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们发布了《你需要了解的洪涝灾害求生知识》,但后来发现,一些人因为太希望能帮上受灾群众,一直密集转发求助信息,或者因不断看到各类受灾信息,导致出现了焦虑、恐慌等情绪。
这让我们想起在 2020 年疫情期间很多人受到的心理创伤。当时,我们意识到了灾后心理重建的必要性,在 mook《防灾,原来如此!》中,我们也刊发了与灾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在此,我们节选其中部分内容,希望它能帮到更多的人。
你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躯体症状
如何帮助儿童调整心理状态
如何面对死亡
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
(Fight-or-flight Response)
创伤性事件造成的麻木、情感迟钝、意识混沌、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过度、持续的担忧,可能表现为恐惧、易被激怒、易疲劳或肌肉紧张。
可能表现为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懒言少语,缺乏动力。
重复进行明知过分但无法克制的行为,例如过于频繁地检查防护措施,反复洗手、洗澡等。
怀疑自己染病,即便经检查排除染病可能,依然无法放心。
儿童在特殊时期可能会表现出不安定的心理状态。帮助儿童调整心理状态,你可以做的是:
灾难后,很多人可能会面对灾后心理创伤。从洪水中逃生、在灾难中失去亲人、参与救援等经历,都有可能带来创伤。关注自己的情绪,无助、混乱、焦虑、恐惧、悲伤这些情绪都可能出现,必要时及时寻求心理援助。
在灾害面前,人们不仅会经历身体上的创伤,更可能遭受心理上的打击。灾害发生后,当自己或身边的亲友出现抑郁、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时,应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援助。
● 你有这些不良情绪反应吗
灾害过后,你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寻求心理咨询和援助,可以帮助你恢复正常生活,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灾害有关的经历反复在梦中出现,并伴有恐惧、害怕等情绪
有时会感到灾害重演,甚至不自觉地做出犹如灾害事件再次发生的行为
遇到能让你想起灾害的人、地方、对话、活动、物品、场景,会努力避开
对于自己、他人或世界存在负面想法(比如“我很槽糕”“世界很可怕”)
面对灾害,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极端反应。年长者的表现通常与成年人相似,但也会出现具有干扰性的、无理的行为以及自责的情绪,或产生报复的念头。
当灾害引发争议事件,需要法律支援时,可以请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如果因经济问题或其他因素,难以通过一般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的社会权利,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司法行政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申请时,必须由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出具书面证明,如果申请事由合理,受理机构会在收到当事人书面申请的 20 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答复。
本文选自未来预想图公益 mook《防灾,原来如此!》P27-29,P57,P156-157。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者在后台发送“心理”,获取你需要了解的洪涝灾害求生知识(包括:你需要了解的洪水相关知识、紧急对策及灾后心理重建)
文:曾童心、汤沐
编辑:赵慧、邢梦妮 | 微信编辑:吕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