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9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福州大学赖跃坤、黄剑莹教授等《AFM》:基于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理工唐鑫教授AM:室温工作势垒型异质结中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大连理工大学牛文斌教授JACS:弱共价键与机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安徽医科大学刘琦/南开大学刘阳《AM》:双功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 AFM:在偶氮苯聚合物薄膜的光驱动连续跳跃机器人方面取得新进展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06 15:11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跳跃是自然界生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运动手段,可以在瞬间穿越中长距离,以实现捕猎及逃避被猎捕的目的。自然界生物跳跃的机理主要有两种,长腿动物 ( 比如袋鼠和青蛙 ) 主要依靠杠杆作用,使它们能够用较少的力量跳跃同样的距离;一些短腿或无腿动物 ( 比如果蝇幼虫和跳蚤 ) 依靠快速弹射动作释放储存的能量来实现跳跃;还有一些昆虫 ( 比如蚱蜢和沫蝉 ) 同时利用这两种设计理念 ( 1) 。其中,磕头虫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当被人类捉住时,它们会不断地用力向前倾斜头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磕头”仪式恳求释放。原来磕头虫的前胸背板具有非凡的灵活性。在其前胸腹板的中央稍后部位,有一个尖锐的刺状结构。每当它的头部与胸部向腹部弯曲时,这个突出的部分就会巧妙地嵌入到胸腹前缘的沟槽中。当它再次挺胸时,突出体从沟槽中弹射出来,撞击地面,产生的后冲力足以使其弹跳起来挣脱。由此可见,磕头虫那看似虔诚的“磕头”行为,并非出于对人类的求饶,而是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卫机制,用以摆脱束缚。如视频 1 所示当将它肚皮朝上放在地面,他会来一个鲤鱼打挺弹射出去,挣脱 捕食者。


这些 自然界跳跃机制的启发,科学家们利用 新型 材料和复杂的结构设计,模仿生物系统中的快速能量存储和释放过程,制造出了多种创新的跳跃机器人。 其中, 光响应 驱动 器具有成本效益高、无线 驱动 能力强和响应速度快等优 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偶氮苯液晶 ( LCs ) 因其偶氮苯介质的反 - 顺式光异构化而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光响应材料。基于偶氮苯的致动器已从基本的弯曲、扭转运动发展到在微型机器人和液体运输中的新型应用。但是,基于偶氮苯的光致动器的高效跳跃行为仍相对缺乏探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在前期的工作中,通过设计制备一面为光响应偶氮苯均质膜,一面为偶氮苯反蛋白石的具有 Janus 结构的光响应驱动材料,实现了在液相中的光驱动性能研究;利用光化学 / 光热模式的协同驱动产生多个驱动方向,具有更大的驱动力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5728;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12383-12392;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1727-1739)


近日,该研究团队 具有特殊卡扣结构的磕头虫启发,他弯曲身体积蓄弹性势能,然后身体猛然伸直释放能量实现瞬时跳跃的启发 设计了类磕头虫卡扣结构的光跳跃材料 :通过选用具有热弛豫时间短的偶氮苯分子,制备具有展曲 (splay) 取向的 偶氮苯 膜材料, 开发了一种 Janus 光驱动跳跃软机器人 在紫外线照射下,它能在 66.8 ms 内完成一次完整 的跳跃,其跳跃 高度可达 35 个体长 ( BL ) ,起飞速度为 670 BL/s 制备的 Azo-LCN 薄膜应力为 36.27 兆帕,应变为 6.5% ,可循环使用 50 次以上。这项研究将有助于设计新型致动器和拓宽偶氮苯致动器的应用领域,可能为探索、搜索和救援等新应 用提供思路。所采用 的偶氮苯分子 ( 命名为 Azo-A ) 具有较短的热弛豫时间 ( 其在 90 ℃ 时的半衰期小于 1 s) ,能够在光的作用下快速弯曲和恢复, 从而能产生 快速自主恢复的连续跳跃行为 ( 视频 2) 。样品的 splay 取向是将样品 的一侧分子采取平 取向 ( PA ) 另一侧分子采取垂 取向 ( VA ) 的模式 ,从 而使样品在光刺激下产 生向 PA 侧的净弯曲变形。



2024 11 27 日,相关研究结果 Click-Beetles-inspired Light-driven Continuous Jumping Robots Based on Janus Azobenzene Polymer Films 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 该文章通讯作者为 王京霞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博士生 况真欣 为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江雷院士为本研究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帮助。

1. 自然界中跳跃的动物。 (a) 袋鼠, (b) 青蛙, (c) 果蝇幼虫, (d) 跳蚤, (e) 蚱蜢, (f) 沫蝉。

视频 1 . 磕头虫弹跳视频。
( 视频来自: https://www.douyin.com/video/7427340415600217355)


2. (a) 如图 1a 所示,带有 PA (i) VA(ii) 液晶聚合物网络 ( LCN) 在热刺激下会发生收缩或膨胀变形。制备的样品具有展曲取向 (iii) ,材料的一侧为 PA ,另一侧为 VA (b) RM23 RM82 Azo-A 的分子结构。 (c) 磕头虫的跳跃过程和相应的 Azo-LCN 薄膜的跳跃示意图。 i) 初始状态 ( 薄膜向 VA 侧微微弯曲 ) ii) 骨骼肌缓慢地将弹性能量储存在身体和胸腔铰链中,使身体处于弯曲位置 ( 锁定 位置 )( 内部微变形导致的向 PA 侧的宏观变形优先使薄膜摆脱初始形状,变得平整。 ) iii) 当触发时,闩锁被松开,甲虫的身体迅速展开 ( 持续的紫外线刺激照射使薄膜向 PA 侧的变形突破初始状态,累积的变形被均匀释放,向 PA 侧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此时产生的力与桌面相互作用,使其跳起 ) (d) Azo-LCN 完整跳跃 / 下落过程的详细照片和示意图 ( 含曲率变化 ) ,薄膜在紫外线照射后 66.8 ms 内跳起 27 mm 高。

视频 2.Azo-LCN 膜的弹跳视频。

3. ( a) 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面顶部扫描电子显微镜 ( ) 显示其表面光滑无裂纹,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 ( ) 显示其厚度为 30 μm (b) 薄膜的 TEM 图像,聚合物的 PA ( ) VA ( ) 相比,显示出明显的取向。薄膜 PA (c) 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显示了取向方向,薄膜 VA (d) 没有明显的取向迹象。 (e) 薄膜 PA POM 结果, 45° 观察结果显示出明显的明暗变化,表明取向情况良好。 (f) 锥光模式下的 POM 图像,显示出代表垂直取向的马耳他十字图像。


4. (a, b) 紫外光从 VA(a) PA(b) 侧射入时样品驱动的示意图和照片,均是薄膜向 PA 侧弯曲 90° 。光线熄灭后,样品恢复到初始状态。 (c) 薄膜光驱动前后结果示意图 ( 带曲率 ) 。插图是巴掌手镯在受刺激变形前后曲率变化的照片。 (d) 薄膜驱动器弯曲角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显示薄膜在光照射 3 秒内发生了 90° 的弯曲变形。关灯后,薄膜的弯曲变形在 1 秒内恢复。 (e) 薄膜驱动器的弯曲角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在光照强度较低时,仅会产生较小的变形,而当光照强度大于 1.75 W/cm 2 时,则会产生快速、巨大和强烈的变形。当功率密度超过 1.85 W/cm 2 时,光源会过热并损坏薄膜,但薄膜仍能正常工作。 (f) 薄膜致动器的循环测试结果,可反复循环 100 次而不会产生疲劳。


5. (a) 膜跳 / 落全过程的实际过程。 (b) 膜跳跃完整过程示意图。 (c) 膜跳跃过程中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最大起飞速度可达 670 毫米 / (670 BL/ ) ,最大跳膜高度为 23.1 毫米 (23.1 BL) (d) 跳跃高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表明,跳跃高度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光照强度超过 1.85 W/cm 2 的过热光源会损坏膜,但此时膜仍能跳跃。 (e) 实时三维薄膜致动变形监测,颜色和数据说明了 z 轴上的形状变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过程 1 的颜色和数据可以看出薄膜向 VA 侧变形并绕 x 轴弯曲时的初始形状,展示了用于储能的结构变形。过程 2 的颜色和数据显示,薄膜在紫外线照射下开始向 PA 侧弯曲变形,这涉及到能量存储,导致应力变化。过程 3 的颜色和数据显示,在紫外线的持续照射下,薄膜开始向 PA 侧变形,并绕 y 轴弯曲。其原因是薄膜中储存的能量超过临界值后突然释放,导致薄膜弹向空中。 (f) 通过观察薄膜的行为分析跳跃原理。紫外线提供能量,能量储存在 Azo-LCN 带中。当点光源照射薄膜时,会产生向下的膨胀力。由于初始形态的原因,薄膜有一个变形能量阈值。当储存的能量达到阈值时,会突然释放,产生一个快速向上的合力,导致薄膜跳跃。


6. (a) 在紫外线 (1.75 W/cm 2 ) 的刺激下,条带机器人可以通过跳跃跳 20 mm 高的楼梯,高速摄像机对此进行了记录。 (b) 在高速摄像机的记录下,该条纹机器人可以模拟 投石器 ,并成功投掷出一个小物体。 (c) 本文使用的 薄膜 跳跃高度和跳跃速度与文献比较,本研究提出的机器人可跳跃至 35 BL 的高度,跳跃速度可达 0.67 m/s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项目编号: 52373001, 51873221, 52073292, 51673207, 51373183, 21988102 , 22205246 ) 及中荷国际合作项目 (1A111KYSB20190072) ,陕西省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项目 (23JHQ079)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基金 (109-451023008) 等的资助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421111


相关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 Adv. Mater.:在蓝相液晶3D双手性图案的时空可编程打印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团队与合作者 AFM:在聚合物蓝相液晶原位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团队与合作者 AFM:在光致变色热电智能窗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 Adv. Mater.:在超宽温域(-180~240 ℃)蓝相液晶激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  Adv. Mater.: 在光致变色智能窗方面取得新进展

北航霍利军教授、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 AFM:利用位阻效应实现高效率和稳定批次差异的苯并二呋喃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Adv. Mater.》:蓝相液晶超200°C宽温域激光器

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和北航霍利军教授 Adv. Mater.:在弯液面诱导成膜法制备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

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Adv. Funct. Mater.》:在蓝相液晶光子晶体的高精度“活”图案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Adv. Mater.》:在蓝相液晶光子晶体多模式激光器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裴为华研究员合作:基于水书写和电擦除的可重写PEDOT薄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