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行业话题。我 38 岁的时候就觉得,搞不好明年就要被行业淘汰了,从那时开始,每年都在做 “明年被行业淘汰,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的准备。这个心理建设足足有十年之久,直到现在,还是坚定地持有 “2025 年我就要被行业淘汰” 的心理预期。
38 岁的时候(2015 年),我还在创业,刚被携程收购进去,赚了一笔钱。当时房价还没起飞,但我坚定地认为,如果在上海买房花掉所有现金,明年失业以后就没有生活来源了,因此错过了上海房价洼地的最后一波买房机会,最终麻利地滚出上海。
这种未雨绸缪,是因为我对行业洞察深刻吗?
不是的,2015 年还是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这仅仅是因为我天性悲观,啥事都会往最坏里想。虽然错过了房价洼地时的买房升值(当时中山公园附近小区 4-5 万一平),但也让我在高收入时,保持了相对收入来说的低物欲,低消费,下定决心滚回成都。尤其是绝对不找消费习惯不匹配的伴侣,看见美女躲着走……
种种行为看起来变态,但确保那一天终于到来时,我被互联网行业淘汰的那一天终于到来时,资产足够在低物欲下维持生活。
再后来,又过了七八年,这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互联网行业就是吃青春饭了,但已经迟了。有人背了高额的房贷,有人娶了美貌(且高消费)的老婆,有人在国际学校鸡娃,每年娃还要攀比欧美澳非旅行。那一天终于到来时,大难临头,他们两眼一黑。
而我可能会在那一天到来时,叹口气,算算钱,心想 “扛得住,我扛得住”。
38 岁的时候(2015 年),我还在创业,刚被携程收购进去,赚了一笔钱。当时房价还没起飞,但我坚定地认为,如果在上海买房花掉所有现金,明年失业以后就没有生活来源了,因此错过了上海房价洼地的最后一波买房机会,最终麻利地滚出上海。
这种未雨绸缪,是因为我对行业洞察深刻吗?
不是的,2015 年还是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这仅仅是因为我天性悲观,啥事都会往最坏里想。虽然错过了房价洼地时的买房升值(当时中山公园附近小区 4-5 万一平),但也让我在高收入时,保持了相对收入来说的低物欲,低消费,下定决心滚回成都。尤其是绝对不找消费习惯不匹配的伴侣,看见美女躲着走……
种种行为看起来变态,但确保那一天终于到来时,我被互联网行业淘汰的那一天终于到来时,资产足够在低物欲下维持生活。
再后来,又过了七八年,这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互联网行业就是吃青春饭了,但已经迟了。有人背了高额的房贷,有人娶了美貌(且高消费)的老婆,有人在国际学校鸡娃,每年娃还要攀比欧美澳非旅行。那一天终于到来时,大难临头,他们两眼一黑。
而我可能会在那一天到来时,叹口气,算算钱,心想 “扛得住,我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