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沈阳网  ·  消息传来!她去世了! ·  14 小时前  
沈阳网  ·  消息传来!她去世了! ·  14 小时前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3 天前  
当代  ·  梁鸿鹰:校园烟云 | 新刊·专栏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大师出品紫砂壶,古雅质朴 ·  3 天前  
精英讲书  ·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画手、画师、画家,哪个是你?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0-10-24 17:58

正文


2017年的时候,有一位台湾艺术家叫罗方君,我一直称呼她罗老师,她跟我提议说,如果想提升“插画师”在社会上的认知,应该先从称谓上做调整。


她认为“插画师”这样的名称就低于艺术家,会给外界带来相对廉价的认识,她觉得大陆对艺术家的称谓更尊重,所以建议我们用“插画家”的称谓来做推广。


我跟她说,大陆目前从事插画领域人的大多数还是80、90后,还有点距离。她说对于新入行的可以称为插画创作者,资深的称为插画家,这样以“艺术家”的身份来称谓插画人,才真的被受尊重,客户也知道他们请了什么级别的人。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插画师这个身份呢?


很多人的微博或者简历上都会写个lofter签约插画师、视觉中国签约插画师等,这个很好,相当于找了大平台来给你做个背书。


但是,这些平台很大,所谓的“签约插画师”人数众多,懂行的人并不会非常认可这一title。至于很多人自称“自由插画师”,更不是你自己这样叫,就真担得起这个Title的。


画手、画师、画家,哪个是你,我有用户看到之后特别幽默的说,想了半天我就是那个顿号。我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就是为了让大家来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几个身份定位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对比来看:


画手:基本绘画技能、流水线作业、行活儿,靠接活儿维生。

画师:有独立思想、有自我风格、匠人精神、有代表作。

画家: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画技登峰造极、有绝活儿、有社会地位。


如果换个角度理解这三个身份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普通员工、中层领导、企业家的区别。


我们很多年轻的插画创作者,不挑食,是活儿就接,导致经常熬夜赶稿子。我认为这就是“画手”的表现。你有没有想过,等你35岁以后,如果还是做画手在做的事情,还能拼得过25岁的年轻人吗?


为什么说35岁,因为我今年就35,体会特别真切。35岁,你还能像25岁一样有精力熬夜吗?你的产能会受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在把握潮流上,你更是拼不过25岁的年轻人的。


我发现年轻人创作的作品更适合当下,他们最了解大众的流行喜好,举个例子,比如说90后玩抖音,就比80后上手快,而插画的很多应用都是给年轻人的。


这一切都意味着,如果你一直停留在画手阶段,你35岁以后的竞争力会有大概率下降。


那么你就要努力尽早成为真正的“插画师”,而拥有代表作是我们认为成为“画师”的关键标志。


代表作是什么?代表作不局限于一部绘本,也可以是一次个展,是某个有影响力的合作项目,也可以是某个比赛的大奖。这会是你履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最后是画家。画家创作的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把创作当成生活情趣,当做自我表达的方式。画家是有社会地位的,也就是说你的作品受业内人士认可。


比如说朱成梁老师,我们2018年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的时候有好几拨老外都说喜欢朱老师的作品,有个意大利的分镜大师和朱老师一起做论坛嘉宾,在活动中对朱老师赞不绝口,说他的作品有灵魂,又有中国风。


(朱成梁老师作品)


去年,他就得了BIB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的金苹果奖。更能说明他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他的作品能代表中国,所以他当然是插画家。


(朱老师获得2019BIB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的金苹果奖)


定位好自己到底是画手、画师还是画家,是你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