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Taka。
「重构自己」已经回来半个月了,看到大家积极的留(催)言(更),我……非常开心。
重开这个号是希望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帮助处在迷茫期,或者有许多困惑的同学们学习一些有用的技巧,更好地认识和提升自我的能力,快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希望我们能在这个号里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好了,不废话了,开始今天的主题吧。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兴趣那点儿事。三年前的时候,我突然开始迷恋上了滑雪,但是我对它的热情总是一阵一阵的。一开始滑了几次以后就觉得自己入门了,没什么好学的了,兴趣就逐渐减弱了。
而当我看到网上一些大神的视频以后又觉得自己还差得远,又将这项爱好重新拾起来。经过无数次的摔倒后,看着我大白腿上的淤青,我又差点放弃。心想,我又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何必跟自己较劲。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对滑雪以及其他兴趣不能始终保持着热情?今天我请来了 SusanKuang(ID:susankuang2014)和大家一起聊聊。
前段时间,有读者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每次喜欢上一个东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然后又会喜欢上另一个东西。
这到底是因为自己不够喜欢,还是因为意志力不够?
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过我,因为我过去尝试和学习过很多东西,比如画画、钢琴、平面设计,以及口译等等,但都没有坚持下来。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过类似的困惑:兴趣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要怎样才能维持一项兴趣爱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答一下这些问题。
感兴趣并不意味着「喜欢」
简单来说,兴趣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会促使你发自内心地想去做某件事情。
当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任何外在激励或者压力,就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
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事情感兴趣呢?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感兴趣当然是因为自己喜欢嘛」。
错了!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并不意味着你就喜欢它,感兴趣只代表「想要(want)」,并不代表「喜欢(like)」,而把「想要」误认为「喜欢」正是造成我们上述困惑的根本原因。
因为「想要」只是一时冲动,而这种冲动能否持续则取决于我们是否真的喜欢这件事情。
不过,这种误解不能怪我们,因为它们在心理层面上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但这两种快乐背后的原因有所不同。
「喜欢」带来的快乐是来自于我们做这件事情时所体验到的那种积极的感受,而「想要」所带来的快乐背后则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这件事情真的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
第二,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然而,只有当这件事情真的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时候,兴趣才能维持下去。
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那些「兴趣」的经历,是否如此呢?
我们看到身边有个朋友手绘画得特别好,于是我们就在心里想象,如果自己也能画得那么好,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这种美好想象给了我们一种想要尝试的冲动,我们便会把这种冲动理解为兴趣。
但是,尝试了几次之后,我们发现手绘比自己想象的难多了,而且好像自己每次画得都很丑,于是那种曾经的期待便因为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逐渐消失,兴趣也就自然没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发现身边另一个朋友通过写作得到了很多关注和机会,而且还因此有了不少额外的收入,于是我们的大脑便把写作与这种被他人认可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我们又开始对写作感兴趣。
可是,当我们真正打算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作没有想得那么容易,很难坚持下去,结果,这种兴趣很快又消失了。
明白了「想要」和「喜欢」的区别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仅仅是因为看到其他人从这件事情上获得了快乐和成就,于是我们便把这件事情与某种快乐联系在一起,认为只要自己去做,就也会获得同样的快乐。
但现实的情况是,初学的过程往往充满挫败感的,一旦我们无法从这件事情中得到自己期望的快乐和成就感,那么兴趣很快就会消失。
保持兴趣的几种策略
那有没有办法让这种兴趣保持下去呢?当然有,其实只要巧用一些策略,就能让自己保持对某件事情的兴趣。
▍第一,调整自己的预期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之所以会减弱通常是因为自己没有从中得到预期的快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对一件事情的预期会对我们的体验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句话不是没有科学道理。
如果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能够把对结果的预期调整到一个合理的范围,那么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落差感。
我认为,预期调整的关键在于,要让自己明白,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免费午餐,那些我们看到的令人羡慕的成就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大脑提前为那些即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等遇到时,就不会有失落感,也不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而自暴自弃。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调整自己对进步的预期,要知道「罗马非一日建成」,所以,对于成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期望立马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第二,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毫无疑问,培养兴趣和优势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特别是初学的时候,为此我们必须提前把时间预留出来,并且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对待。
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却常常被我们忽视,而这其实是导致坚持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总会找各种借口,把事情一拖再拖。
如果我们想成功培养一门兴趣,发展某项优势,那么就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高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主动安排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并且面对诱惑的时候,要毫不犹豫拒绝。
比如,如果我报了周末的舞蹈或者绘画课,那么我就一定会把这件事情记录在日历上,所有与上课时间有冲突的邀约我都会拒绝,因为在那个时间段,没有什么事情比上课更重要。
▍第三,让自己始终处于学习区
人在面对一项任务的时候,会存在三种心理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舒适区(Comfort Zone),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属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因此做起来得心应手,但这样的任务无法让我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果这些任务大大超我们出现有能力范围,我们就会因为无能为力感到恐慌,所以处在恐慌区(Panic Zone)的人也很难得到成长。
只有面对那些稍微高于我们目前能力的任务时,我们才处于学习区(Learning Zone)。
这时,我们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新鲜的、有一定挑战、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我们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的心理区域,并确保自己一直处在学习区。
如果我们觉得学习过程有些无聊,感觉不到成长,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此时所处的是舒适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将难度提高,让自己感受到挑战的刺激。
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种恐慌感和挫败感,而且总是想放弃,那这肯定是因为任务太难了,这时,我们就要及时降低难度,以免因为挫败感太强而选择放弃。
▍第四,拥有持续可见的成就感
成就感对于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会发现,那些能够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的人,大多是因为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不过成就感的获得不一定非得依赖他人的认可,自我认可也能够带来同样的成就感,而且他人的认可非我们可以掌控的事情,所以自我认可就显得更为重要。
将目标碎片化是能够提高成就感的一个策略,,也就是把一个目标在内心默默地进一步碎片化,变成很多小目标。
而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可以在心中给自己来点鼓励和掌声,这样便能让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小有成就」的快乐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朋友圈用「打卡」的方式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成长,当我们知道有人在关注的时候,坚持的动力就会更强。而且朋友的鼓励和点赞也是一种莫大的支持与认可,对于自信的培养很重要。
最后的总结
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大多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快乐,而失去兴趣则是因为初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艰辛的,得不到预期的快乐,因而无法将最初的冲动变成一种真正的喜欢。
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来让兴趣得以保持:
1. 调整自己的预期,让大脑为困难做好准备,不要期望立马就有所收获;
2. 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提前预留学习时间,并对诱惑说「不」;
3. 确保自己始终处在学习区,这样就不会因为得不到成长,或者难度太大而放弃;
4. 让自己拥有持续可见的成就感,要懂得及时自我肯定。
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就在文末给我点个👍 吧。
作者介绍:Susan Kuang,留美 MBA、80后青年作家、独立创业者,著有《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专注理性科学教育与知识的融通,提倡「斜杠式」个人发展策略。
小猴子们,「重构自己」又回来啦~
「重构自己」
我们会在这里分享所有关于个人成长、自我管理和职场发展的精彩内容。
女神进化论希望帮助更多的女生在变美的路上少走弯路,而「重构自己」的初心就是希望帮助大家从内在进行自我提升,让还在迷茫的年轻人在职场上迅速成长,最终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自由。
我们反鸡汤,反洗脑,致力于打破你过去错误的认知和观念,重构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想有自我的成长,锻炼出更强大的意志,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习到更多干货技巧,记得关注「重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