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书评
纽约有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伦敦有London Review of Books,上海怎能没有Shanghai Review of Books?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子与书  ·  转发微博-20241124130138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书评

深柳堂读书记︱孙毓修手抄、王欣夫题跋的《存雅堂遗稿》

上海书评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07 18:07

正文

《存雅堂遗稿》封面



文︱冬晖



唐代及以前的书籍,全靠手抄流传。印刷术逐渐普及之后,仍有一些人从当时罕见的刻本或古抄本抄录书籍(民间也有很多手抄小说戏曲和算命等实用书籍的,这里不讨论)。甚至到了现代,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仍有手抄书籍的现象,比如“文革”期间的各种手抄本。


目前存世的古籍抄本中,元代及以前的抄本极少,大概不过百分之一左右。通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民国时期抄本。传统学者和藏书家对抄本甚为重视,一般认为抄本比同时代的印本地位更高。比如清末民初的大学者,当时版本目录学界执牛耳的人物缪荃孙就有个著名的善本观:刻于明末之前的为善本,抄本则不论新旧,均为善本。今按,缪荃孙此标准其实并非毫无前提的。因为他名气大、交游广,当时很多藏书家请他审定藏书或者编写善本目录,缪为了操作方便,故而有此一刀切的标准。而且够得上请他编目的藏书家,也绝不会收藏推背图、俗曲唱本一类的民间抄本。但从此也可知道传统藏家的抄本价值观。


大藏书家周叔弢先生曾总结过古籍善本的“五好”标准:第一,版刻字体好,等于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第二,纸墨印刷好,等于一个人后天营养得宜;第三,题识好,如同一个人富有才华;第四,收藏印记好,宛如美人薄施脂粉;第五,装潢好,像一个人衣冠整齐。


受周先生的启发,我也总结出一个抄本的五好标准:一,底本好。底本是抄本的根基所在,底本好如同高楼大厦地基打得牢。曾见近年有人手抄全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整理本,这样的抄本最多作为书法作品欣赏,没有任何版本意义;二,书法好,好比一个人外貌有型,开卷则赏心悦目;三,名家手抄,等于一个人有学识,有气质。这条和上条并不重复,比如著名的明代藏家柳大中手抄本,书法就很蹩脚,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书法也不高明;四,名家藏/跋,红花也要绿叶衬托;五,有明确著录流传有序。好比世家大族的家谱,在谱的就比流落在外的更正宗更“靠谱”。


这“五好”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第一条,如果发现一本可以确证为直接抄自曹雪芹原稿的红楼梦抄本,即使书法拙劣,也是难得的宝贝。如果是名家手抄,那当然更好,不过也只是锦上添花。


我生也晚,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得到完全符合五好标准的抄本,兹就手边的藏书,举个例子以便于理解:清宣统孙毓修抄本《存雅堂遗稿》,孙毓修、王欣夫递藏,王欣夫题跋,《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


《存雅堂遗稿》卷一

《存雅堂遗稿》卷三

宣统二年抄毕


《存雅堂遗稿》流传极少,现存旧本仅有一部顺治刻十三卷残本,上海图书馆藏。后经四库馆臣删削为五卷收入四库全书。此抄本存四卷二册,当是从某顺治本抄出。


孙毓修字星如,号留庵,自署小绿天主人,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藏书家。曾任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负责人,佐张元济编印四部丛刊,著有《中国雕版源流考》。还值得一说的是,孙毓修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人,被茅盾先生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


王欣夫先生是现代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曾任复旦大学教授。1966年去世后藏书多归复旦大学,也有小部分流散,此书可能就是当时流失的一种。王先生藏书丰富,但宋元古本很少,以学者稿抄本、批校本见长。藏书题跋甚多,后汇为《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出版。


王欣夫题跋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中《存雅堂遗稿》条


此本为孙毓修宣统二年手抄,间有校语。王欣夫卷首长篇题跋,收入《书录》时略有改动。孙王两位先生书法均有相当造诣,观之赏心悦目。王先生长跋详述版本源流,尤有学术价值。此书流传极罕,虽然只是一个清末残抄本,却集合了两位学者的手迹,又有明确著录,勉强可算一个五好具备的例子。


从历史上的地位来看,如今抄本处于价值相对低落期。我2005买到这部书只不过几千元,比大约同时代的精刻本也高不了多少。记得同时某拍卖会上,一部大路货光绪殿版心经政经也要卖七八千元,这实在有点秦琼卖马、虎落平阳的感觉。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好的抄本其内在价值会不断回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留意。



·END·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欢迎点击下载“澎湃新闻”app订阅。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访问《上海书评》主页(shrb.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