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育儿的内容了,今天记录一个日常点滴。
大宝在学网球,一周一次,进展挺慢,特别是挥拍总是不大顺畅。在上周的时候,教练让她教的另外一个孩子给大宝做示范。没想到大宝非常不乐意,对着教练还忍着,对着她妈大发脾气。完全不肯承认自己不如人家,而且还说什么教练偏心,教练和那个孩子的妈妈关系更好,教练也不懂,等等等等。
这周我去看了她练球,挥拍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顺畅。然后我也看到了另外那个孩子打球。那个孩子个子又瘦又小,感觉比大宝小两三岁,但是打出去的球很低很平,击球的声音也好听,动作也流畅。我看到之后,就对在休息的大宝说,你看那个小女孩,挥拍的确比你好。
大宝再一次崩溃。
在球场上大哭,完全不肯承认,甚至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基本上都是关于那个小女孩的,但是是小声说给我的,没有让别人听到)。她的这个行为,让我非常生气。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让我生气的不是她进步慢。
于是我把她拉到球场的角落,对她说:“大宝,其实我根本不介意你网球打得好不好,但是我非常非常介意你不愿意面对现实。”
大宝:“可是她就是打得没我好啊,55555”
老塔:“那教练为什么让她示范?”
大宝:“那是因为教练没看清!55555”
老塔“可是爸爸妈妈也觉得她挥拍比你好。”
大宝:“你们又不懂!55555”
老塔:“你真的觉得你最懂吗?”
大宝:“可是我还有地方比她优秀啊!55555”
老塔:“我没有说你其它地方不优秀,我只是在说挥拍这一件事。”
大宝:“那你什么意思啊?55555”
老塔:“我最介意的,是你不能面对一个事实。比如说这个叶子是绿色的,如果我不承认,难道它就不是绿色的了?如果我哭,它就会改变颜色吗?”
大宝:“可是我又没说叶子不是绿色的,我挥拍本来就比她好啊”
说到这里,我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一方面觉得不肯面对事实这件事不是小事,必须说清楚;另一方面佩服她如此气急败坏的时候居然还有逻辑,而且在我这么大压力的情况下居然还没有屈服。
在我们把和上面类似的车轱辘话重复了三次之后,大宝大概意识到我不打算放过她,于是终于非常不情愿的承认她比对方挥拍差……“一点点,只是一点点”(大宝原话)。
全家上车准备回家,没想到一上车她继续嘴里叽里咕噜地在说那个小女孩如何不好。在她妈指出她不应该说别人的时候,她再一次跟她妈吵起来。我打断了她们的争吵,对大宝说,今晚你要是不能深刻反思,就不要吃饭了。回家以后,请你写一个300字的检查。
大宝大叫:“300字的检查能写什么啊!!”
其实她是想说,哪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但是我没有打算放过她,于是我说:“你说的很对,300字的确写不了什么,你写一个500字的检查吧。”
大宝发出愤怒和悲凉的哀鸣。
我说,“建议你开始思考怎样写检查,如果你再叫下去,可能会变成800字”……大宝终于安静了。
我一边开车一边想,我的目的不是惩罚,我的目的是让她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样面对。这件事非常复杂,她一个人不一定能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不明所以的惩罚,教给孩子的可能仅仅是惩罚很糟糕,而不是认知的成长。
于是我又说,“爸爸一会儿也不吃饭,帮助你一起写。什么时候写完了,什么时候一起吃。”我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她,我想要的并不是惩罚,而是她的反思。
大宝安静下来之后,她妈又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就是一个人不能面对现实产生的后果。感觉大宝好像听进去了一些。
到了家,我们俩坐在书桌前,摆好纸和笔,她问我:“检查该怎么写啊?”
这个时候的大宝,已经安静下来。她意识到我是认真的,但是我并不处在愤怒的情绪当中,而是真的想帮助她。所以她也没有沉浸在情绪中,而是开始在思考问题本身。
我对大宝说,“其实道理很简单,刚才在网球场上讲了好几遍。爸爸之所以如此介意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的重要性比网球大,甚至比你的学习成绩都重要。爸爸在很早以前读过一本关于Jack Welch的书,这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以后你也可以读一下这本书。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很简单,但是对爸爸影响很大。”
“Face reality as it is, not as you wish it were."
(事实求是地面对现实,而不是面对自己期望的那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