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活法儿
这里是活法儿的微刊物。一群热爱生活的伙伴,时而谈谈中医,时而说说养生,分享乐活,感悟心灵,与你一同实践健康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大年初三丨贵州日报祝您家宅兴旺 好运绵长 ·  3 天前  
百姓关注  ·  突发坠机!已确认2名中国公民遇难 ·  4 天前  
贵州日报  ·  刚刚,破20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活法儿

消夏清凉方,赶走暑日的倦怠疲惫

活法儿  · 公众号  ·  · 2017-07-09 07:30

正文




小暑大暑,有米懒煮。


天气从露天烧烤的模式,很快切换到封闭的闷煮模式。


你可能也是这样:

  • 疲乏无力

  • 食欲不振

  • 心悸气短

  • 烦躁失眠

  • 胸闷头痛

  • 口苦口渴

  • 大便不畅


这些都与暑热之气,伤津耗气,脾气虚弱有关。


古人在《要纂》中说:六月为徂暑。也就是盛暑。今年有个闰六月,也就是两个六月。看来暑热是少不了的。


一饮,一带,一用。让暑日多些清凉,少些疲惫。



一饮


乌梅酱


《遵生八笺》曰:是月(农历六月)宜饮乌梅酱、木瓜酱、梅酱以祛渴。


其中木瓜酱中的木瓜,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美玉)」的木瓜。并不是传说中丰胸的木瓜。而做梅子酱,新鲜的黄熟梅已有些过季,而最易得的还是乌梅,这里分享一个做乌梅酱的方子。



自制乌梅酱


准备:500克乌梅,盐,干紫苏叶5克,干姜丝1克,甘草1.5克。


方法:

将500克乌梅蒸烂去核,每50克梅肉加盐1.5克,加干紫苏叶、干姜丝、甘草后,充分搅匀,借着暑天的太阳曝晒,待晒到红黑色时收起,可以加少许饴糖(或麦芽糖)调匀,密封冷藏。


饮用:

每次取汤匙用温水调服,最解暑渴。


乌梅味酸,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清凉解暑,生津止渴之功效。《本草经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一带


佩香囊



暑天的湿热交织在一起,就会形成浊气。有了浊气便会浑身不爽,自然也没有胃口。芳香不仅可以化浊燥湿,更有开窍的功能,常常闻之能打开人体的孔窍,使人体头脑清醒,气机通畅。而人体的气机一通畅,自身排毒、化浊的机能也就自然增强了。因此,在暑天湿热困脾的情况下,宜用熏香、佩戴香囊等方法化浊醒脾。


佩戴香囊比香薰简单一些,燥湿的苍术、开窍的辛夷、通心窍的菖蒲等量一起。将它们收束囊中,悉心缝制,做成香囊,放于桌案或随身携带,随时静静赏玩,默默吸嗅,可以伴随你一整个长夏。


注意:孕妇、一岁以下宝宝不建议使用


一用


清凉油


除了香囊的辛凉,清凉油也是夏季常备。特别是烈日酷热和瓢泼大雨交替出现,暑湿特别严重的时候。用万金油(清凉油)涂抹脚踝内侧的太溪穴,面部的人中,太阳穴。



当暑热邪气被雨蒸郁上腾,容易与人体之少阳相火相干发病,用万金油(或清凉油)之性凉发散之性,驱走热邪,而人中太阳穴则可辟秽醒神,暑热烦郁之气也随一抹清凉随之消弭。



暑湿多克伤脾胃,令人懒散倦怠、腹脘胀满,你还可以这样:


1、多多敲打足三里,升发胃气,燥化脾湿,每天左右腿各敲1分钟,酸胀为好。

2、常食一些豆粥、豆饭、豆汤。豆类性凉或平,且多有健脾利湿作用,注意过犹不及,容易产气。


另外就是要尽量早起了,夏日早起「一朝抵三工」,既充实,又可以避开浊暑,享受难得的凉意,特别是雨后,如朱伟所言:


雨后清晨起来,阳光尚匍匐在遥远处,凉意竟就逼到了胳膊上。草木吸足了缠绵雨意绽放出清芬扑鼻,虫声委婉如织,鸟雀翻飞嬉戏。蹲下身,绿草都齐刷刷挺起翠尖,支支沾着晶亮水珠。如此干净清爽,身心亦被清省洗涤一遍。这般难得的清晨,可惜尚在梦中的沉湎者享受不到——等太阳升起,浊暑又会覆盖一切。




↓↓↓ 为你熬好的梅苏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