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乡金融报
全国性金融行业媒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记录者、传播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法频道  ·  徒步3000多公里!湖南一对夫妻花200多天 ... ·  3 天前  
政法频道  ·  徒步3000多公里!湖南一对夫妻花200多天 ... ·  3 天前  
网信河北  ·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  3 天前  
网信河北  ·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乡金融报

郑培杭:以青春之名扛起沉甸甸的责任

中国城乡金融报  · 公众号  ·  · 2024-05-29 18:48

正文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在农业银行发展历程中,以饶才富为代表的“老农金”们不忘初心、肩扛使命,将党的政策和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帮助农民致富,助力经济发展 2019年起,农业银行设立“饶才富奖”,以表彰在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等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我们推出 “争做饶才富式好干部” 系列报道,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努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品行正的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以青春之名扛起沉甸甸的责任

—— 记农业银行“饶才富奖”获得者

福建连江丹凤支行行长郑培杭


有这样一位青年,他以“把手上的事做好,把肩上的责任落实”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不求轰轰烈烈的回响,但求脚踏实地前行。他就是郑培杭,农行福建福州连江丹凤支行行长,一名拼搏奋进的“90后”青年党员。


有一些数字陪伴郑培杭一路走来,在担任丹凤支行网点负责人后短短两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丹凤支行存款从3.7亿攀升至8亿,贷款投放从4.5亿跃升至8.4亿。荣誉也接踵而至,郑培杭获得了 农业银行 “三农”先进个人、 农业银行乡村服务先锋奖 、2023年农行“饶才富奖”等一系列荣誉……这是他与团队辛勤工作的见证。

服务乡村的“背包客”


想要“根深叶茂”,先要深耕细作。时至今日,当郑培杭回望来到丹凤支行之前,那段在农行福建福州连江黄岐支行的岁月,历历在目,如同一部青春励志电影,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2018年深秋,郑培杭肩负重任,担任起黄岐支行负责人的岗位。黄岐镇是离连江县城中心最远的乡镇,黄岐支行就像是伫立在城市边缘的金融“灯塔”。


那个时候的郑培杭,仿佛成了家里的“客人”,就连自己的婚礼,也只请了一天假。为了配合全行社保卡发行,他不辞辛劳地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不仅身上带着复印机、资料和设备,肩上更载着沉甸甸的承诺与希望。他与同事化身移动“金融服务站”,足迹遍布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日子,山道险峻的北茭村路况变得更差。打算进村现场发放社保卡的工作人员有些担忧,郑培杭却十分坚定,紧握着社保卡,神情严肃地说:“我不能让村民失望,更不能让他们说农行人不守约,咱们不能砸了农行的‘招牌’。”说完,他便带着同事踏上了泥泞之路。当村民们看到一路赶来的郑培杭满身泥水却笑容依旧时,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敬佩。


在黄岐支行工作的三年时间里,郑培杭带领团队新增网点存款2亿元、新增贷款投放2.5亿元、新增“惠农e贷”授信户1250余户,惠及范围覆盖36个村庄。一张紧密联结当地城乡经济发展的金融网逐渐织就,“背包银行家”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悄然传开,成为郑培杭最荣耀的徽章。


△郑培杭(右)和同事为连江县黄岐镇大建村村民介绍社保卡业务。

惠农工程的“铺路者”



在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鲍鱼养殖的繁荣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盛的画卷,这里是丹凤支行精心浇灌的金融服务“绿洲”,也是农行“惠农e贷”滋润希望的沃土。


2021年, 郑培杭 前往丹凤支行工作。 为了让惠农政策惠及更多农户,郑培杭决定长期驻扎乡镇。他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穿越岛屿,往返奔波。海带和鲍鱼养殖区成了郑培杭最常去的地方,他逐户走访,逐项核实,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晨光初照,他与渔民们一同站在波光粼粼的海边,聆听海浪与希望的交响;夜幕低垂时,他在渔火旁与村民们促膝长谈,笔记本上记满了项目情况与资金需求,白名单上刻着的是信任与期待。无论是农行产品、业务数据,还是鲍鱼养殖技术、经营风险,郑培杭都如数家珍。他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户“少跑腿”,赢得了农户的广泛赞誉。


“没想到郑主任干起活来就像拼命三郎!”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党委书记林连忠感慨万千。


截至目前,丹凤支行“惠农e贷”授信余额达7.4亿元,累计服务38个行政村、超2210户农户,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郑培杭(中)和客户经理在黄岐镇了解渔民资金需求。

情系“三农”的“守护者”


“能提供多好的服务取决于你能懂老百姓多少难处。”郑培杭这句口头禅的背后,是他深耕乡村金融服务的感悟。


为了存折上的一小笔钱长途跋涉、焦急地询问存款是否会自动转续、因电信诈骗失去血汗钱而流下痛苦的泪水……面对淳朴的村民们,郑培杭深深明白:在农村普及金融知识,不仅是职责,更是使命。


因此,安凯乡同心村、下宫镇下宫村等重点渔业养殖村的村民大会,都成了郑培杭讲解金融知识的好机会。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如何识别假币、防范电话诈骗,提醒大家妥善管理存单和密码,并详细解释关乎百姓利益的定存利率等知识。


平时,郑培杭也抓紧时间走村入户。一张张宣传页发到村民手中,海报在墙头诉说着惠农新故事,村广播中他的声音温暖而坚定……


在郑培杭的带领下,连江支行“三农金融工作室”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桥头堡”。作为领航人,郑培杭提出工作室有“三大员”重任:既是银行与村民之间的联络协调员,又是银行与村民业务的经办员,还是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推介员。


在工作室里,满意与赞许交织成日常,村民的笑脸和那一声声“农行服务真好”是对他们最直接的认可。


△郑培杭(右一)为黄岐镇鲍鱼养殖户提供金融服务。

防范风险的“守门人”


以智慧为犁,以诚信为种,郑培杭深耕农户贷款风险管理沃土。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户贷款风险管理,他积极开展银村共建活动,与镇党委、“村两委”建立联动机制,举行业务交流会,听取服务“三农”的意见与建议,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防范逾期风险,护航“三农”业务稳定发展,郑培杭创新实施“农户贷款协作员”制度,与农户共同签署廉洁承诺书,携手村中协作员,织密防护网,加固风险堤坝。


在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方面,郑培杭要求严、标准高,他倡导“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吃群众一顿饭”。在他的带领下,丹凤支行打造出一支清正廉洁的客户经理团队。


有一次,郑培杭在走访农贸市场时,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来自黄岐镇大建村鲍鱼养殖户郑贤达的感谢短信:“郑行长,非常感谢你,我家鲍鱼养殖的资金周转过来了!没有你的服务和指导,就不会有今天,明天中午请您喝酒,以表感谢!”郑培杭一边为郑大哥的发展欣喜不已,一边婉拒了这份邀约。


回想当初,因市场不景气、鲍鱼养殖饲料价格上涨,郑贤达的养殖经营一度陷入困境。郑培杭每次到郑贤达家,总是耐心地与他沟通,了解他的养殖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帮助郑贤达改变经营策略,提高经营能力,协助其做好资金周转。如今,郑贤达的鲍鱼养殖业蓬勃发展,生活越来越好。


△郑培杭(中)上鱼排开展现场调查。


山河远阔,岁月如歌。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间,农行青年的力量如破土春笋,茁壮成长,朝气蓬勃。作为农行新一代基层青年党员干部,郑培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梦想、何为担当,更在笃行实干间,勾勒出一幅幅关于成长、挑战与责任的青春画卷。



对于如何争做饶才富式好干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往期回顾
社论 | 践行金融为民 做新时代饶才富式的好干部

金融为民践使命 红土地上“好财神”——追思农业银行原福建龙岩红坊营业所主任饶才富

王震:跨山越海,一场责任与热爱的奔赴

王宏杰:情洒沃土 只为草原牧民生活更美好

董德星:“惠农工匠”铺就乡村致富路

耿建国:做乡亲们信任的金融工作者

易小侠:让金融之光温暖乡村大地

吾夏尔·吾守: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

张茜:铺就兴企富农幸福路

齐沛燕:将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杨咏华:赤水河畔践行赤子情怀

麦麦提吐尔逊·斯迪克: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

从“牦牛背上的银行”到“青年突击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