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叔本华哲学智慧  ·  人与人之间是没办法相互改变,而只能是相互选择的 ·  17 小时前  
叔本华哲学智慧  ·  人与人之间是没办法相互改变,而只能是相互选择的 ·  17 小时前  
读书有范  ·  九言 | ... ·  昨天  
青年文摘  ·  吓死了,千页豆腐煮完能有多大? ·  3 天前  
洞见  ·  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西闪:像管香烟那样管好笑气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7-19 18:13

正文


文 | 西闪


一种化学物质意外地被媒体科普,它叫“笑气”。触媒来自网络文章,一个自称在美国留学的女生讲述了她因为沉迷吸食笑气,如何在短短数月里耗费几十万元,搞到无力行走,大小便失禁,最终坐着轮椅回到北京的故事。


我知道笑气是通过一部记不住名字的老电影,片中主角在医院误吸了它,一路狂笑跑到了海边。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儿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它的了解基本停留于此。我知道它的学名是一氧化二氮,知道它是一种氧化剂,医疗上用于麻醉,吸入过量会引人控制不住地发笑。再后来入了药学院,我才进一步了解它的故事。


笑气可以通过加热硝酸铵得来,过程必须小心控制,不然有爆炸的危险。1772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率先发现了它。1799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和他的两位诗人朋友柯勒律治以及骚塞(Robert Southey)一起对它做了更多的观察和实验。他们发现,这种带有甜味的无色气体会让病人失去痛觉,但不会失去意识。于是很快,笑气被用于医疗麻醉,尤其受牙医欢迎因为口腔病患的麻醉范围较小,还须保持清醒。


诡异的是从一开始,笑气的其他作用,譬如它的刺激性、神经兴奋作用和欣快感也被人知晓了——要知道,柯勒律治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鸦片吸食者,那时候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几乎都喜欢药物刺激。贵族们曾经用它在聚会中助兴,只不过由于制备上的难度,笑气才没有受到格外的重视。


据我所知,除了鸦片和大麻,彼时流行的麻醉剂是乙醚。由于戒酒运动的高涨,也因为高税制,很多英国人转向服用乙醚。


到了19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到处都是蒸馏乙醚的作坊,杂货店、药店、酒馆甚至旅店都在售卖,人们不仅吸,而且大口吞,整个国度都弥漫着难闻的乙醚味道,醉卧街头的瘾君子往往翌日方醒。


我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关联,总之笑气摇身一变,从医用麻醉剂变身为青少年追求欣快感的时髦兴奋剂,也是始于英国。早在10年前就有相关报道,有人发现用于蛋糕奶油发泡的小钢瓶里压缩着气体正是笑气。只需把一个气球套住瓶嘴,把液化笑气充进去,然后扎紧,就可以灌制出一枚让人嗨起来的“笑弹”,在夜店里或摇滚节上一起吸。这种吸食笑气的行为被心照不宣地称为“吹气球”。


2014年英国有一份报告估计,“吹气球”的英国人约有50万之众,如今这一阵怪风刮到了我们的眼前。事实上除了大麻,英国年轻人现在最爱的就是笑气。有报道称,已有17个英国人死于此举,那位坐轮椅的女留学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从常理即可判断,大量吸食笑气,会与氧气争夺肺部空间,造成大脑供氧不足,在引发短暂欣快感和幻觉的同时,也会损害神经系统,增加窒息或心脏病的风险;把液化笑气注入气球,使其从液体迅速变成气体,这个过程会大量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极易造成冻伤;冰冷的气体如果即刻吸入肺部,对身体也有潜在的损害;长期使用的后果更加严重,因为笑气本质上是一种氧化剂。它会破坏维生素,导致维生素B12的流失,还会抑制骨髓发育,导致贫血和神经病变。关于这一部分,那位轮椅女孩也有很切身的描述。


不过说回来,与很多药物比起来,笑气本身的毒副作用并不高,在医疗条件下小剂量的短期使用没有大碍,关键在于“滥用”二字。所谓滥用,有几层含义。既指不加范围限制的使用,也指没有量度限制的使用,还指对物质(主要是药物)已知毒副作用的蓄意误用。很显然,笑气属于滥用的范畴。而滥用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毒副作用更严重,它包括短期的行为失常与长期的健康风险,以及心理和生理的严重依赖,以至于死亡。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笑气的作用机制与绝大多数成瘾物质没什么两样,依靠的是大脑中的“愉悦回路”。这一快乐/奖赏的神经机制早在1953年就被科学家发现了。这个机制包括大脑里的几个部分,简要来说是这样的:当中脑的腹侧背盖区收到刺激,其中的神经元就会释放多巴胺,并促使伏隔核、杏仁核、背侧纹状体以及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也释出多巴胺,从而让人体验到愉悦感。


正常情况下,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会被多巴胺运转体回收,储存起来以备下次使用。但是有些物质会阻碍运转体的正常工作,使得回收过程无法完成,这就会让多巴胺停留在神经突触的间隙,增强或延长了它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产生更强烈更持久的神经信号,使人感受到极大的愉悦。而一旦尝到这种甜头,有人就会失去理性,千方百计地寻找那些物质,来满足自身对愉悦的渴求。


2015年8月1日,示威者聚集在英国议会大厦外吸食笑气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毒品,必须用法律管起来。其实没那么简单,笑气就是一例。严格来讲,很难把笑气与毒品划上等号。实际上在国外,毒品(dope)历来只是俗语,基本上没有进入学术领域。不管是法律还是医学,人们说的关键词都是行为——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的滥用。


举几个比滥用笑气更极端的例子,有人用绳子和塑料袋玩性窒息致死,也有人吸食灌装压缩空气成瘾,我们会把塑料袋和压缩空气罐列入毒品吗?就笑气本身而言,其精神活性达不到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的严重程度,把它当作麻醉药物进行管理是恰当的,只是一定要做到位。


说到底,神经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人类行为,包括滥用和成瘾,也许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社会情境。一种药物的化学作用基本上不会变,但是它能给人带来怎样的体验还得受使用者当时的具体限制。


用吗啡止痛的人说药物只带来些许的欣快感,而用吗啡当消遣的人却觉得快感极其强烈;同样服用致幻剂的被试,有人会置身幸福的天堂,也有人跌落黑暗的地狱,还有人一直在念叨物理公式,抱怨自己搞不懂什么是弱核力。


正如一位研究成瘾的美国科学家大卫·林登(David J.Linden)所说,许多药物给人带来的体验取决于“心理状态、社会情境和药物效果之间的交互作用。”具体到笑气的案例,我认为防止或打破导致滥用行为的社会情境至关重要。在这点上,香烟的管制思路与其一致。


【作者简介】 

西闪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独立作家

【相关推荐】

为什么这些人完全交不到朋友

职业生涯的运气问题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