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Excuse me?一半空白页且只有几幅画的书,卖两百块!?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1-07 10: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狒狒希望能通过今天的文章说清三件事:


1 一本看起来没什么设计感的书,里面到底有多少设计?

2 一本被认为“不怎么样”、“不显好”的典藏版绘本,究竟“典藏”在哪里?

3 凭什么一本绘本超过一半是空白页,全书只有几幅画还要卖两百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大声地或者默默地问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有,希望大家抽点时间看看今天的文章,因为它能解答你的疑惑。


如果你不care这些,接下来的内容,是一个历时5年、中间转手6位编辑、封面易稿6次、内文打样上千张,还阴差阳错为中国造了一款新纸,引发一场“回收再利用运动”的出版故事。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法国国宝级漫画家桑贝的绘本系列



桑贝系列一共十几本书,在国内先后出版过3个版本,但是从来没有出版完全过,原因很简单:销量不行。每次项目进行到一半就再难继续,因此反反复复都是这么最熟悉的几本,本次我们要说的是2016年1月1日出版的典藏版,这是第一辑,共四本。


第一次正式接手桑贝的绘本,是在2015年年中,同事离职,这套书便轮转到我的手中,而我了解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我之前,这套书已经转手了三个工作室的4位编辑,而此前经手此书的编辑都已经从中信离职,这个再版计划也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3年时间。


“一定要在你手里出出来啊!” 第一次会面之后,设计师渡非似乎意识到这套书受诅咒的命运,所以半开玩笑地和我说了这句话。


可惜这本书最终也没有在我手中正式下厂,下半年,我也离职了……(真是一本受诅咒的绘本啊……) 这套书便转手至新编辑手中,最终在她手里出版,真是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虽然这本书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三年难产才终于诞生,但正是充足的时间给了设计师反复思考和斟酌的机会,在装订工艺、用纸选择与成本核算的不断取舍中,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几乎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有读者评论说这是一本形式大于内容的书,那我想说,在这本书里,形式就是内容的一部分。


且听我慢慢道来~


1 一本看起来没什么设计感的书,里面到底有多少设计?


我在 “影响图书质量的5个关键词” 一文里提过设计师对书的一些设计考量,你会发现图书设计是非常细致的,细致到你以为那根本不是设计。有这么一个说法:“最好的设计是没有设计”。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不去设计,而是尽可能把设计感(痕迹)隐藏起来,让受众直接进入到书的内容里去,并不是在欣赏设计如何美或如何牛叉。


一般的文字书、图文书,设计的时候更多地去考虑图文关系和文字相关的参数(这个话题很大,字号、间距、粗细、标点都是学问,以后再说),这些是常规的能看得见的设计,而这本书版式设计不是难点,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用最佳的方式呈现画作,所以说这本书设计的重中之重就是选择内文纸。


桑贝的书,有一些特点:


(1)几乎没有文字,完全通过绘画表达,图像就是内容(除了我的另一半文字较多,另三本只有极少的文字量)

(2)每一页的图画,内容基本独立,是内容非连续但主题隐约相关的插画集合

(3)这四本,除了《我的另一半》是全彩色绘本,另三本都是黑白漫画居多,以钢笔、铅笔、炭笔为主要绘画工具。

(4)桑贝在法国家喻户晓,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漫画堪比艺术品。


你可能觉得第四条有点儿奇怪吧,但这条给作者的定位,是编辑和设计师对这套典藏版图书最最重要的立意起点:


尽可能高度还原艺术家的作品,让读者通过逼近原作的细节呈现感受作品的魅力。


而所有对这套绘本的设计,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开本设定: 12开超大尺寸,几乎实现对每一幅作品的原大复制(有个别画的尺寸比这个略大,排版的时候进行了微缩)

装订方式: 一种特殊的精装形式 ,完全无障碍平摊,阅读感受更好

内文用纸: 能够同时呈现钢笔、铅笔和彩色绘画的优质纸张,且阅读舒适。


阅读舒适,很简单的一句话,实践起来需要考虑的事情却相当多。 这是设计师设计本书时写的日记:




来,为各位划一下日记的重点:


为了还原作品,选择了大开本,开本很大因此也锁定一般是在室内休闲时翻阅,


阅读大多在室内灯光下进行,因此初步选用了5种纸打样:分别在日光(阴天、晴天)和灯光(钨丝灯、白炽灯)下对比。


厚涂层的纸,彩色还原好,但反光严重(尤其在日光灯下,各位随便拿起一本)

轻涂层的纸,彩色还原稍逊,基本无反光


开本过大,反光严重的话,非常影响阅读时候的视觉效果(各位可以随便翻开一本铜版纸印刷的大画册在灯光下试试),晃眼不说,为了避开反光看清内容还要不断变换拿书的角度,总之就是读起来很不爽……


纸质克重高(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比较厚),边缘锋利容易割伤手,所以印刷时做滚边处理(搞得粗糙一点),一方面是阅读友好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原艺术家创作时使用不规则纸张的情境。


这个方案又经过几次改良,最终选择了完全没有涂层的瑞典轻型书纸。这种书纸不但能较为完美的还原黑白和彩色笔触,还拥有天然柔软粗糙的外边,所以也不需要做滚边处理。



说这个纸的出现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一点都不为过,设计师之前早就听说过这种纸,但是一直没有合作过,这次为了找到合适的纸正好联系上了。但是出版社和新纸商的合作并不是随便打个电话就了事的,为了确定纸商身份的真实性,确定我们是用最低价格拿到的纸张,印制联系了所有和我们合作的纸商询价,甚至想好了替代应对方案——万一这种纸不行,又找不到合适的纸,就根据印刷的需要去山东的造纸厂新造了一种类似的轻型纸。纸是造出来了,但在印刷还原性和柔韧性上还是有差别。


确定了纸张,还有一个关键点是翻阅时翻页的手感。


为了让书页翻起来柔软舒适,印刷时,会特别注意使用顺纹的纸张,但这样就要有1/3的纸张浪费掉(顺纹纸的这个开合计算方式我还弄不懂,有兴趣的朋友请教专业人士吧),如何利用这浪费的纸就变成设计师的重要命题。



设计师想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做成日历,另一种是做成可用来随手写写画画的速写本,考虑到日历有时效性(而这本书一年内不一定卖的掉),最后选择做成特殊长条形速写本,这个尺寸刚好把画册内文浪费的材料全部用上。


经过这一次历时差不多两个月的“如何回收废纸研究”,设计师不但做出了心得还上了瘾,自嗨的发起了一个“废纸回收计划”专门拯救这些在图书印制过程中被裁掉的边角料,我们下次就来聊聊这件事。


最终这本书做成了 书+平摊打开的速写本+函套的套装。





2 一本被认为“不怎么样”、“不显好”的典藏版绘本,究竟“典藏”在哪里?


之前有一个朋友看过样书之后和我说“感觉不怎么显好呢”。


她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


一般人印象中的典藏版大多厚重、使用的工艺和材料也较多,甚至有些人一直认为,典藏版就应该是使用铜版纸的四色硬壳精装书……


而这一本,外壳灰不啦叽的,材质手感粗陋,内文纸摸起来糙糙的,纸张也不硬挺,实在不像印象中的典藏版。




所以到底哪里值得典藏呢?


因为它是一本属于艺术家桑贝的速写本, 朴素甚至有些陈旧,带有艺术家使用过的痕迹。


桑贝喜欢用铅笔、炭笔和钢笔作画,少量作品配有色彩,感觉都是随手在路边有感而发作的写生,随性洒脱,平淡如风,不抢不争,总是在细节里透露出安静的幽默和愉悦。这本书的设计所做的所有努力, 里面所有的痕迹都尽可能还原当时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最终选择的书纸手感粗糙,材质上非常接近漫画家平常作画时使用的画纸,画面还原上,配合高清细腻的电子文件和印刷师傅的经验,看到成品的时候,几乎产生作者直接画在书上的错觉。


画面细节


这套书提供的图片文件之细,是编辑和设计师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凡是桑贝用铅笔和钢笔同时绘制的作品,都配有两种格式的文件。


一种是位图文件(还原钢笔清晰坚实的笔迹)

一种是灰度图文件(还原铅笔笔迹的变化和力度)

排版时,需要将两种文件叠加起来,印刷时能呈现更加细腻的效果。




彩色部分,是设计师最担心的,经过了至少5次打样校色,印刷师傅跟进纸张的色彩和吃墨特性,调整了彩色图样的参数,让纸张和印刷文件成为独一无二的拼配数据,呈现出好像新鲜出炉的桑贝画作。



《我的另一半》画面细节


这些几近真实的感受,好像站在艺术家书桌旁看他作画的错觉,都是铜板纸和那些滑溜溜的纸张无法达到的,也是粗糙的大灰板无法掩盖的。


3 凭什么一本绘本超过一半是空白页,全书只有几幅画还要卖两百块?


这个质疑源自一则电商评论,我不服。

我详细数了数这四本书中的绘画作品:

《一点巴黎》约有黑白绘画81张,彩色3张

《一点法国》约有黑白绘画61幅,彩色15幅

《不简单的生活》约有黑白绘画88幅

《我的另一半》约有彩色绘画43幅,


先不说这本书的印刷装帧大大超出预算,不得不订到这样的价格才能平掉成本。


在法国,一张小幅的桑贝原画复制画,要卖50欧,折合人民币小500元。 而现在,你有一整本至少40张桑贝的原画复制画,只要不到200元,折合成欧元20欧。


你觉得是值了还是亏了呢?




最后送上一点儿设计花絮:


六版封面设计:



第四版:想用半透明广告纸做封面


第四版封面方案



左下角第一个图,是现在版本的雏形



第六版封面的早期雏形,设计师自己裁切装订的小样,上面的点是设计师制作时受伤留下的血迹



还考虑过一个布面封面方案,材料供应商直接花大钱给做了一套封面样,但最后没用。



3271 第四个封面版本时期制作的册子,当时为了赶莫迪亚诺拿诺奖的风潮,出过一本书——《戴眼镜的女孩》(莫迪亚诺文字,桑贝配了插图)



数码打样

勘误: 上次我写的文章 “影响图书质量的5个关键词” 里有一处错误,说裸脊锁线的成本比精装书高,正确的应该是精装书的成本比裸脊锁线的成本要高,装订时间也要更长。

做書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 如何制定读书计划 投稿说明 编辑生活范文 编辑手记范文 诗歌出版 从想法到成书 书店范文 电子书 kindle 豆瓣阅读 知乎 离线 独立出版 刘瑞琳 李昕 谈页边距 沈昌文 范用 汪家明 姜峰 原研哉 朱赢椿 聂永真 杨林青 王志弘 诚品 PAGEONE 钱晓华 方所 万圣书园 理想国 再谈编辑 再谈电子书 再谈读书 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 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 Goodreads2015书单 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 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 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