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几天发布的Model 2018年的LEAF,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从2010年开始,日产费了很多的心力在全球去推电动汽车,力图走Prius的单品出来已经第8个年头了,这个老树开心花,也是让我们重新审视电动汽车怎么走?而面对中国要研究禁止燃油车时间表的喧嚣,我们可以看看这台标杆级别历经风雨的家用电动汽车的升级之路。
图 除了在中国不行以外,日产是在全球多个地区来推行这台车
图IHS的预测
相比较而言,LEAF一直是比较坚挺的,在不同市场的结果是相对需求比较分散也比较持续,在这个图里面的BYD的唐和秦,波动就很大,销量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
1)电池系统升级
leaf对电池系统进行扩容,配备40kWh锂离子电池组,最大续航里程
150 miles (EPA)=240km
400公里(JC08 工况)
378公里(NEDC 工况)
现在所有的容量提升,都伴随着充电时间的下降,所以这个也真的是一个选择,要快充还是要容量(能量密度),随着一边倒的选择容量,充电速度将会是下一阶段所有公司的难点。
这里之前谈的60Kwh的概念电池系统,和量产的特性可能由太多的折中考虑,先丢个40Kwh的出来
这个60Kwh的概念电池包出来2年了,一直在延后
2)价格体系
这么多年,LEAF的价格体系一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这点我觉得也是可以做一个区分来看的,对比下,我们都开始往A00和A0扎。原本的A级车,该坚持还是要坚持,这里的做法,最主要是提升电机和功率电子的效率和特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提升。然后拉开不同的价格体系,通过智能驾驶的功能叠加来做差异化,电动汽车智能高配化。
我们可以看到有两几维度去定价:
图 我们熟悉点还是根据轴距和价格来分
A)续航里程定价模式:价格和里程直接正比,这个随着里程都上升,价格挺难持续跟住的
B)定价体系与车辆大小,可用空间来定价。这个Tesla其实占了车大的便宜,后面车辆也需要做大一些
C)智能化方面定价
这下一个版本与成本直接挂钩的60Kwh的纯电,如何定价是值得关注的。
其他信息不大明朗,先写这么点吧,这么多年,LEAF还是一直在发展的,就是不知道这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