像表现如上方简图所述。
E:黑血EPI序列,由于血管呈低信号,病变显示更加清晰;
F:T1反相位,肝脏无脂肪浸润;
G:增强门脉期,血管瘤进一步强化呈等信号,转移瘤边缘环状强化;
H:T2WI:转移瘤为实性肿物,呈稍高信号;血管瘤呈高信号。
肝转移瘤的强化方式及示意图
A:CT增强门脉期,转移瘤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左肾积水(因盆腔结直肠癌复发累及输尿管所致);
B:MR增强门脉期,表现为相同的强化方式;
C:动脉期,转移瘤环状强化,血管瘤周边结节样强化;
D:延迟期,转移瘤持续环状强化,血管瘤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