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言之,例如在ChainDC成长版中,由于成长期的项目均已上线二级市场,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的通过项目Token的交易所支持情况和价值稳定性来考察其市场项评分。但对萌芽期项目,由于大多数Token还未自由流通,因此自然原方法就行不通。
同样道理,对于尚处萌芽期的项目,其由于还缺乏有效的观察时间,因此难以从里程碑完成情况上来考察团队的履约能力。
ChainDC萌芽版的考察,将沿用部分SmartIC0的考察方式,如考察萌芽期的已有进度、考察是否有资金监管等。而同时,根据萌芽期项目的特点,我们考察其在萌芽期的实际进度,作为评判该项目质量的一个因素。并考虑到萌芽期项目通常会通过融资来获得运作资金,我们会考量其资金融资合理性、预算合理性、后续资金使用的监管有效性等。
代币系统是区块链项目最大的魅力所在,不同与常规的项目,代币经济体系常贯穿于区块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代币经济体系的闭环完整性、内在价值推动性等,自然也在我们的考虑之列。
而跟ChainDC成长版一致的是,我们依然会考察项目的热度和风险,且此二者依然作为独立维度的形式给出。也即会给出该二维度的评判,但评判结果独立给出,不融合到最终得分中。
以下是ChainDC萌芽版 V1.0的详细结构图:
ChainDC萌芽版 V1.0详细结构图(点击可放大)
下面,我们直接进入ChainDC萌芽版 V1.0:
项目 (30%权重)
该维度与ChainDC成长版一致
从最开始的SmartIC0到现在,我们评测一个项目最首要关心的就是项目本身,这一点到现在依然不变。
1.1 【60分】战略定位
没有应用的生态,总归是毫无价值的。技术应当为应用服务,光谈底层和协议的生态,是迷失了方向的。
这一点我很认同,但当前区块链生态的实际情况是:底层和协议层尚不够完善,区块链大厦的根基还不足以支撑优秀上层应用的发展。
区块链世界当前来到了黎明前的黑暗——底层设施在黑夜里如火如荼的开工建设,杀手级的应用却即将到来的朝阳,虽然它的到来是确定的,但现在的准备条件下,它确实还难以到来。
基于现阶段的形式,我们在战略定位这一维度,会较为看重那些关注于现阶段底层设施和中间层协议的区块链项目,对于定位为上层应用的项目,当前还无法给其太高的打分。
我们会将项目的战略定位,划分为如下三个类型,并分别给出每个类型的得分。
【0-60分】 - 底层设施
我们认为,考虑到当前区块链生态的实际情况,底层设施类型的区块链项目最高可以获得60分,但实际的分数要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并在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中来进行评判。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前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应用普遍存在吞吐量过低的问题,所以如果某项目能有效解决此问题,那它可以在本维度得一个较高分。
【0-60分】 - 中层协议
但同样,盲目的鼓励底层设施的项目,这是不应该的。应当明确的是,当前区块链生态的中层协议和底层设施的建设,同样不健全。对于定位为成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间的轴承、或者说业务中间件的中层协议,其最高分亦可以获得60分,实际分数这也依赖于对项目自身情况的判断。
同样一个例子,当前公链数目较多,很多不同公链之间差异很小。而如此多的公链,将用户分散为多个群体,不利于生态的发展。因此在当前阶段,跨链类型的协议,我们会给一个较高分,因为它有望彻底解决盘根错杂的各类公链群雄割据的局面。
【0-30分】 - 上层应用
如前文所述,在当前区块链中低层设施并不完善的现状下,我们并不十分认可那些专注于用区块链解决上层实际应用的项目。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现在的区块链技术还很难有效的支撑上层的大规模应用。基于此,我们给出上层应用类型项目在本维度最高30分的限制。
1.2 项目必要性
项目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我们重点考量的。我们依据于区块链其最大的价值: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根据项目的定位,结合目标场景对区块链的需求程度,评估出该项目的存在必要性。
下文是我们划分的从高到低的三个梯度,每个梯度下方列出了满足该标准的判定标准(对于后两个维度,其判定标准中一个隐含条件是不满足上一个梯度的判定标准):
【20-40分】 - 十分必要
-
能极大提高原有行业的效率;
-
能颠覆原有行业的格局;
-
能催生新的行业。
【10-20分】 - 一般必要
-
能一定程度提升原有行业的效率或者流通性;
-
能有望对原有行业格局造成影响。
【0-10分】 - 无必要
-
该项目仅仅用于融资;
-
该项目无法对现有行业造成影响;
-
该项目所基于的需求十分不确定。
团队 (30%权重)
该维度与ChainDC成长版一致
所有项目,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做项目的人。团队这一块至关重要,这在包括SmartIC0在内的所有评级模型中,我们都深刻践行了这一点。
但SmartIC0 V1.2中对团队的考量存在问题的是,我们会考察执行团队的学历背景,可是英雄不问出处,对于一些已经通过实际过往成功的项目经历、职业经历证明了自身能力的人,考察其学历背景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我们决定,放弃对学历的考察,转而仅关注其过往职业、项目背景。但不同于SmartIC0的是,我们除了考察其团队的技术背景,还会考察团队的运营背景及行业资源。
2.1 技术团队
技术团队的考察,我们将从区块链开发经验和常规软件技术开发经验两个角度来考察,并考察是否同时具备此二经验。
2.1.1 区块链开发经验
我们将区块链开发经验划分为三个梯度,来对此维度进行考核。三个梯度的打分范围和判定依据分别为:
【10-15分】 - 主导过成功的区块链项目的开发
【5-10分】 - 参与过区块链项目的开发
【0-5分】 - 未提及或无
2.1.2 软件技术开发经验
同样,我们将软件技术开发经验划分为三个梯度,来对此维度进行考核。三个梯度的打分范围和判定依据分别为:
【10-15分】 - 主导过成功的软件项目的开发
【5-10分】 - 参与项目的开发
【0-5分】 - 未提及或无
2.1.3 是否同时具备区块链技术和软件技术开发经验
【10分】 - 同时具备
【0分】 - 不同时具备
由于是否同时具备区块链技术和软件技术开发经验,这是一个对立的问题,而且不存在取值范围一说。因此,具备即得满分,不具备则不得分。
2.2 运营团队
对于运营团队这块,除了考察团队运营人员的过往职业、项目背景外,还会重点考察他们在项目相关行业的资源情况。
2.2.1 公司或项目运作经验
我们将项目运作经验划分为三个梯度,来对此维度进行考核。三个梯度的打分范围和判定依据分别为:
【10-15分】 - 运作过较为成功的商业公司或者项目
【5-10分】 - 运作过一般的商业公司或项目,或在较为成功的商业公司担任重要职位
【0-5分】 - 未提及或者无
2.2.2 行业资源背景
同样,我们将行业资源背景划分为三个梯度,来对此维度进行考核。三个梯度的打分范围和判定依据分别为:
【10-15分】 - 丰富的相关行业资源或在相关行业巨头担任过要职
【5-10分】 - 一定的相关行业资源或在相关行业公司有从业经历
【0-5分】 - 未提及或者无
2.2.3 是否同时具备公司或项目运作经验和行业资源背景
【10分】 - 同时具备
【0分】 - 不同时具备
2.3 投资人(及顾问,以下略)
投资人这块的考察,和SmartIC0基本无二,也即将投资人根据影响力、过往投资案例等划分为三个梯度。
分别为:
【15-20分】 - 顶级投资人
【5-15分】 - 普通投资人
【0-5分】 - 未提及或者无
当前进度 (10%权重)
该维度作为一个评判萌芽期项目质量的有效手段,从SmartIC0 V1.1沿用至今,一直没有太多变化。从评测质量上看,当前本维度的划分较为合理,确实做到了有效提高优质项目得分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空气项目得分的效果。
如果说有什么维度是最直接体现团队靠谱程度的,那我们想应该是项目的进度。唯一遗憾的是,不少项目在进行代币众筹时基本无进度、或者说进度很少,少到只有一份PPT或者白皮书——这也是近期诸多项目最让人诟病和质疑的地方。
说再多,不如实际动手做。良好的进度除了能直接反应团队的执行力之外,还能直接反应项目的可行性。我们根据业内常规的项目历程,将一个萌芽期区块链项目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对应的分数。
【0-20分】- PPT(白皮书)阶段
【20-40分】- Demo阶段
【40-60分】- 持续开发中或小规模测试阶段
【60-80分】- 公测或小规模商业化阶段
【80-100分】- 已有大规模营收或实际利润阶段
社区治理 (30%权重)
“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项目的核心特征之一,去除了中心化的运作方式,该项目将运作于由无数持币者组成的社区生态之上。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及效果,成了对区块链项目不可或缺的考评指标。
4.1 融资及预算披露
萌芽期项目通常会通过筹资的方式来获得运作资金,筹资的对象自然是社区。因此,筹资金额和需求的匹配性、以及预算的详细及合理性,是我们不得不考察的因素之一。
我们将此二级维度划分为如下几个梯度:
【20-30分】 - 融资额合理且预算详细
【10-20分】 - 融资额相对略多或预算较为模糊
【0-10分】 - 融资额与需要明显不匹配,或预算极为含糊
4.2 资金监管
筹资完成后,是否能有有效且透明的资金监管制度,也是衡量一个项目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资金监管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我们将该二级维度划分为如下几个梯度:
【20-30分】 - 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
【10-20分】 - 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
【0-10分】 - 无有效监管机制
4.3 代币升值逻辑
散户参与区块链项目的众筹,所获得的是项目方发放的权益凭证,即Token。因此,项目的社区生态设计,是否能形成闭环代币升值激励逻辑,成为该项目可投资性测评的核心因素之一。
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将本维度划分为如下几个梯度:
【20-40分】 - 清晰且有效
【10-20分】 - 一般清晰或有效性难以估量
【0-10分】 - 无明显升值推动逻辑
独立维度:风险
独立于上面的评级主模型,我们还将基于一些现实因素对区块链项目做风险评估。但由于不同的项目,其风险来源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无法在模型中将此项有机的整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大热的EOS,虽然其CTO ByteMaster(BM)技术实力得到大家认可,但BM却有过频繁换岗的经历,坊间一度戏称其为“跑路CTO”。因此,技术团队的不稳固性成为EOS最大的风险所在。
同样,扩容问题是长期困扰比特币生态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近几个月来,因为此问题导致比特币多次分叉,不但导致大家对比特币未来的信心备受打击,亦导致原本团结一致的社区被数次分裂为多个小团体。这些事件给原本十分确定的比特币的前景,带来一些风险。
因此,风险这个独立维度,其不会去干扰上述模型对项目作出的最终评分,但会作为一种额外的补充来提醒大家,该项目可能在某些方面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
独立维度:热度
借鉴于行业的通常做法,我们亦会将项目的热度作为一个独立维度,纳入整体评估。
项目的热度,主要统计渠道是网络媒体对项目的正面曝光度、社交媒体或投资者社群中项目的讨论热度等。热点直接表征着该项目的受关注程度,考虑到群体中尖锐型的意见总是能快速脱颖而出,能经手庞大社群监督且认可的区块链,其一定不会是太差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