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合肥、重庆、郑州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城市运的变化。特别关注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发展的背景。同时,也提到了其他城市如深圳、西安、上海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文章还分析了合肥等城市的崛起原因,包括产业投资、政策支持、人口流动等因素。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合肥的发展得益于产业投资、政策支持和人口流动等因素。
重庆汽车产量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下实现反弹,赛力斯等企业的贡献突出。重庆已经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在快速增长。
合肥通过投资新兴产业、吸引人才等政策,成功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的时代风口,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重要城市。
强省会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不仅是引领全省发展,还有人口疯狂流入省会。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人口增长明显,体现了强省会模式的优势。
01
合肥,与上海掰手腕
12月29日,合肥官方“合肥发布”官宣: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突破130万辆大关。
来源:合肥发布
这一数据,其实早在10月份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的时候,就已经有剧透。
10月份,合肥官方披露,截至10月21日,我市新能源汽车实际产量超100万辆。
并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如今在年末这个时间节点上,再次发布预测数据,信号很明确,那就是合肥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必定在130万辆以上。
13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超越了去年上海、西安全年的产量。
与今年的各城市数据对比,已经超越了西安,大概率会超越上海仅次于深圳,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二城,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上海最新的数据尚未公布,不过通过国家统计局可以查询到,今年前11个月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111.68万辆,平均每个月产量10万辆左右,全年大概率不如合肥。
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前也超越了百万。
12月14日西安官方发布消息,西安比亚迪今年的产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辆。
当然,西安不只有比亚迪,还有陕汽等其他品牌,那么西安的产量是否在合肥之上?
大概率低于合肥。
因为10月21日,西安发布披露消息,记者从省汽车工业协会获悉,前三季度陕西省汽车产量约11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9.8万辆。
这个陕西前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8万辆,而合肥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92.8万辆。
也就是说,前三季度合肥的产量就超越了整个陕西,已经甩开了西安。能否登上第二城,就看最后上海的产量数据。
至于深圳,依旧牢牢坐稳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210万辆,全年预计突破280万辆。
来源:深圳市政府官网
02
合肥、重庆、郑州迎来新一轮城运
在之前写汽车产业的时候,我说过,汽车是所有产业中最具吸引力,因为它足以改变城运。
当年一汽落户长春,让长春在东北到处都是直辖市的年代里,也获得了直辖市的头衔。后来由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东北所有的直辖市都撤了。二汽诞生于中苏关系破裂开启三线建设时代,落户在大山深处的湖北十堰。十堰当时还只是一个近百户居民的小镇,如今七普时期拥有320.9万人口。因为二汽的到来,十堰与其原本所属的郧阳地区换了身份,1973年十堰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郧阳地区则降级为十堰的郧阳区。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十堰由于交通不便,二汽决定迁出,先是迁到了襄樊(现在的襄阳)成就了襄阳的湖北第二城的身份。1992年二汽改名东风汽车,2003年迁到武汉,成就了武汉的汽车工业,且是武汉如今的当家工业。随着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新兴汽车工业,依旧在改变着城市命运。深圳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西安也因为新能源汽车一度风光,如今合肥、重庆、郑州也走上了前台。重庆今年在新能源汽车助攻之下,实际上就是华为赋能的赛力斯助攻下,汽车工业实现了大反弹,再叠加其他工业复苏,让重庆的GDP增速异常亮眼。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8位;其中,7、8、9月份同比分别增长6.9%、8.5%和6.5%,均高于全国速度。重庆统计局明确指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汽车与化工产业。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到25.9%,化工产业增速16.8%。
从重庆的汽车产量走势,也能直观看出重庆汽车工业的恢复情况。2017年受全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发展影响,作为燃油车时代的霸主重庆,汽车产量跳水式下滑。
不过好在重庆很快反应过来,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最终稳定住了产量,并一路上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231.79万辆,时隔多年后重回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0.03万辆,约占全市汽车产量的22%、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有了质的飞跃。2024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更是反超广州,夺回“汽车第一城”的宝座。重庆汽车工业恢复,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所致。因为从数据来看,重庆的燃油车仍在下降。
重庆统计局披露,前三季度燃油车114.03万辆,下降15.4%。而新能源汽车产量59.43万台,增长了1.3倍。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翻倍背后,重庆官方多次在公开报道中强调是赛力斯的功劳。重庆统计局公布的“1-5月份重庆经济运行简况”中,明确写着:
1-5月,汽车产业受赛力斯及其相关配套企业高增长拉动,增加值增长31.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是支撑全市增长的核心产业。
目前我市汽车产业增长核心仍在于赛力斯,其2月上市的问界M9销售供不应求,M7和新款M5销售同时向好,企业生产水平持续攀升。受赛力斯带动,金康新能源、青山工业、沪光电器等配套企业亦实现高速增长。
重庆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解读文件中,再次点名了赛力斯:
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较上半年放缓4.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4.5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整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9%,汽车零部件制造增长16.9%。前三季度重庆汽车行业增长核心仍然是以赛力斯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赛力斯的主打车型问界M7、M9销售持续火爆,受赛力斯等新能源车企带动,金康新能源、小康动力、沪光电器等配套企业亦实现高速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31.67万辆,同比增长364%。其中,问界M9下线10万辆,连续6个月蝉联中国豪车市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打败了奔驰、宝马和奥迪。
再看郑州。
2023年之前,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几万辆。2023年直接狂飙至31.6万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郑州市统计局2023年4月,郑州比亚迪工厂正式投产。2023年郑州生产的31.6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20万辆汽车是比亚迪生产的。在比亚迪的助力下,郑州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城市榜单,这也带动河南电动汽车出口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郑州汽车产量69.12万辆、增速83.5%,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万辆、增速901.9%。预计全年整车产量超11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70万辆。
尽管与头部几个新能源汽车仍较为悬殊,但郑州也算是终于摆脱了燃油车时代的毫无存在感,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位列全国前十。
最后重点说说合肥。
03
合肥,最强黑马
2021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14.5万辆,2022年也只有15.03万辆,2023年开始狂飙突进,当年达到了74.6万辆,而今年全年突破了130万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合肥市统计局
合肥新能源汽车背后,既有当年风投押准的新势力蔚来,也有江淮、大众、比亚迪、长安、安凯等国内外知名车企。用合肥自己的话说,合肥已经形成了一个堪称汽车界“全明星阵容”的整车产业集群。最关键的是,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因为华为也在加持合肥。
按照华为的鸿蒙智行四界“问界”、“智界”、“享界”与“尊界”布局,“尊界”正与合肥的江淮签署合作。
11月25日,在华为发布会上,尊界S800正式发布,预售价100万-150万元,意向金2万元。来源:华为商城
合肥为何这么强悍?其背后既有掌舵人的慧眼独具,也有时运之缘故。
纵观合肥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用“逆天改命”四个字形容,再恰当不过。
安徽籍作家张恨水在其游记《京沪旅行杂志》中有过一段合肥解放时的描述:
城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小河流穿城而过,一座小楼才两层。
新中国成立后,在安庆、蚌埠、芜湖、合肥四个城市的选择中,合肥最终胜出,成为了安徽省会。
老牌省会安庆,由于地处长江,而建国初期不安定的因素,让很多人担心如果把省会设在安庆这样一个和沿江战略重镇,并且在南京与武汉之间,一旦战事再起,极有可能被敌军一日连下两个省会城市。
芜湖、蚌埠当时的条件其实比合肥更好,但芜湖离南京太近,而蚌埠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作南京的北大门,都面临着与安庆相似的困境,同时也为了“去南京化”,所以合肥最终胜出。
合肥后来的发展并没有多大亮色,和郑州一样,都被视作小县城。
真正的起势,是进入21世纪。
2005年合肥“工业立市”的战略出台之后,就开始寻找新的产业发展路径。成功的第一步,是绑定了京东方。2007年,在金融危机中煎熬的京东方寻求地方政府融资支持,合肥在一片争议声中,合肥承诺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投资京东方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合肥之变”自此开启。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而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才300亿。投桃报李,后来的京东方活得非常不错,产业链条不断升级,成长为了全球屏幕显示产业上的龙头企业,同时带动70多家配套企业到合肥发展,使得合肥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并辐射整个半导体行业。合肥因此站在了屏幕显示产业的制高点。同时,由于当年接收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国内和国际排名均非常高的大学,给合肥带来了一大堆基础科研设施,还给合肥带来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头衔,量子计算机已经成为合肥响亮的名片。
2019年一筹莫展的蔚来在寻求多个地方城市融资未果后,合肥抛来了橄榄枝,2020年蔚来汽车与合肥签下对赌协议,蔚来汽车的中国总部落户合肥,让合肥顺利抓住了时代风口。在牵手蔚来之后,合肥也在不断升级本土汽车品牌江淮的产业升级,江淮新能源汽车。
截至目前,合肥已相继实施了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江淮蔚来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并集聚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超过50%,占全国比重超过25%,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力争到2027年,形成2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芯片方面,2017年,合肥市政府与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研发生产,并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落户。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中,合肥位列全国第六,而智能手表、彩电、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产量也进入全国、全球前列。2015年,合肥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时隔5年后的2020年,合肥GDP翻了一倍,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如今的合肥,与张恨水当年见到的合肥,有云泥之别:
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2023年GDP为12673.8亿元,常住人口接近千万,为985.3万人。
来源:合肥市统计局
除了成功的风投外,合肥的成功背后还有两个主观原因:
第一,懂得借势。
这一点,我在之前写江西的时候说到过,江西与安徽过去二十年发展上的差异,很重要的一点,是安徽懂得借势,而江西错失了。
安徽,在到处蹭热度,既充分融入中部发展,更与长三角实现了捆绑。2010年合肥、马鞍山加入。2013年芜湖、滁州、淮南加入。2018年,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2019年,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加入。至此,安徽全境顺利加入了长三角。并且,在中央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官宣。此外,安徽还将自家的两个城市芜湖与宣城,加入了南京都市圈,借助南京的力量发展自家的城市。同时,作为中部6省之一的安徽也在与中部通力合作。开启了左右逢源的模式。中国内地城市大多都是走强省会模式,安徽也不例外,对于安徽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路线。中国内地城市大多都是走强省会模式,安徽也不例外,对于安徽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路线。
经过多年的强省会发展,如今的合肥,经济首位度26.9%,也即超过四分之一的GDP被装在了省会合肥。
而从老大与老二角度来看,合肥是芜湖的2.7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一,引领全省发展。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安徽排名上升三个位次,从十年前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全国第10,上升速度仅次于贵州。
制图:城市财经
第二,人口疯狂流入省会。
这一点,我在去年分析长沙的时候就说过。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量第一,但湖南全省人口减少了18万人,而且除长沙外的其他城市,全部在减少。
2023年,合肥增量如此彪悍,但2023年安徽人口首次进入了负增长,减少了6万人。
目前,安徽公布人口数据的12个城市,8个减少,1个持平,三个增长。其中合肥增长最为明显。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正如我不断强调的,强省会和均衡发展模式,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比如内陆地区走强省会,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下,内陆地区根本难以招架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所以只能弱则核心,壮大省会。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读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