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格十三(GSSW13)
一个女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至少两次“七年之痒”,如果她有老公和儿子。
万一有两个儿子,那得经历三次。
相比之下,夫妻间的“七年之痒”简直就和过家家一样,甚至起到了调和剂的作用,搞不好还成了催情剂,一不留神能整出个二胎来;
但母子之间的“七年之痒”可就刺激了,既不调和也不催情,赤裸裸的是一套磨炼。
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催化之下,母子俩相敬如宾两三天还凑合混混,时间一长就相看两生厌,各自都想快点滚回去上学和上班。
有女儿的中年妇女相对过得随心所欲一些,带娃逛逛街吃吃甜品买买衣服整天做着公主梦毫无违和感。有儿子的妈最好天天陪他沉迷于飞机大炮挖土机,研究宇宙奥秘,探索物理世界,才能带好一个男孩。唉,违心的事可太多了。
最可气的是,这一天很快到来——你还想进入男孩的世界,孰料人家已经懒得跟你玩,自己一个人耍酷去了。
这也就算了,更可气的是,他还跟他爹一起耍......不带我玩了。
有儿子的家庭,基本从娃七八岁开始,家里就没有什么小可爱了,只有一个明明还没啥本事却已经开始逞能的小子;
到了八九岁,儿子闲下来宁愿自己看书玩游戏也不想和妈妈唠嗑,母子之间的情谊已经沦为了
“签字之交”
;
十岁左右的男孩更不想搭理你,一听到老母式啰嗦就向你投来乌干达密林的黑猩猩般欠揍的目光;
十岁以上那就更不得了了,开始要独立空间,开始分“你的我的”,甚至教育起爹妈来
[ 你不要烦我了,先敲门,我同意了再进来。]
唉,你看,大家凭什么怪老公不解风情、不体贴温存?大家的儿子从小不就是这么培养长大的么。
这代代相传的直男基因,改了就有问题了。
不论是老公还是儿子,对待中年老母都有一个共同点——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
凡是能顺利度过两次及以上“七年之痒”的女人,心理承受力都会大幅提升,从此以后不止在物理上,在精神上应该也是更爷们了,只能自己装傻和自我蒙蔽,有啥大不了的是一顿哈哈哈解决不了的呢,如果有,就两顿。
母子的七年之痒有早有迟,但迟早会让当妈的感到些许失落,必会经过一段阵痛期。
比如
以前
我对儿子说
[ 先别做作业了,我们出去兜一圈去!]
话音刚落,他已经换好鞋等在门口了。
现在
呢,我说带他出去兜一圈,人家慢悠悠地坐在老板椅上,神情淡定地说
[
又要去兜?你又想干嘛,买奶茶还是吃冰淇淋?你自己去吧,我还要做作业呢。
]
一个已经换好鞋等在门口的老母,矗立风中思绪凌乱,竟无语凝噎。
怎么?你嫌弃我了?你不爱我了?以前那个百依百顺的小男人呢?你变了,变得不再是从前的你了……
最憋屈的时刻来了。如果换成他爹,我还可以选择不同策略,或发嗲或吓唬或施展淫威。
可是面对着儿子,能说什么?
能说什么?
能说什么?
又不能说 [
我不要你了,你走吧
];也不能说 [
从此以后我不是你妈,我走了
];更不能说 [
你去找个别的妈吧,我给她腾地方
]。
不行,枉费我多年光阴把两个巨婴养得白白胖胖,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最后我只能默默地滚到厕所,门一关,放空自己。再也没有一个傻不拉几的小孩蹲在厕所门口眼巴巴地呼唤我快点出去了……
说起厕所,这又是一个伤心地。
有段时间,一进这个地方我就产生幻听,总觉得外面有个娃在叫妈妈。
儿子小时候就像502一样粘人,就连我上厕所他都恨不得拿个小板凳坐在我跟前,一边吃棒棒糖一边注视着我。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有很多中年老母其实就是这样进化成了更适应奇葩环境的物种,逐渐改掉了“被人看着就拉不出屎”的恶习。
如果我自己进了厕所敢关门,好像就是不要他了,他能在门口反复问一百多遍“妈妈你好了没有”……
这恐怕是多数有娃的家庭独有的厕所风景线。
但他从来不对爸爸有如此执念。他爹躲进厕所半小时没动静,他也不关心爸爸是不是还活着,只有我关心他的死活。
“我不能自由地上厕所,你也别想得逞......”
这是一位厕所恐惧症老母最后的倔强。
如果我要出个门,那就是大工程了,要偷偷摸摸,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溜出去,刚一关门,身后传来哇的一声惊雷,这孩子怕是以为自己成了没妈的娃了,万分伤感。
简直快得抑郁症了,没有自由,比什么辛苦啊劳累啊都更摧残人。
而现在呢
,别说去厕所了,就算我去寻找诗和远方,这小子都无动于衷。出差个一周两周的,儿子从来不知道在电话里装出哭腔细诉思念,他只会迫不及待挂掉电话去搭他的乐高......
呵,男人。
龙应台说: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看还是说得保守了,哪里是目送他背影渐行渐远啊,人家根本就是趁你一个不备,呲溜一下跑没影了,谁还给你目送的机会?
但是阵痛毕竟是阵痛,过一阵子,阵痛就会随着习惯和转移注意力而漫漫消失。你可以找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过渡,比如养个猫猫狗狗什么的。
以前一进门,大喊一声“宝贝我回来啦”,儿子扑过来。现在一进门,大喊一声“宝贝我回来啦”,没人扑过来,爷俩还很有可能一边打着游戏一边头也不抬地应付一声“哦”……
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幸好我机智,赶紧把沙发底下的猫抱起来,“宝贝想我了嘛?”,猫比较给面子,基本不跑。
总算扳回了一局,人生还算是有盼头。
怪不得人家都说:有猫的女人,运气不会太差……
不过很多老母根本不会自我调节啊,不但不调节,还力图让儿子跟小时候一样粘着自己,沉浸于这份塑料母子情里不能自拔。
我说大姐,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你没学过吗?
这是自然规律,儿大不中留,母大也不中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上次儿子写作文《____真辛苦》,我给自己配了二胡版BGM酝酿情绪,期待儿子书写一位伟大的老母亲形象伫立于北风萧萧,天地苍茫......结果他的标题是
《爸爸真辛苦》
。后来在我的威逼利诱和软磨硬泡下,当时还未完全翅膀硬的绒毛小子尚能给我一丝面子,改成了《妈妈真辛苦》。
最近,又长一岁的这位少年,周末作文题目是《____的爱真伟大》……
我说出题的各位叔叔阿姨你们没点别的思路吗?你知道家庭团结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吗?
这种得罪人的标题实在不可取啊!你可以直接布置命题作文嘛,就叫《妈妈的爱》,多好,多洋气?
算了这次我决定格局大了一点,我对儿子说:
“乖儿砸,虽然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没有之一,但是母爱又不经常挂在嘴上,你看妈妈我平时总是不辞辛劳照顾你,就连躺在手术台上还想着我儿子今天衣服有没有被他爹穿反……但母爱的伟大呢,你心里有数就好,不是要求你一定要把这种伟大的母爱写进作文里……”
“哦,知道了。”
我还没说完,他应付了一句,已经赫然写下了标题:
《爸爸的爱真伟大》
。
好,当我什么都没说,你刚才是幻听,是幻听……
算了,毕竟大多数妈妈的唯一天敌是爸爸。
现在经历过“儿子不再粘我”的阵痛期,和“有猫的女人不会太没面子”的挽救期,以及“儿子他爹逐渐上位”的过渡期之后,我突然发现,向往已久的自由不是就这样来了嘛!
既来之则安之。
刚过去的假期里,每天派儿子和他爸爸出去爬山、游泳、骑车,而我呢,在这难得的独享时光的假期里约了三五好友喝咖啡、逛街、看展。
天哪,这在以前的假期是不可能的。
既然老母的家庭地位和角色总是在一直变化着,那何不让它来得更舒适一些呢?既然大多数儿子不会像女孩那样总跟妈妈缠绵悱恻,那何不把自己也变成钢铁兄弟呢?所谓兄弟,就是没事时少叨叨,有事时两肋插刀......
好吧,从现在起,我在家就有两个好兄弟了。白天为小兄弟操心学业关怀起居,晚上陪大兄弟讨论国策研讨小升初战略......真是当代家庭的楷模啊。
有个姐妹还没有完全超脱,心有不甘地说:气死我了,我从小含辛茹苦把儿子带到这么大,他爹啥都没干过,现在可倒好,儿子整天跟爸爸玩,都不要我这个妈了……
我告诉她:别着急,总有一天,儿子连他爹都会嫌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