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研究对盎格鲁-斯堪的纳维亚心脏终点降脂分支试验(ASCOT-LLA)所纳入的患者进行了两个阶段的随访。第一阶段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期(1998年2月至2002年12月)。10 180例40岁~79岁、伴有至少三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总胆固醇水平 6.5 mmol/L而未接受他汀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或安慰剂治疗,平均随访3.3年。第二阶段为非随机非盲的延长观察期(2002年12月至2005年6月),全部患者均提供开放标签的阿托伐他汀10 mg/d,平均随访2.3年。主要观察以下四类不良反应:①肌肉相关的不良反应,②勃起功能异常,③睡眠障碍,④认知损害。
结果发现,在随机双盲治疗期间(表1),与安慰剂组(5079例)相比,阿托伐他汀组(5101例)的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勃起功能异常和认知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危险比0.69,
P
=0.0005)。在非随机非盲延长期间(表2),与不服用阿托伐他汀组(3490例)相比,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6409例)勃起功能异常、睡眠障碍和认知损害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但肌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危险比1.41,
P
=0.006)。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年龄、性别、种族、吸烟、糖尿病、左心室肥厚、总胆固醇水平和收缩压)的差别进行校正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比没有改变,阿托伐他汀组的校正后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危险比为1.43(95%可信区间为1.12~1.83)。
上述试验结果显示,在以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治疗期间,服用他汀的患者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增高;而在随后的非随机非盲观察期间,这些患者由于知道自己正在服用他汀而导致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Sever教授等认为,这种现象符合反安慰剂效应,后者可导致主观性不良反应(即患者报告的症状),原因是患者认为自己正在接受一种有特定副作用的治疗。
表1. 随机双盲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2. 非随机非盲期间阿托伐他汀服用组和不服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