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
7月4日-9日,上海市中心气象台连续发布6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徐家汇地区最高气温达到了39.6摄氏度。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相关专家介绍,本次高温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了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在对本次高温天气的预报中,
引入了
AI气象预报系统
作为辅助工
具
,为气象预报的准确发布和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上海AI实验室积极推进以AI技术赋能地球科学研究,近日在WAIC2024科学前沿主论坛上,将气象预报模型
“书生·风乌”
升级为气象海洋全方位预报体系,覆盖
海陆空
多种核心要素,可从
短、中、长期
多尺度进行全方位天气预报。
面向专业领域复杂应用需求,上海AI实验室与垂直领域的伙伴紧密合作,推出系列专用模型及技术体系,由AI赋能的“行业专家”,实现跨界创新。在气象气候预报领域,上海AI实验室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上海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共同推动AI驱动预报性能全面提升。
书生·风乌已全面开源,与全球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防灾减灾、能源安全等重大需求。
https://github.com/OpenEarthLab
此前,基于
风乌1.0
及
风乌GHR
的创新实践,上海AI实验室联合团队首次将全球中期气象有效预报时间
提前至11.25天
。在实现预报时长迈进10天、预报分辨率
进入10公里级
的技术突破后,“书生·风乌”再次迎来升级扩容,包含了
强对流天气预报、全球中期气象预报、海洋气候预报
等多个大模型模块,可实现从分钟级强对流天气至十年长周期海洋气候预测,覆盖降水、气温、风、太阳辐射、洋流、海温等气候气象要素。
在全球中期气象预报的基础上,书生·风乌推出全新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海洋气候预报(ORCA)模型,可实现“短中长”全周期气象气候预报覆盖,并针对产业需求对中期气象预报进一步增加了降水、太阳辐射、云、百米风等关键要素。从未来五分钟的强对流天气,到十年后的海洋气候,书生·风乌均可进行准确模拟预测。
上海AI实验室与上海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构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通过对降水的全局分布和局部细节的准确预测,可提供未来2小时内逐5分钟的精准雷达降水预报。目前,该模型已部署于上海市气象局,正应用于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工作。
针对长期气候预报,海洋气候预报模型可以产生与物理模式一致的海洋气候预报结果,在关键海洋变量预测的期限提升至
年际尺度
,优于现有海洋数值模式方法,大幅提高了气候模型计算效率。
研究人员选取了1980年-1988年间全球海表温度作为预测对象,滚动预测未来8年时间内的变化。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实际观测数据(白色线条)对比,书生·风乌(蓝色线条)呈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与极小的平均误差
由于天气系统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征,长期以来,传统预报方式难以做到细粒度、高分辨率的预测。通过对创新算法的探索,上海AI实验室联合团队此前实现了10公里级别的高分辨率气象预报。
此前上海AI实验室发布风乌GHR,首次将AI气象预报推进“10公里级”时代
本次推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将强对流天气预报尺度精确到1公里级;同时,更新后的中期气象预报模型及海洋气候预报模型,将预报范围拓展至三维大气、三维海洋,可为
不同高度高空、不同深度海域
提供准确大气活动及海洋活动预报。
研究人员采用2019年8月25日美国中南部地区的气象历史数据验证书生·风乌的预报结果,相较于其他AI方法,书生·风乌的预报结果最接近实际观测情况
实现从“小区门口”到大洋深处的全尺度气象预报,书生·风乌将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防灾减灾和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有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