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银区市场监管  ·  开学季,这些传染病高发!注意!注意!注意! ·  12 小时前  
中国消费者报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0 小时前  
中国消费者报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0 小时前  
南京日报  ·  正大量上市,有人吃进急诊! ·  昨天  
荔浦市融媒体中心  ·  每天走多少步不伤膝?“最佳步数”出炉:既得到 ... ·  2 天前  
荔浦市融媒体中心  ·  每天走多少步不伤膝?“最佳步数”出炉:既得到 ... ·  2 天前  
都市频道  ·  连续久坐,一定别超过这个时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陈胜造反故事退出教材?天生的造反派咋办?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9-02-27 22:34

正文


撰文|黄大拿


说到底,支撑他采取这种为主流价值所不容的行动的,只是他那种不安份的本能!像晁盖这样的人,只要社会出现一丝缝隙,让他感到可以大施身手,他就会耐不住寂寞。

《史记》中的名篇《陈涉世家》确认从语文课本里退出了。


以后要看陈胜造反的故事,只有去翻《史记》了。


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为什么要从教材里撤出?尽管议论纷纭,但大拿相信,后面肯定是一步了不起的大棋。


其实大拿对陈胜这个人也不喜欢,看他得势后对当年穷朋友的那股子狠劲,就知道这家伙的格局真是太小了。


不过必须承认,陈胜造反,很大一部分推动力来自秦王朝。


于是大拿就想到了一个问题:陈胜都不合时宜了,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几乎可称为天生的造反派,也曾经被标举得很高很高,是不是更应该摔下来?


今天大拿结合这个问题,专门来剖析一下晁盖……




晁盖是不是有“反骨”?

“反骨”这东西,最经典的表现是在《三国演义》里,据说蜀国大将魏延脑后就有“反骨”,唯诸葛亮能识,所以他始终要抑制魏延,并算定长有“反骨”的魏延在其身后必反,而诸葛亮一死,魏延果然造反,也果然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妙计收伏了。


怎样鉴定“反骨”呢?可惜史书上没有传下来孔明先生的方法。而据大拿看,识破魏延“反骨”和诸葛亮借东风一样,后人都是把孔明根据客观对象、环境、条件而精密观察得来的结论给神化了。


世上未必真有“反骨”,诸葛亮之所以预料魏延在他死后必反,那是建立在他对魏延平素的认真考察基础之上的。


就因为魏延平日骄横跋扈,不安本职,只不过惮于诸葛亮的威名,在他生前还有所克制罢了。


那么一旦诸葛亮不在人世呢?所以,他认定魏延在自己身后必反,而为了自秘其术,于是又托出了“反骨”这个玄妙莫测的东西。



如果运用诸葛亮判断魏延的方法,来看梁山群雄,其中可有长着“反骨”的人物?


有的,第一个就是那“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的身份本来是“东溪村的保正”。何谓“保正”?这是王安石变法,在农村创立的“保甲”制度的产物,在一个村子里选出一个保正,负责当地的治安,传达官府的号令,并向上通报民情。


按照这种制度设计,“保正”实为大宋朝官与民之枢纽。


可是晁保正平日做些什么呢?书中说得明白,“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喜欢舞枪弄棒、结识好汉倒也没有什么,可是为什么会“不论好歹”呢?一个受官方指令,负责地方治安的保正,专爱结识好汉,而且不论好歹,其用心不令人生疑吗?


如果当时在晁盖身边就有诸葛亮一流人物,我想他必然会从晁盖的平日举止上得出一个判断:这位晁保正大不寻常,是个长有反骨的人物!即使现在反迹未露,也要细加提防。


可惜当日晁盖身边没有诸葛亮似的一双眼睛,终于成就了晁盖“智劫生辰纲”、梁山聚义等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反骨”质疑“革命”的合理性


晁盖领着一干人劫取了生辰纲,后来又杀奔梁山,打家劫舍,过起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活日子。对晁盖的这些行动,向来有三种视角:


一种是代表当时主流价值取向的,俯视的角度,称之为“犯上作乱”;


一种是相对中立的,平视的角度,称为“造反”、“民变”,或者“暴乱”;


另一种则是后人将历史理想化的产物,因为理想化,所以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尊称为“起义”,或者“革命”。


在“革命”话语喧嚣一时的时候,晁盖“革命领袖”的形象是越来越高大了。只是,晁盖的“反骨”已经在质疑“革命”的合理性了。


但凡建立一种统治,要讲究合法性,起而推翻之,也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说来,“革命”的合理性建立在以下方面,要么是原来统治的不人道已经让人无法生存下去,要么是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给人指出了一条虽然虚幻但美丽的前景。



晁盖是个粗人,他似乎并未想到要劳神费力去寻找什么“革命”的合理性。


面对生辰纲的诱惑,他说服自己的只是一个朴素的理由: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然而如果要把他推上“革命领袖”的宝座,则必须找出一些他舍保正而不为,转而从事“革命”事业的合理性。


在大拿看来,这种寻找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晁盖在劫取生辰纲前,他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来自主流势力的威胁和凌逼,主流势力而且还要格外倚重他,让他做一村的保正,充当“官”和“民”的中介。


他的生活也是豪奢的,排场极大,“山东河北一带私商都投奔与他”;


他在社会上的人脉也极深厚,各个方面的人士都有交接,“天下义士好汉”喜欢投靠他,负责地方刑事侦察工作的两位都头朱仝、雷横也和他称兄道弟,堪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他对大宋朝还会有什么不满呢?


如果说他萌发“革命”动机,并不是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是对身边贫富悬殊善恶颠倒的社会现实不满,那么我们为什么只看到晁盖周济江湖好汉,却从不见他照顾身边的孤苦寒士?


一个负有维护地方治安之责的保正,“专爱结识天下好汉”,已自可疑;“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此人之不守本份,岂不是昭然若揭?


他要造反或曰“革命”,端只看社会是否给了他足够的机会,哪里还需要什么合理性?



所以,一旦生辰纲浮出水面,他就会立即谋而夺之,虽然他本人并不差这点银子花,而他抢银子也并不是为了去周济穷人。


说到底,支撑他采取这种为主流价值所不容的行动的,只是他那种不安份的本能!


像晁盖这样的人,只要社会出现一丝缝隙,让他感到可以大施身手,他就会耐不住寂寞。这跟当时他所处的社会是否有序常常并无必然联系。


社会有序他“反”,社会失序他更要“反”,加一个“反骨”的谥号,认为其简直就是一个天生造反派,不是很恰当吗?

“天生造反派”对社会破坏极大

如果用考察晁盖的视角看水浒英雄,长有“反骨”,社会有序他反,社会失序他更要反的人其实还不乏人。


显赫的如吴用,更等而下之的还有张横张顺、穆春穆弘兄弟。


与那种“官逼民反”范式比较,像晁盖这一类人的造反,哪一种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呢?显然是后者。


在“官逼民反”的范式下,虽然也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巨大的震荡,但一个有良知的人却不能因为这种代价,就彻底否定底层民众反抗暴政恶法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就因为“民反”是“官逼”的结果,常常不得不迫使人们依照这种线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也是在“官逼民反”范式下,在一次次巨大的震荡之后,社会关系往往能够得到调适,生产力还能够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前辈史学家总结说,有一种“让步政策”,应该是颇有道理的。


可是天生长有“反骨”的人造反,却就大不一样了。


因为这一类人社会有序可能反,社会失序更可能反,他要寻找和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所以旁观者很难从他们的起事中找出社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而如果不幸他们等来的机会偏偏在一个有着良好秩序的社会里,那对底层民众来说,就更不是福音了,因为这样的秩序,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并不是非常富足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