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的意义在于系统能与现场人员实时交互,保障施工安全稳定高效进行。”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副经理汤叶帅说。
系统还具备测算工效功能。现场人员输入当日混凝土用量、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进度等参数可得到具体工期,准确度高达90%,为工序转换、资源调配提供数据保障。
大桥主塔单个预制构件重达210吨,最高需吊装至近370米。“市面上没有能满足需求的起重设备,只能‘量身’定制。”汤叶帅说。项目团队只能另谋出路,与中联重科在湖南常德历经136天,联合研发出全球首台万吨米级智能化塔吊。它就像一位“高空绿巨人”,帮助桥塔“节节升高”。
2021年底,“绿巨人”正式“入职”。使用不久后发现,塔吊在风力大的情况下易出现晃动,施工风险陡增。
面对高空作业安全痛点,“医生”站了出来。项目团队在塔吊原有液压爬升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湿度仪、应力监测器,并在塔吊高点放置风速仪,纳入数字孪生系统监控数据。每当遇到超出预警的大风,“数字医生”就能收到监测数据,指导作业人员第一时间调整塔吊高度,加固爬架,为塔吊保驾护航。
以往出现施工问题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出来,但往往暴露时间晚、安全隐患大且容易遗漏。数字孪生系统的后台界面上复杂的数据、图像每15分钟更新一次。如果出现数据异常,监测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现场管理人员排查解决,将小问题扼杀在摇篮,保护施工安全。
2023年3月,大桥主航道桥泰州侧钢桁梁开始吊装架设。全桥共需要吊装91个节段,平均重量为1500吨,最重的达到1865.5吨。在长江上几十米高的上空,进行如此大规模、大体量的架设工序,精度要求、安全风险是极大的挑战。
项目团队经多轮研讨测算后,决定在钢桁梁上布设500多套传感器,配套开发智能监控系统,并将检测数据汇总给“数字医生”。“数字医生”通过模拟大桥当前悬臂架设姿态,为钢桁梁线型控制及桥梁合龙调整的一系列措施提供依据,保证每一次架梁都安全可控、精准无误。2024年6月上旬,主跨1208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顺利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