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母爱的温柔细腻,父亲扮演的角色往往更为深沉而坚定。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
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弗洛伊德曾说:“在孩提时期,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需要比父亲的保护更强烈。”
而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父亲在让女儿失望后对她坦言“爸爸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我为大家挑选了是枝裕和导演的《如父如子》,虽然故事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但它也许会引发你对父亲以及父爱新的思考。
1.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六年以来朝夕相伴的可爱儿子竟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这一切都因为当年在医院阴差阳错的误抱。
”乍看故事简介,估计不少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故事好狗血啊,琼瑶阿姨都不敢这么写故事吧?”
抱错孩子是陈年桥段,但导演是枝裕和偏偏是世界上最会拍家庭的人。
故事的开始很平静,中产夫妇野野宫良多
(以下简称良多)
和妻子为了六岁的儿子庆多能够顺利进入名校成华学院小学部而忙地焦头烂额。和日本大多数家庭一样,母亲负责孩子的一切事宜,父亲负责赚钱养家。
良多还有一个自己的原则,在儿子面前,以严父的形象保持合适的距离。他给了儿子一个外人眼中幸福优越的家庭,却舍不得在周末陪儿子去参加他喜欢的野营和放风筝。
良多一家尽管生活优越,家庭气氛却显得有些冷漠。
直到有一天,一个来自医院的电话,把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彻底颠覆。原来六年前,因为医院的疏忽,他们辛辛苦苦抚养了六年的儿子,居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与野野宫夫妇面临同样窘境的还有斋木夫妇。
斋木是一个破旧电器行的老板,爱贪小便宜,不像良多那样可以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却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和父爱。
两个社会地位相差巨大的家庭,因为抱错的孩子,开始有了交集。在孩子互换之后,不仅两个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两位父亲对养子和亲生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童年亲子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如父如子》巧妙地切入了父子情感空间的空隙,小心翼翼地怕惊动了两个家庭的平静,不愿意它往悲剧的路子走。
父亲良多早就对儿子不满意了,庆多个性太温驯,完全没有自己在事业上的好胜心。得知庆多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后,良多的第一反应是:果然是这样啊!
良多对孩子的关心完全是因为他想弥补自己在童年时的不足。良多在童年经历了严厉的父亲和母亲的分离,最后在强硬的父权下成长为一个要强的社会人,对养母的身份也是一直很抗拒。
因为童年时家庭分裂产生的不幸,他对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存在障碍。所以他会自然的认为孩子需要独立才会变强,连孩子的第一次交换家庭留宿,都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变强的任务。
而当他遇见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父亲斋木时,他却没有用学历和工作赢得认同,而是彻底的败北。这个憨厚的父亲一语中的
:
“你也不用做一个和自己父亲相同的人啊。”
陪孩子才是无人可替的父亲的本职,一起放风筝,洗澡,在后院晒太阳的时光也就短短这几年。
小孩子是最为敏感的,除了从小养大的亲情依赖,更重要的是父亲对孩子的陪伴和认可。
显然
斋木比良多更明白,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扉,孩子才能接纳他这个父亲。他耐心地帮庆多修玩具,给他讲他感兴趣的故事,陪他一起玩游戏……离开了生活了六年的地方,庆多在这里,似乎可以笑得更开心。
3.父亲是一份无可替代的工作
村上春树说:
“失去了在一起的时光,才懂得如何为父。”
这句话放在电影里恰如其分。
良多把亲生儿子琉晴接回家,面对优越的家庭环境,琉晴却并没有如良多预期那样立刻融入这个刻板的新家,也没有接纳父亲良多,而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由自在的养父母家。好不容易
琉晴与良多夫妻俩相处融洽了,但是,对着流星许愿时,
琉晴哽咽着说:
“我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
让良多感觉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败。
一次偶然,良多发现相机里全是他睡着了的照片,他的睡颜,他的脚,累倒在床上、沙发上的,都是庆多拍的……就在这一瞬间,良多感受到庆多对自己深深的爱与依恋。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过去的相处中,对儿子疏于陪伴,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很多父亲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即便是和孩子独处时也基本无话,这就导致了父亲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正如电影中另一个父亲斋木所说:
“父亲也是一份无可替代的工作”。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无价的
,而父母常常由于感受到了成人世界中的残酷和压力,遗忘了自己身为孩子时的求索。
关于陪伴,拥抱这些细碎又看似不重要的事,在成长中起到的作用也许大过金钱能带来的东西。
4.我们都需要二次成长
其实你看两家人初次见面时,掏出孩子的照片,就能发现端倪——
庆多的照片,是端端正正、灰暗的证件照,父亲想证明“你的孩子被我养得多优秀”。琉晴的照片都糊了,可他笑得满脸灿烂。父亲想告诉对方“
你的孩子活得很开心”。
对于孩子来说,住在高级公寓和店铺里的家其实是一样的,再多的新玩具,比不过爸爸给你修好最爱的那一个。
影片的最后,良多从孩子身上领悟到亲情的真谛,追随孩子的脚步表达自己的爱,在平行分叉道路上向孩子道歉,抱歉自己弄丢了玫瑰花,抱歉自己的自以为是伤害了庆多。
良多:
“庆多,对不起。”
庆多:
“爸爸已经不是爸爸了。”
良多:
“虽然很不称职,但我还是爸爸呀。”、
“庆多,任务已经结束了。”
这一刻,父子的关系再次转变。
《如父如子》给了一个开放的大团圆结局,关于情和理的选择,我为片中出现的
“爱就是多陪在孩子身边”、“难道父亲不也是一种职业吗?”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