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像耶稣那样祷告
文
/ James Mulholland
著
真意译
《生命季刊》第21期
一个美丽的春天的傍晚。门徒们围坐在篝火旁边。整整一天,他们听耶稣的教导,看耶稣的医治,现在他们想弄明白耶稣的话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祂的大能到底从何而来。他们正讨论时,耶稣从暗处来到他们中间。
门徒们静了下来。他们知道刚才耶稣一定是在什么地方祈祷。几乎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耶稣都要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祈祷,与父神交通。祈祷后,他常常会对门徒有新的教导。但今天晚上,耶稣只是凝视着篝火,静静地坐着。这样的晚上通常是耶稣回答问题的时刻。
多马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时机。他清了清嗓子,说:“主啊,教我们怎样祷告吧!”
耶稣微笑了,答道:“你们祷告的时候,当记住是对谁讲话。不要为了让人听而祷告,相反,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你可诚实地面对神。当更加专心聆听神的话,而不是让人听见你的话。当记住好的谈话包括说和听。
“你们祷告的时候,当记住是对谁讲话。不必试图用华丽的辞藻、神秘的模式或有口无心的重复来左右神。这种方式是自私的,想哄骗神去做你要祂做的事情。祷告不是要得你所想要的,而是领受你所需要的。当记住,在你祷告之前,神已经知道你的需要了。
“你们祷告的时候,当记住是对谁讲话。当作这样的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耶稣讲完之后,接下来是一阵令人不安的沉寂。门徒们面面相觑,盼望再有人提出那个问题。多马看到大家都在盯着他呢,于是他只好又清了清嗓子,问道:“主啊,你真的让我们这样祷告吗?”
耶稣说:“多马,你为何疑惑呢?”
多马答道:“主啊,我们每天早上都是用的另一个祈祷文啊。我们是这样祷告的:‘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
耶稣邹起了眉头:“你们觉得这个祷告文比我教你们的更好?”
多马忙回答:“主啊,别误会!你教我们的祈祷文非常好,但是我们已经背会了另一个了,而且,它挺灵的!”
耶稣环顾其他的门徒,问道:“你们都是这样的看法吗?”
犹大回答说:“主啊,自从我们用这个祷告文祷告后,咱们钱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
约翰补充说:“主,我并不是要批评,但是,加利利之外,谁知道你是谁啊。咱们求神扩张你的境界又有什么不好呢?”
彼得也插话说:“主啊,我特别喜欢‘不遭患难,不受艰苦’这两句。”
耶稣收敛了笑容,说:“让我把话讲清楚:若你们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你们的十字架跟从我。犹大,我差你出去时,告诉你要带上金银了吗?”
犹大低下头说:“没有。”
“神不是供应了你们所需的吗?”
“是的。”
耶稣又问约翰:“约翰,我已经对你说了多少次了:我的国度不在这个世界上?”
约翰把脸偏向了一边:“我记不得了,有好多次吧。”
“我要你记住我的这些话,你可以把这些话写下来记住:我的国不属这个世界。”
“是的,主。”
耶稣说:“彼得,你爱我吗?”
“当然啦!”
“你爱我能爱到为我舍命的地步吗?还是更喜欢‘不受艰苦’的活着呢?”
“主啊,你知道我宁可为你死!”
“彼得,可你连我教你如何祷告的话都不要听啊!”
耶稣站了起来,伤心地摇了摇头,便又消失在黑夜中了。祂感到祂更加需要祷告了。那天夜里,祂的许多门徒都悄悄地溜走了,他们说:“这又是一个‘甚难’的教导,谁能听呢?”
第二天早上,耶稣起来后,发现篝火旁只剩下十二个门徒了。祂问道:“你们也要离开吗?”
彼得答道:“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故事。
但不幸的是,这个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今天诸多的教会和信徒中间。过去几个月来,基督徒们在议论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雅比斯的祷告》。这本书竟然在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单上名列前茅,连其作者魏肯生也为此书疯狂的畅销而震惊。许许多多的信徒在背诵着这篇含义不清的、三千年前一位叫雅比斯的人所作的祷告文。许多人深信这篇祷告文是带来成功的范文。
美国大地上,激动万分的会友把牧师拉到一边,说:
“你要用这个祷告文来祷告啊。它改变了我的生命!”这样的见证让人无法质疑,尤其是其中含有一篇“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的祷告文的时候。在一个物质主义
泛滥、自我中心盛行的文化中,这样的祷告当然是吸引人的了。
许多牧师竟然也完全采纳这样的建议。他们以这个祷告文为系列讲题,在主日崇拜中逐节讲解,并把《雅比斯的祷告》一书,人手一册,送给全体会众。他们根本不去理会作者发出的
“此书目的不是为自私正名”的警告,反而鼓励会友们每天早上要用这个祷告文来祷告。
不幸的是,他们没有去思索教导一个自我中心的群体每天重复
“赐福于我”所带来的危险,不以为使祈祷与成功联姻是一种妥协。也不去思想把祷告变成要得我们所求之物的手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疯狂追求自我的浪潮中,他们忽视了最显而易见的事实:雅比斯的祷告不是主耶稣教给我们的祷告。
的确,成功神学或者是功利主义的祷告很大程度上是与福音的核心和耶稣最注重的教导唱反调的。它所代表的是自我的扩张,它抵挡主耶稣当年要门徒
“舍己”的教导,而“舍己”直到今日仍然是神对所有基督徒的呼召。虽然魏肯生先生是试图让人正确使用雅比斯的祷告,但其结果则使本来奄奄一息的成功神学死灰复燃。他忘记了耶稣为什么不用雅比斯的祷告来教导自己的门徒。
雅比斯错了。
公正地说,雅比斯和圣经都没有把雅比斯的祷告当做模式要求别人效仿。我们当效仿的祷告文记录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是我主耶稣教导门徒的祈祷。人们把它叫作
“主祷文”,而我宁可把它称作“耶稣教我们的祷告文”。这才是一篇你我要常常祈祷的祷告文,虽然不必是一字不漏,不必是合声背诵,也不必是每日清晨,但每当我们需要思想和神的关系以及和世界的关系时,就当用此文来祈祷。
本书旨在鼓励跟从耶稣的门徒用主教给我们的方法祷告。这样的祷告提醒我们是在向谁祷告。这种祷告旨在寻求神的旨意,而不仅仅是寻求神的祝福;它注重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是这个世界的需要。这样的祷告可以改变我们,因而也能改变世界。
我邀请你重新思考耶稣教我们的祷告。我不能保证你物质上的祝福,我也不能许诺你财富、权力和影响力的扩张,也不能保障一个
“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的生活。当然,盼望这样的结果是追求神迹,而不是要祷告。如果你愿意得到你所想要的这些东西,那我就无法提供了。
然而,如果你已经厌倦于追求那些并不能满足你需要的东西,也不愿再敲叩那些决不会对你敞开的门,我劝你静静地坐下来,听听彼得所说的
“有永生之道”的那一位的话语。祂并没有给我们所谓的花样或模式,祂只教给我们这些简朴的话语: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
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