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与市场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系列公号,定位于跟踪把握全球和中国宏观金融基本面重点和趋势,解析市场热点,求解政策应对方案。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是第一财经旗下的非盈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为致力改善经济政策。第一财经是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集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949帮您问|市民反映的这些问题,有回复了!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紧急声明!“安装”教程销量上千……商家回应亮了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降温!降雪!大风!速看全疆天气情况→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登顶!第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与市场

央行行长易纲首秀说了这些内容

全球宏观与市场  · 公众号  ·  · 2018-03-26 18:08

正文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第一财经



导语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于3月24至2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并演讲。这是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履新后首次发表公开讲话。



易纲表示,当前金融工作主要是三句话, 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保持金融稳定。

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好于预期。 我们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总体上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中国将确保M2、贷款和总融资合理增长。

对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易纲指出,要稳住宏观杠杆,进一步明确监管姓监,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方式,使社会整体负债增长较快的情况进一步平稳下来。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理,清理整顿各类无照经营、跨范围经营的业务。

对于中国金融业开放,易纲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带来落后。越是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还不断积累风险。金融业改革开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应当遵循国民前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要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向符合;三是金融业改革开放要与防范风险并重,与监管能力相匹配。

针对论坛现场提出的“在新的不确定形势下,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额外的金融风险”的问题,易纲称,市场波动,特别是资产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有发生。一个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是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在逐步化解,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应外部冲击就会有较好的基础。另外对待这些风险还要有市场化、法制化、防范道德风险的考虑。不能什么事都躺在政府身上。要尊重合同、尊重产权。如果有外部冲击传染到中国,我们的银行体系、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加上数量和价格的调控,完全是可以化解这些风险的。

针对论坛现场提出的“有没有具体量化的目标或指标,比如M2投放增长或汇率等”问题,易纲称,去年GDP平减指数在4左右,今年通胀压力从CPI来看,是比较温和的。PPI有去年的高基数,今年会下一些。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GDP目标在6.5%左右,会在这样一个目标指导下,来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以下为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很高兴又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大家一起分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的金融政策。我愿意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路。

首先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改革事业有了长足进展。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一是主要指标好于预期。GDP增速出现2010年以来的首次增速回升,就业形势向好,物价平稳。2018年经济开局延续好的态势。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7%,创5年来比较高的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21%,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升。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脱贫攻坚超额完成目标;重点城市的污染有了明显的减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当前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第二句话是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第三句话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我下面的讲话主要围绕这三句话展开。

第一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所处发展阶段已发生重大变化,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2017年以来,货币政策更多关注质量的提高,在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支持的同时,更加侧重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条件,助力经济提质增效。一是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组合和期限搭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既保障了合理的流动性需求,也促进了宏观杠杆的趋稳。二是适当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去年第四季度,我们对涵盖小微、“三农”、扶贫、“双创”的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可以享受定向降准,有效提高政策精准性。定向降准政策在今年1月份已经完全到位。三是适时适度运用价格工具预调微调。发挥好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在金融体系稳步去杠杆的同时,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分别增长8.8%、12.8%和11.2%。

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保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对M2和社会融资规模提出预期数量目标,这是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变化。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结构上将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社会资本参与较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采取“精准滴灌”,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等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的支持,尤其向深度贫困地区作一些倾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二是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业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在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调控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是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有序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同时,努力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二是坚定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增强,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使得汇率发挥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宏观审慎调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的各监管部门应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近年来人民银行有效实施宏观审慎评估(MPA),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已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并在不断完善。

第二,扩大金融业开放,提升金融业竞争能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而且还不断累积风险。金融业开放有三条规律要遵循: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服务业,应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须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金融业开放要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如果我们遵循这些规律,就会不断将金融业开放推向前进。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我们已放宽了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限制,明确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外资准入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股比限制。未来还将继续推进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的改革。当然,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管,外资机构准入或开展业务时,仍应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和内资机构一样的审慎监管。所以我们放开股比限制,实际上是内外资一视同仁,内外资受到同样的审慎监管。二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已上线运行,二期预计近期上线。未来我们还将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三是提升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债券市场方面,推出了“债券通”。股票市场方面,先后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继去年6月明晟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MSCI指数之后,今年3月23日,彭博宣布将逐步把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外汇市场方面,不断扩大对境外交易主体开放力度。下一步还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第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三大攻坚战的首位。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些潜在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是宏观上仍然存在高杠杆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杠杆率依然较高,部分国有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居民部门杠杆率较快上升都值得关注。二是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三乱”问题仍然突出。例如,不规范的影子银行快速上升势头虽有所遏制但存量仍较为庞大;一些机构在没有取得金融牌照情况下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之名迅速扩张等。三是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风险。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较为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传染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