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教育部拟同意!多所新大学,来了 ·  3 天前  
青塔  ·  这所师范高校,力争更名! ·  昨天  
青塔  ·  延揽世界英才,共谱“天大”华章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专题展览|学问与测度——刘子健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纪念展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11-27 10:00

正文



展览信息


时间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


地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地下展厅



      

学问与测度

刘子健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纪念展




刘子健(1919年12月19日—1993年9月30日),自号半宾居士,祖籍贵阳,生于上海,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毕业于中国大学,1946—1948年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史料专员,后留学美国,于匹兹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匹兹堡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于20世纪50年代转向宋史研究,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宋史学者之一。


刘子健在宋史研究领域成果颇丰,主要专著有《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两宋史研究汇编》、《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等。邓广铭曾对其研究有过高度评价:“他对于中国历史特别是宋代历史的研究,不论就其取材的广博、见地的精到和剖析的透辟来说,都是超出侪辈,而卓然自成一家的。”

刘子健先生早年肖像照


在教学上,其门生柳立言曾总结乃师之风:“在学生通过大考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以前,先生注重‘博’的训练”,即“启发、方法(Methodology)、工具书和研究动态”;“学生撰写学位论文时,先生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论旨(Theme)明确,二是取材精审,三是组织严密,四是文字精简。


在研究与教学之外,推动国际宋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是刘子健的又一大贡献,如积极促成台北“宋史座谈会”的成立、推动Sung Studies Newsletter的刊行、组织与筹划国际宋史研讨会等。正因如此,日本学者曾发起编集《刘子健博士颂寿记念 宋史研究论集》,汇集日本、欧美、中国大陆与港台等地40余位学者的日文、英文、中文论文,为他庆贺古稀寿辰,诚为学界盛事。

1984年十月摄于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首届国际宋史研讨会

前排左四为刘子健先生,左五为邓广铭先生


今年恰逢刘子健先生105周年诞辰,我们特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学问与测度——刘子健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纪念展”,以为缅怀。展览搜集、整理了他的部分信札、讲义、论著、手迹等,拟分教学、研究、交游、怀念四大板块,展现刘子健先生丰富而精彩的学术生命,让魂寄故国的刘先生重回燕园。


展览由中国政法大学赵晶教授策划并筹集主要展品,此外还得到柳立言、王汎森、康豹(Paul R. Katz)、朱鸿林、周昭明、吴景键等先生及Karen Liu女士的大力支持,特此申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