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今年最敢说的纪录片,看哭最要强的大人 ·  2 天前  
新周刊  ·  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开始主动吃蔬菜了 ·  2 天前  
文化纵横  ·  仅剩180份 | ... ·  6 天前  
新周刊  ·  县城精英,炒股“亏麻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复旦教授:在那个时代,小说不是用来读的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2-19 21:00

正文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三联深度阅读计划》训练营主理人 马凌)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工农兵小学就在哈工大的校园里,离家属楼150米。

一到放学时分,小女生们马上在家属院里组队玩耍,场景甚是壮观。三种游戏最热,跳皮筋,chua羊嘎拉哈、掷沙包。

《喧闹村的孩子们》剧照

小萍是我班级里的好友,嘎拉哈专家,她一手抛起皮球,在皮球凌空的时间里手指翻飞将嘎拉哈排列整齐,接住球,再抛一次,将四块嘎拉哈一并攫入手中并再次接住球,循环往复,神乎其技,看得我羡慕不已。

可是小萍不带我玩,嫌我笨手笨脚,另外两组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我:你总是绊住自己,你总是躲不开。

怅然!忽一日福至心灵,我搬出家里的板凳,放了一块旧黑板,又四处捡了砖头当板凳,我,开班授课了!邻居李奶奶看了赞叹,“这不比傻玩儿强!” 她老鹰抓小鸡一般薅来几个幼儿园小朋友按在砖头上,让我开讲“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强拖着鼻涕,咕咚坐立不安,小慧还戴着围嘴儿,不管了,照讲不误。于是,那一个初秋的傍晚,定义了我的一生。

《书店》剧照
话说在“最后的美好时代”,也就是还没有ChatGPT、微博微信甚至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对待小说的态度与今日截然不同。
在那个时代,小说不是用来读的,而只能是用来重读的。
一个好读者不仅关注情节和人物,也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去注意描写、反讽、隐喻等等有趣的文学小把戏。
所以,哪怕女主人公拖沓得厉害,直到最后一章才宣布“读者啊,我与他结了婚!”,读者一样忠诚地、并且兴致勃勃地奉陪到底,不跳页、不烂尾、不焦急。
在“新批评”大行其道的美好时代,文学系的研究生可能会在面试时遇到一些刁钻的小问题:“《玩偶之家》里娜拉跳了一段舞,嗯,是什么舞?”(答案:塔兰特拉舞,据说被毒蜘蛛咬伤后,只能通过快速的舞步来解毒,展现娜拉内心的焦灼。)可以媲美纳博科夫对讲师振聋发聩的发问,“李尔王那些狗的名字是什么?”答案: “这些小狗:脱雷、勃而趋、史威塔,瞧,它们都在向我狂吠。”
因此,文学系教师的阅读不在广博而在精深,那是一个精读五百本书就足以当教授的时代。
《编舟记》剧照
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毕业之后,水到渠成,我当上了大学老师,讲的第一门课就是“外国文学史”。
利用教材修订的方便时机,我把普鲁斯特、纳博科夫、马尔克斯等人塞进了一本国家级教材,为心仪的作家撰写文学史的专节,我想象不出还有更好的文学粉丝向顶级偶像致敬的方式。
后来,自己恋慕虚荣,换专业,攀高枝,不过文学总是在骨子里,甚至有“冒名顶替综合症”——怀疑自己那个新闻学“破绕费事”是假的。
三联中读合作“深度阅读计划”,重新作为“讲师”温习我最喜欢的三本大书,归去来兮!

▼点击下图

了解「三联深度阅读计划」
经典需要精读,经典必须精读,经典经得起精读。
在注意力涣散的时代,精读一部长篇小说是一次治疗
在鸡飞狗跳忧郁焦灼的日常生活里,精读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媲美一场修行
在视觉技术大行其道人类被图像捕捉的此刻,精读一部长篇小说是温习文字才具备的神奇魔法
《我的塞林格之年》剧照
为什么是《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玫瑰的故事》?
《百年孤独》,那一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爆炸,是二十世纪难忘的文学景观。
原来文学还可以这样?是的,文学可以这样,自由、跃动、喧哗而美丽
多年以后,很多中国作家都会回忆起初次翻开《百年孤独》的那一天。多年以后,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本书,感知主题的深刻和风格的独特。
大家纷纷感叹《百年孤独》的魅力
奈飞翻拍的电视连续剧不如原作,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语言的魔法,它指点而不命名,激发而不着象,视觉传达不出的东西,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追忆逝水年华》,在小说末尾,普鲁斯特难得地提到了“读者”。
他指出:“我觉得他们不会是我的读者,而是他们自己的读者,因为我的书只是像放大镜那样的东西,就像贡布雷眼镜店老板递给顾客的那种;我是用我的书给读者提供阅读他们内心的方法。” 
诚如斯言,如何留住流逝的时光?为什么爱情使人痛苦?人能真正了解另一个人吗?翻看《追忆》,就是接过普鲁斯特的放大镜,看清我们自己的一生
《玫瑰的名字》,这是一部可以雅俗共赏的奇书。
“俗”的一面:小说围绕14世纪教会内部为争夺一部珍贵历史手稿而连续发生的几起谋杀案而展开情节,神秘的气氛、离奇的死亡、缜密的推理,引人入胜,被誉为“最高级的惊险小说”
“雅”的一面:埃科学识渊博,身兼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多重身份,更是世界知名的符号语言学权威,此书堪称其学识的大集成,为评论者准备了一个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诠释的文本盛宴
读了本书才会知道,为什么《达·芬奇密码》不够高级。人类为什么要追求知识,知识与智慧究竟是什么关系,“知识就是力量”到底在说什么? 每一个狂妄自大的知识分子,以及每一个虚荣心满满的读者,都需要来本书里拿一剂解药。
(以上内容来自复旦大学教授、《三联深度阅读计划》训练营主理人 马凌)
3部世界文学经典
90天共读挑战
9讲直播正课
3次互动答疑

开营直播+结营直播


▼点击下图,立即入营▼


复旦博导坐镇

亲授读书方法
马凌老师是著名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被复旦的学生们一致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位好老师,同时也是三联的好朋友。马凌老师两年前开设了《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教大家如何选书、读书,受到极大欢迎,接连开了9期,受到万人好评。
社群里大家随时向马凌老师“表白”
在文学领域,马凌老师也是毋庸置疑的“门内汉”。她曾参编南开版《外国文学史》,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对马尔克斯、普鲁斯特、翁贝托·埃科、毛姆、爱伦·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门罗、安吉拉·卡特等作家有深入研究。在三联中读的文学精品课《重返文学的正典时代》中,马凌老师参与主讲。
这一切,都因她爱书如命。爱读书,爱选书,爱讲书。
喜欢搜书评的豆瓣网友,大概率见过马凌老师的读书分享
在豆瓣,马凌老师拥有9万多粉丝。她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微信签名是“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书评周刊》上常能读到她精妙的文字。
《追忆马塞尔·普鲁斯特》系列、《谁喜欢简·奥斯汀》《疯狂与神性:荣格的》《除了红楼,还有毛姆》《来一串海明威:传记的N种写法》……
这本打3星的书,是谦虚的马凌老师给自己的书打出的分数
在这程深度阅读计划中,马凌老师将把自己的文学修为和读书笔记方法凝结为“内功”,传输给你。
为期90天的训练营,马凌老师每周和大家进行一次面对面直播精讲,还有直播答疑课,带领大家深度理解文本。


90天陪伴式学习

全程社群服务


这门课程的助教老师是我们的内容编辑郑筱诗,她同时是《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人生写作第一课》的制作人,三联中读《一周书讯》《编辑效应》的栏目主播,每年的读书量远超100本。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助教老师会拆分每日阅读任务,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从周一到周日,“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每天的阅读任务之外,还会安排有趣的小活动或信息推送,让大家在阅读之外可以充分交流和学习。
训练营时间安排
价值594元的训练营,早鸟价仅需398元,平均每天4.42元,不足一日通勤的地铁票,即可搭上通往文学巅峰的列车!
现在报名的朋友,还可以获赠马凌老师指定版本的实体书(共3册)!单是书的价值,就已经超过200元了,堪称超值~
熟悉我们的读者都知道,参与一门训练营的首期招募往往是最“赚”的,不仅因为全程直播,还因为后续必然涨价。时间不合适赶不上直播也没关系,后续可以反复回看。
这场文学之约,你来吗?
3部世界文学经典
90天共读挑战
9讲直播正课
3次互动答疑

开营直播+结营直播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作者:马凌
编辑:晨曦
排版:舒心



三联中读双十二年终盛典
倒计时2天
▼点击进入主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