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饕餮海投资  ·  黑铁时代 ·  昨天  
二姐财局  ·  外资开始看多了 ·  昨天  
何夕  ·  本来“金庸武侠 = 土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汪静波:想清楚方向,才是控制风险最重要的核心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04-02 19:00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 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 汪静波


为什么有些公司昙花一现,而有的能够基业长青?


来源 / 商业评论精选,红杉汇


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汪静波认为,一个好的企业会在发现问题、遇见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她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得,用亲身经历解答了如何处理创业过程中的那些棘手问题,比如,如何控风险、处理遗留问题,如何面对人性、诱惑、萧条期……并就如何打造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给CEO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下是部分要点摘录:


CEO不能放弃的三件事:

产品经理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

怎么把公司打造成一个产品?

怎样带领团队布局?

从稻盛和夫身上学到的四点:

学会“禅定”。

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大善似无情、小善乃大恶”。

学习阿米巴。



其实我不想做大事业,只想把公司做成小而美。公司能够做大还是源于国家、市场给我们的机遇,60%以上都是因为市场机遇。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你必须要提高心性。作为一个CEO,你可能就是公司最大的瓶颈,如果你没有自我提升,就不能够给团队、客户创造价值,就无法带领公司生存下去, 每一次的危机都源于自我。


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安静的“静”,上次去中国滑水队千岛湖基地划桨,我看到这么几个字挺有感触的:净、静、进、竞、敬、境。


首先,你必须是一个比较纯净的人;其次,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精进,而且敢于竞争。如果你不能亮剑,可能很难把公司带到一定的高度。还有就是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看到同事、朋友要像照镜子一样不断去反思,就像《原则》作者瑞・达利欧说的“痛苦+反思=进步”。



CEO不能放弃的三件事


在创业过程中,我觉得有三件事是CEO不能放弃的。


1

产品经理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


也就是利他,人家通过你的公司能得到什么。


2

怎么把公司打造成一个产品?


一个好的创业者基本上都是因为在某一个产品上非常有优势,但是随着公司从200人变成2000人、5000人,就要靠文化了,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你的产品。


大家也可以看到,日本有很多企业是百年、千年的,但是这种公司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可能它就是千年烤年糕的。而我们呢?不断地想要扩大市场份额,所以守业可能是专注,但是要真正地往前发展,还是要有多元化扩张。


3

怎样带领团队布局?


相邻的扩张、战略的拓展都非常重要。我认为, 在带领公司的过程中,想清楚方向是控制风险最重要的核心 如果你想清楚方向了,后面就是不断优化,虽然要花很长时间,但其实风险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小了。


对于诺亚,我们一开始就把方向想得比较清楚。我们的产品就是两个围绕:第一,围绕高净值客户需求的线下业务;第二,围绕白领客户需求的线上业务。两边能够互补,所有的扩张、战略、发展都比较精准地围绕我们的客户需求。


在发展的过程中,诱惑特别多。你要经常去思考,到底是机会还是诱惑。


刚开始都是有机会就去抓,但是 真正能长期获胜的,都是因为通过机会建立了能力。 而能力的建设时间比较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像流星一样很快就没有了。



好公司是“时间的朋友”


我们在内部就一直期待诺亚是“时间的朋友”,好公司是“时间的朋友”,你看稻盛和夫这么大的年龄,经过这么多次病痛,仍然能够让公司持续地发展,我觉得他是我们的榜样,因为他在大的变化中求变。


我们已发展了12年,去年是诺亚的本命年,我们遇到挺多挑战,但是也学到挺多。


我是公司的底线,就是控风险、处理遗留问题。我有两个体会,每一次风险的发生都是学习、进步的机会。


第一,对市场要怀有敬畏之心。 不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可以搞定,其实很多时候要认输,要往后退,要断舍离。


第二,当我去处理遗留问题的时候就看到很多人性。 为什么我觉得成熟的人最自由?当你看到一个企业家从首富到一无所有,他的态度,哪些东西可以舍弃,哪些东西可以坚持,其实是蛮有挑战性的。


因此,我也问自己,假如是我碰到这个情况,我怎么处理?我该放弃哪些,哪些不放弃?怎么可以过关?


去年大家看到的三个陷入危机的大企业——万达、海航、乐视,其实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显然万达王健林还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可进可退。


我觉得犯错没有关系,一个会创新的团队肯定也会犯错,因为没有完美。 我们怎么面对犯过的错,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我曾经与同事们分享,其实坐飞机是很安全的。为什么安全?因为飞机是不断在修正的,人不断地修正,让它的误差率非常非常小,这是人类不一样的地方。


但更重要的是, 当你痛苦了,才会引发有质量的思考。 没有痛苦,没有到那个关键节点,你可能永远难以深入思考。


做企业也要碰到挑战,深度地思考,穿越这个痛苦,有的时候穿越的时间还不能太短,假如你碰到一个挑战,一个月就解决了,你可能很快就会忘了。


但是,如果你一年,甚至两年都在这个过程中纠结,它就会形成你的记忆,这种记忆会变成你的直觉,你就会更加精进。



稻盛先生教我的四件事


我给大家分享我从稻盛和夫身上学到的几点:


1

稻盛让我学会了什么叫“禅定”,选择长期的、正确的,但是慢的。


稻盛在日本的泡沫过程中从来没有做过证券,也没有做过金融。在中国,理财行业有很多弊病,比如刚性兑付,又如在市场上飞单,做资金池,因为它可以比较快地增长。


稻盛让我学会了什么叫“禅定”,选择长期的、正确的,但是慢的。 短期看是慢,但长期是快的,有时候欲速则不达。这就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快和慢。


诺亚在过去的12年里有一个竞争对手,他跟我先生说,他蛮尊重诺亚的。我先生问为什么?他说,诺亚做了12年,四千多亿的规模,没有一分钱是资金池,他不太理解。


他问,你怎么能够抵制住这个诱惑?我觉得特别简单,就是你的心性,你是想做30年、50年、100年的事情,还是只做5年?或者你做任何事情,根本不想明天。我们就不一样,我们想的相对比较长期。


2

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稻盛说: “在相扑台的中间发力,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 也让我非常有感触。在中国,我们都习惯于增长,诺亚上市以后增长了10倍。但是2012年我们就没有增长了,甚至有些倒退。


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停止增长是非常痛苦的,团队的问题、扩张的问题、股东大会的问题。


稻盛就给我很多启发。第一,我们虽然没有在2012年增长,但我们还是比较好地生存下来,有利润,没有到危机的时刻。


所以我们当时就引进了麦肯锡咨询公司。麦肯锡跟我说,诺亚是他们服务的最小的公司,但是我们连续三年,每年都是几千万的投入。


稻盛还有一次讲话也给了我指导。他说: “把萧条看成是飞跃的平台,每一次挑战都是长一个竹节,让你长得更健康,长得太快的公司有时候容易出风险。”


我们从2012年引入咨询公司来重新优化我们的策略、组织结构,期间经历了非常多的痛苦,特别是我的一些核心骨干最后都离职了。


离职大部分是我们主动的选择,因为你会发现在创业时就跟着你的人,当你变大、规范化、体系化了,他就不适应了。如果他能适应,他就不会在很小的时候跟着你,因为这是不一样的个性。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


面对萧条的对策就是你要能够放下身段。 因为你的公司做大了,上市了,你可能也不去见客户了,或者你见客户时没有办法面对客户的眼睛,无法深入理解他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时候就要有变化,要身段柔软。


3

“大善似无情、小善乃大恶”。每一次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把它分开思考,乐观地想很多计划。


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也挺矛盾的。 我觉得两者都对,人是核心,要对人负责。你要关注这个人做不成背后的原因,同时你要知道, 对人负责是一个收敛的系统,对事负责是一个扩张的系统。


稻盛说过 “大善似无情、小善乃大恶”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你会碰到很多老员工,他们跟不上公司发展,坚定地、没有敌意地拒绝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跟你讲,我在公司没有功劳,但有苦劳。我刚开始非常纠结,甚至开玩笑说,我每次看到员工不合格,我们在楼梯碰到,我都避着他走,因为我不好意思见到他,也没办法说出让他走。但这其实对公司、对他、对自己都是耽误。


我曾经招聘了一个非常重量级的人来做北京公司的老总,他就是做不起来。 我也不好意思让他走,而且我觉得我要对他负责,我把他从国家机关拉过来,他付出了很多。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只有对公司负责,我想把这个公司变成一个伟大的公司。这也是大善和小善的问题。


所以我就鼓起勇气跟他讲,你真的不合适,我们分手吧。否则我们公司可能都做不下去了,这些过程都是学习。


当主营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你就会面对相邻的扩张,在相邻扩张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把专才变成通才?你能不能用新的格局去用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