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赛柏蓝
▍
作者:
阿妮娅
辉瑞普强,五大总经理集体辞职:
高管的频繁变动,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计划乃至整体风格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未来辉瑞普强的药代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
辉瑞普强,多名高管辞职
昨日,据药斯拉消息,辉瑞普强下发邮件,公司管理层决定对业务团队的架构做出相应调整:
公司五大总经理集体离职,原业务总经理
陈宇力、韦勇夫、李秀梅、袁继红、周海涛将离开公司寻求外部发展机会
。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人事任免,任晓秀担任零售业务总经理,葛奔星担任西中国业务总经理,薛鹏担任北中国业务总经理,叶伟担任南中国业务总经理,李俊杰担任东二中国业务总经理,靳天俊代理东一中国业务总经理。以上各位直接向普强中国首席运营官黄海先生汇报。
2、
走的赔偿政策
N+1+2
,留下的大区
6-9
个月,地区
3-6
个月,专员
3
个月,工龄续上。
事实上,早在
9
月
10
日,辉瑞普强集团全球总裁高天磊向员工宣布,辉瑞普强中国区总经理吴锋将离任,寻求其他职业发展机会。并于同日表示,中国区市场负责人黄海担任普强中国首席运营官,负责市场和销售。
几个月内,
高管的频繁变动,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计划乃至整体风格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辉瑞普强在邮件中表示:尽管面临外部的带量采购、内部架构重组等一系列挑战,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仍在合规的前提下保持了业务的持续增长。
下一步,几位新任命的业务总经理将和大家一起规划下一步的组织架构、业务计划,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
近几个月来,辉瑞普强的变动不断,因其和迈兰的合并事宜,公司销售岗的重组也是员工广泛关注的内容。
赛柏
蓝从内部人士处获悉,辉瑞会在
11
月底谈完所有离职赔偿,离职员工统一为
N(工作年限)+1+2
。其中,
“+1”
是指年税前所有收入总和除以
12
,
“+2”
是指基本工资
*2
。
而留下来的会归属到普强和迈兰合并后的公司,新公司会在明年年中前确认成立。
某种程度上,两家公司的重组,必然会带来部分员工的岗位变动,保留两家公司的
“
关键人才
”
成为很多企业的做法
——
表面上是两家大药企的合并,但将其细分,会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毕竟辉瑞普强在中国有超过
5000
名员工,还在在大连建立了制药工厂。
曾有医药代表在社交网站上发文:辉瑞是辉瑞、普强是普强,无论是被裁还是转到普强,你与辉瑞再无牵葛,唯一的期盼,就是能与辉瑞好聚好散。
因为迈兰是仿制药企,薪资水平没有辉瑞强,所有牵涉其中的医药代表,同时也会面临薪资水平和指标的变化。
业内曾有观点,
辉瑞与迈兰的合并,是政策倒闭之下的一次抱团取暖
。辉瑞发布的公告也间接表明了这一点:通过将两个高度互补的业务结合,新公司将转型并加快各自业务满足患者需求的业务能力,扩展他们在超过
165
个市场的能力。
据了解,迈兰是一家非专利药、特色药生产公司,自
2007
年收购印度制药公司
Matrix Laboratories Limited
和德国制药公司默克的仿制药业务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仿制药生产商。本次合并,迈兰将为各个关键治疗领域,如中枢神经系统和麻醉、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带来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及强大的产品管线、高质量的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而普强则会带来标志性品牌,如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西乐葆(塞来昔布)和万艾可(西地那非)等,以及已经证明的商业化能力,包括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领导地位。
之前,
因为原研药在中国的专利悬崖迟迟不到来,其利润基本来自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兴市场的不正常溢价。
作为第一个把全球管理团队设在中国的外企,辉瑞普强旗下拥有辉瑞涵盖多个疾病领域、最具标志性的
20
种成熟药品品牌,其将总部设在上海,同样也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市场。
作为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方案,采购清单内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以最低价或达标降幅中标,对相应品规跨国企业过专利期高价药品实现临床替代,已经成为现实,
因为辉瑞的大批原研药未接受价格降幅进入
4+7
,其高溢价药品失去了报销空间。在此背景下,选择与迈兰合并,也是推广成熟药,提高效率的另一种运作方式。
公司的变动,一定会带来药代的变动,未来药代如何选择公司,选择产品就变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