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劳多得,是王哲对这份职业的最初印象。做骑手的5年时间里,王哲在除夕只回过一次家,其余春节期间他都选择在岗,这能让他赚到更多钱。
王哲记得,有一次他拿到站点的“单王”,也是在除夕,那时候疫情期间很多骑手生病无法在岗,外卖需求又暴增,他一个月跑了2100单。
在彰武县生活了20多年,因为做过三轮车拉脚,王哲对县城非常熟悉,现在他只需再把商家位置熟练记住,可以迅速规划最优配送路线,配送效率和单量不断提升。
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呈现出很多新特征,比如“灵活、短时高压”,外卖员配送集中在用餐高峰期,其余有一定空闲时间,且随着对配送路线熟悉、经验增长,收入也更有增长空间。
以骑手为例,工作时间遵循着一日三餐的规律。大部分骑手一天的高峰期都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晚上6点到8点,而其余时间,骑手们往往选择休养生息。在北方,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也是他们的收入高峰期,这一点和网约车司机高度重合。
对于新就业岗位的特点,张成刚主任称,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与组织的关系更松散、灵活,许多劳动者个体不再作为“单位人”来就业,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各类平台或是与市场细分领域的连接,实现个人与工作机会的对接,去组织化特征明显。
在网约车司机褚玉方看来,这个行业要能吃苦,现在涌入的司机越来越多,需要投入更多时间才能获得同样的收入。“抢预约单”和“保持满分”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方法,她从业时间长,出行分、服务分也都是满分,抢预约单的概率也更高。
褚玉方现在一天至少要跑12个小时。通常每天凌晨4点,她都会接到天河机场或者武汉火车站的长途预约订单,最考验的是天气,无论风霜雨雪都要能准时起来接乘客。机场订单因为要排队等单,她在车里最少可以休息3个小时左右,简单早餐结束后,开始准备跑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
《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 显示,相比于保安、服务员、货车司机等职业,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的薪资主要依靠送单数量或者计件数量、平台补贴。随着入职时间增长,从业者对工作内容和流程更加熟悉,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收入水平也更高。
对于很多选择长期坚持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而言,也得益于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
单量名列前茅且从业经验丰富,褚玉方现在是一名网约车司机队长,如何灵活调整策略让队员赚到更多钱,成为她现在的重要工作。每到一个地方,如何接单、是否打开特惠单,高峰期过后如何冲流水,褚玉方都会自己先去测试,然后整理出详细的策略跟队员分享。
车队每周还会举行PK赛,就像带领队员打仗一样,褚玉方说,她必须冲在最前面,并对队员进行“排兵布阵”,争取让团队获得“王牌之师”小队。
女队长的优势是细心,褚玉方说,她可以很细致拆分跑单策略,不能只想着跑大单,小单也很重要。她会跟队友建议跑一些“麻木单”,是指2~3公里的小单,虽然需要不停的跑会更累一些,但9元的起步价,再加上高峰时期的奖励,一单也能收入3元左右,可以帮助司机获得更多收入。
现在武汉司机平均每天跑单金额在400多元,而褚玉方的车队很多成员一天可以跑到600多元。
此外,不同于建筑零工可能存在拖欠薪资等情况,新就业岗位薪资准时结算,确定性、灵活性都更强。外卖员兼具月结、周结和日结多种模式,网约车司机的每日跑单收入也可以随时提取。
褚玉方说,跑网约车的前几年时间里,就帮助她解决了车贷、儿子上学等系列难题。尤其是,每天赚的钱可以随时提取,给儿子学费、生活费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