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1个字 阅读时长:8分钟
考虑到很多人对福岛核泄漏还不了解,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级地震,继而引发海啸。
福岛海岸的核电站遭到冲击,发生氢气爆炸核泄露事故,事故等级为最高级7级。
当时,面临即将发生的堆芯熔毁造成更大外泄,核电站运营方日本东电当时处置很不力,至少延迟了20个小时才用海水降温,于是这些用来降温的海水就成了“核废水”。
不止如此,长达十年的地下水和地表降水又持续进入厂区,遭受污染而成为核废水。
这批核废水数量有多少呢?
据统计,2014年每天都会增加500多吨,经过净化处理循环利用之后,每天还有150吨。
随着污水量的持续增加,东电在厂区建立了1044个存储罐,储存污水量高达123万立方米。
再这样下去,按照计算,到2022年这些存储罐就会用尽,这才是为何日本要着急在2021年把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原因。
有人会说,为什么日本不一直建造存储罐?这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事实上,去年3月,日本电力也提出5种处理核污水的方案,包括增加储罐量、地下掩埋、注入地壳、以水蒸气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以稀释水形式排入海里、转化为氢化物排放。
比如地下掩埋,估计没有哪个地方愿意接受这批核废水,而厂区已经没有地方再建存储罐。
最容易实施的就是经过二次处理之后,排入大海,民众自然是不愿意,为此东电公司转了一张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球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图。
意思就是全球各国每年都在向海洋排入核废水,而且表示,经过东电公司ALPS净化的水,去掉除了氚以外的放射性核素,“达到了排放标准”。
除了日本民众,日本周边国家民众也很愤怒,包括中国。
有专家说的
,郑州大学教授李顺义指出,核废水排入大海以后,如果存在人的体内,就可能导致“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对人的遗传基因有重大的影响。据悉李顺义是化工和能源专业教授。
有气候人士说的
,日本东海岸有日本暖流,它会源源不断把日本排泄的污水汇入北太平洋暖流,洋流会带着污水在整个北太平洋循环,沿岸国家和地区有十余个,不算中国,人口就已经是10亿量级的。
有环保人士说的
,核污染不可能轻易散去,海洋生物会遭到辐射污染。动植物受到辐射,不少都会产生变异,有些还会大范围消失。
还有一个叫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说污水中的C-14会影响人类的DNA,导致人类下一代也很可能会畸形、残疾、癌变、夭折,而这种基因损害会持续数千年。不过
据说这个组织在国际上以
各种“攻
击
”
著称,很多观点不足以被采信。
有网友说的
,这是日本在培育哥斯拉啊,不相信日本真的会把核废水处理到适合排放的水平,菅义伟为何不喝处理过的核废水?
我反对日本将处理过的核废水排入大海,日本应该自己想办法继续存储或者掩埋这些废水。
但这和核废水排入海洋是否危及人类安全,是两个问题:
前者是一个考虑到政治、经济的复杂问题,后者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科学问题。
至今为止,没看到多少专业的科学机构来反对日本排放,好像也没有相关专业的科学人士来实名反对这一做法。
作为全球相关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支持将福岛核电站将核废水处理之后排放入海,称其符合国际惯例。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找到知乎上一个
秦山核电站的子木
的解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704152/answer/1826505239):
1、我国核电站正常运行用海水作为最终热阱,排放的海水不含任何放射性。
但是排放的工艺废水含有放射性。
福岛废水接触了堆芯,放射性巨大,但在经过一次处理,贮存10年,二次处理之后,其放射性水平与我们的工艺废水有一定的可比性,放射性核素种类也一致,只在分布和剂量上还是有差别,
福岛
30%处理过的废水已经达到排放标准
。
2、福岛废水是受控且可以排放的,
符合国际惯例
。
说一个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的事实。向大海排放核废水这件事情,我们核电站每天都在做。但是剂量严格遵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