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哪吒 2 票房已破 100 ... ·  13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知乎直答为什么接入满血版 ... ·  13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做一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有多难? ·  昨天  
知乎日报  ·  知乎直答接入「满血版」DeepSeek R1!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800亿市值崩盘,外卖鼻祖1折卖了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4-12-27 18:07

正文

作者 | 枫叶
来源 | 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外卖鼻祖是谁?

美团?饿了吗?

不,虽然它们都是外卖行业的佼佼者,但也只能算作“后浪”,因为“前浪”刚刚又被冲到了沙滩上。

在美国,有这样一家外卖公司 Grubhub 比美团还早了近 6 年时间,可以算得上是“外卖祖师爷”了。

2016 年, Grubhub 就占据了美国外卖市场 70% 的份额。一度是美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平台,市值曾超过 800 亿元。巅峰时期,毛利率更是高达 52.26%

可惜,就是这个平台, 如今已被卖了两次。

凄惨经历背后,其估值 缩水 94% 以上,市占率也仅剩下不到 9%

那么,这家曾经全美排名第一的外卖巨头是如何跌落神坛的?美国外卖江湖又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01

刚刚,欧洲版“美团”退市了!

从最初的丹麦小型初创公司,到如今横跨欧洲、亚洲和美洲多个国家的全球品牌, Just Eat 用了 24 年。

12 24 日,是 Just Eat 股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最后交易日。

虽然入行早,但 Just Eat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卖公司”,直到它用类似“美团”“饿了么”的配送方式,去“连接消费者和餐厅”,才得到了外卖市场的积极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 Just Eat 前期是通过不断战略收购和全球扩张,巩固了其行业地位。

2011 年,收购 ClickEat 进入意大利、收购 RestauranteWeb 进入巴西、收购 Grub Canada/Yummy Web 进入加拿大……

尤其是 2021 年以 73 亿美元完成对 Grubhub 的收购事件, 不仅让带着对全球扩张的美好憧憬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还正式迈入“外卖”赛道。

但为时已晚,与软银支持的后期之秀 DoorDash “狭路相逢”,最终败下阵来。

2022 年,节节败退的 Just Eat 放弃了其在美国的上市地位。

前不久, Just Eat 宣布同意将其美国子公司 Grubhub 6.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由沃尔玛前高管 Marc Lore 创立的初创公司 Wonder

短短三年时间, Grubhub 估值下降了超 91% ,美国的外卖鼻祖,惨遭一折“贱卖”!

曾几何时, Grubhub 在全球互联网外卖平台中占据着鼻祖的地位。然而,自从 2019 年被 DoorDash 超越后,它的市场地位便一落千丈。

处于颓势的 Grubhub 只能寻求外援,值得庆幸的是, 2021 年终于被欧洲最大的外卖平台 Just Eat 所收购。

然而, Grubhub 在被收购后却成了 Just Eat 财务上的一个无底洞。

最终, Just Eat 不惜赔本贱卖,也要甩掉 Grubhub 。而这次交易,距离 Grubhub 上次卖身,也不过短短 3 年,这家曾经全美排名第一的外卖巨头就崩盘了。

人们不禁要问,这 3 年里 Grubhub 到底发生了什么?
02

在美国,外卖经济的历史也不算短,而 GrubHub 则可以说是美国外卖行业的鼻祖。

很多时候,灵感的迸发总是一瞬间的事。

创新和变革也更多是建立在“好吃”和“懒惰”上。

2004 年, Matt Maloney (马特·马洛尼)本是一名平凡程序员,因不堪忍受每晚从同一餐厅订购披萨的单调,遂自行打造了一个可查询当地餐馆菜单的网站,发布出来后, Grubhub 就此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饿了吗”的创立差不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故事。

彼时,正在上学的张旭豪,玩游戏到半夜没饭吃,萌生了做外卖平台的心思,与几个同学一拍即合,把学校附近的餐饮店的菜单都汇总一张单子上,附上电话在校园里发放并接单配送。

这也是初期 饿了吗与 Grubhub 最大的区别, Grubhub 彼时只是一个纯纯的信息聚合平台。与其说是美国饿了么,不如说是外卖界的大众点评(早期版)。

电话订餐时代, Grubhub 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餐饮业的一次降维打击。

凭借先发优势和十足的创意, GrubHub 这艘大船在外卖行业的蓝海里乘风破浪, 在资本助力下,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平台。

Benchmark 等知名 VC 机构也慷慨解囊,融资一直到 E 轮。 2014 年, Grubhub 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财报表明, 2013 2018 年, Grubhub 营收从 1.37 亿涨至 9.52 亿美元,增长 7 倍。

同期月订单量从 5000 万增至 1.6 亿单,活跃用户从 500 万升至 2000 万。 Grubhub 现金流也十分健康,上市初便盈利,后续盈利能力渐强, 2014 年净利润约 1000 万, 2017 年达 1 亿。彼时, Grubhub 的毛利率高达 52.26%

突飞猛进的业绩助长其股价飙升,从上市时的 26 美元涨至 149 美元,市值一度超过 120 亿美元,毫无疑问成了当时美国外卖市场的“扛把子”。

03

在创业的前十年, Grubhub 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

然而,随着 DoorDash 的崛起, Grubhub 的好日子戛然而止。

Grubhub 不同, DoorDash 采取了烧钱扩张的策略,通过巨额融资快速占领市场,让一直盈利的 Grubhub 措手不及,市场地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迅速崩溃。

DoorDash 成立后靠激进营销补贴抢市,还重金打造配送,这恰恰是 Grubhub 最大的市场裂缝。

彼时, Grubhub 最大的优势在于服务范围,其业务覆盖美国多座城市,与上万家餐馆都有合作。

但其也有一个 很大的劣势 —— 没有自己的配送团队。 由于所有餐品都由商家自行配送,作为后台的 Grubhub 很难 到送餐进展,这就导致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买家就只能在大门口痴痴等待,不知道美食走到哪里又何时才能送达。

Grubhub 的轻视下, DoorDash 迅速崛起,当被武松压在身下的猛虎翻身时才发觉为时已晚。

2019 年,被超越后的 Grubhub 致股东信欲加大投入,却意外使得股价暴跌 43% ,市场份额在股东相互指责中雪崩式萎缩,从 2016 70% 降至 2022 9% ,投资者感慨其从谷歌变雅虎。

Grubhub 原本优秀的商业模式和高利润率最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渐走向衰败,甚至沦落至“卖身”。

2021 年,心灰意冷的 Grubhub 被欧洲外卖配送公司 JET 73 亿美元(约 530 亿元)估值收购。

然而, Grubhub 在被收购后却成了一个财务上的无底洞。在亏损压力下, Just Eat 2022 年表示将寻求部分或全面出售 Grubhub 的股权。

在今年的 11 15 日, JET 宣布以 6.5 亿美元的价格将 Grubhub 出售给美国新兴外卖初创公司 Wonder ,其中还包含 5 亿美元的债务。

Grubhub 2016 年曾占据了美国外卖市场 70% 的份额,到 2022 年只剩 9% ,远远低于 DoorDash 65% ,距离 Uber Eats 25% 也相距甚远。

DoorDash 估值高达 730 亿美元,而 Grubhub 最高时才不过 120 亿美元,如今这一估值更是缩水至 6.5 亿美元,降幅高达 94.6%

美国外卖鼻祖,就此作古。

GrubHub 的失败告诉我们,创业一开始的时候理解好环境、选好方向和商业模式很重要。

04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 美团外卖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是非不断。

前不久,美团还就 擦边骑手服 发声明称,定制 擦边 骑手服是对正常送餐骑手形象的严重损害,将依法追究责任。

14 年前,美团还只是个团购网站。

如今,它是集外卖、团购、酒旅、零售、票务、金融、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业务为一体的庞然大物,你永远看不到它的边界。

一路走来,美团熬死无数对手,从千团大战到巨头火并,最终荣登中国互联网第三极。

美团能从残酷竞争中活下来,靠的是速度,王兴一直信奉增长理论,他说 对创业公司来讲,发展速度、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不断融资烧钱,迅速做大规模、提升估值是美团的终极要义,有了高增长就能吸引资本,让故事延续下去。

最新预测显示,全球外卖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4 年达到约 0.68 万亿美元,并在 2029 年增长至 1.37 万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 15.01%

Grubhub 的没落和 Wonder 的崛起,预示着 外卖行业的“战争”尘嚣未远。

先于美国打响的中国外卖大战,完美佐证了“要获得充足资金并以超过对手的速度进行快速扩张”的必要性。

而美国的外卖战争,只是再一次验证了外卖行业的一些基本准则:补贴很重要,配送运力更重要,得小城市者得天下。

同时, GrubHub 的陨落也警示了大家:多元化才是发展趋势,而创新才是企业永葆生机的王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