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第一天,这个以往经常出现在未来电影里的年份,已经成了现实。太阳照常升起,日子依旧平淡。和20世纪的20年代相比,我们所处的21世纪20年代前所未有地繁荣。这足以让一切悲观者的心灵稍稍得到舒缓。
一般人不会用这么长的历史眼光看生活。
个人幸福感源于非常短期的对比体验。
相比前些年烈火烹油的繁荣,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了。
传统行业生意不好做,消费和互联网行业增速也在放慢。
失业人数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很多人都感觉日子不太好过。
2019年底,很多经济学者谈起明年经济增长时,都谈到“稳5”和“保6”。
谁能想到呢,七八年前,中国经济还是一枝独秀的两位数增长。
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体量变大了,增速难免就要放慢。
放低速度,正好追求“高质量增长”。
说不定,放缓了也是好事呢。
当然不是这样。
经济增速放缓,意味着大市场环境下,企业降低成本变难,产出效率变低,解决问题没有那么容易。
人们还在辛勤工作,生活改善却没那么显著。
经济高速增长时,一切都顺风顺水;
一旦经济放缓,各种艰难接踵而至。
这也是2019年很多人感叹“好难”的原因。
据GDP粗略概算,1%的经济增长对应着20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经济放慢0.5%,看起来没多少,背后却可能是上百万人丢饭碗。
因此在2020年,再怎样强调发展都不为过。
中国,还远没有富到得意忘形的地步。
经济增长有赖于人民勤奋工作,更依靠市场制度运行。
市场经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人们用正确观念捍卫它。
人们只有深刻理解市场,支持市场,这项制度才会稳固运行;
一旦多数人误解市场,憎恶企业家,呼吁政府蛮横干预,市场有效性就会受破坏。
干预越多,市场千疮百孔,往往招致更多干预。
没有正确知识作引导,人们不会自觉保卫市场。
自2012年7月成立以来,人文经济学会就以传播和普及经济学知识为宗旨。
通过经济学普及,希望更多中国人理解和捍卫市场。
越是经济下行的日子,正确的观念越显得珍贵。
从事知识普及的工作,从观念上捍卫改革开放,正是人文经济学会想要呈现的价值。
2020年,人文经济学会还将传播市场的理念,并以有力的经济学知识来论证。
我们深信,对长期繁荣的中国而言,这样的观念必不可少。
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增长动力是民营企业。
要保护产权,减轻企业负担(包括税收和社保等负担),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干预。
行政应简单便捷,不设过多门槛,官员不应替代企业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