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Daily
Ins是一种扑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你可以每天拍些照片和视频,将它们转换为精美的艺术与亲朋好友分享。超过6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新媒体|看理想招聘! ·  2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的连任对印度意味着什么? ·  22 小时前  
天玑-无极领域  ·  西游,这个IP都被用烂了,只能彻底解构才有机 ...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事业编|上海戏剧学院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sDaily

人类吃的这样东西,让公鱼变性,鸟类灭绝,引发了动物界大混乱

InsDaily  · 公众号  ·  · 2024-07-08 23:00

正文

本文授权转自: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撰文 | 刘六七
审校 | Ziv
最近几年,一种神秘现象正在动物界中扩散,你越来越可能遇到以下这些略显“诡异”的场景:


河流中的 褐鳟变得麻木呆滞, 它们成群聚集在排污口下方,魔怔般地等待着“天降甘霖”;

遇到捕食者的食蚊鱼本应该静止不动,将自己隐藏在环境中保命,然而, 一些食蚊鱼见到天敌反而激动地来回乱窜, 然后被瞬间吃掉……


褐鳟:主要生活在河川中,但也能适应半咸水和海水|图源:Wikipedia

事实上, 这些反常行为的罪魁祸首,都是人类经常会使用的药物: 褐鳟麻木呆滞是受到了下水道中神经抑制剂的影响;食蚊鱼不顾生命安危地“瞎得瑟”,是因为水体中含有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的活性成分。

食蚊鱼:一只成年雌鱼每天可以吃掉100只蚊子幼虫|图源:LA County West


6月,多名研究者在《自然·可持续性》期刊联合发表文章,指出 现代制药业产生的药品废物,在流入自然界后,给野生动物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时刻能够挽救人类性命的药物,却变成了动物的威胁。


除了对动物个体的影响,有时候,药品废物还会危及整个动物种群的繁衍生息。


在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不慎摄入抗抑郁药物成分的雌性椋鸟,在交配季节 对异性变得不再有吸引力。 更糟糕的是,和那些正常雌性椋鸟比,被药物影响的个体还更容易遭到雄鸟的追逐、袭击,境遇可谓相当凄惨。

椋鸟是一类鸟类的总称,它的下面有约31属115种鸟|图源:Wikipedia Tim Falce

在加拿大,研究人员在向一个人工湖内添加避孕药物成分后, 发现雄性胖头鱥(guì)竟然开始产出卵黄蛋白,甚至是早期卵子。 雄鱼变性成了雌鱼,整个种群无法繁殖延续,用了不到几年,湖中的胖头鱥几乎全部销声匿迹。

胖头鱥:兄弟变姐妹,搁谁受得了?|图源:Situ Biosciences

那么这些活性药物成分是怎么进入自然界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在药物生产过程中, 一些原料没有经过妥善处理, 就被当作污水排放进自然界;二,我们吃药时, 并非所有药品都在体内被完全分解、吸收, 所以这些药物成分会随着人类排泄物流入外部环境;三, 随手丢弃没有使用过的药物, 也可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

“在世界各地的水道中,几乎都能监测到活性药物成分,甚至是在那些我们平时食用的水生动物体内。 ”上述文章的联合作者之一迈克尔·伯特伦对媒体说道。

2022年的一项研究,对104个国家的河流进行检测后, 总共发现了61种药物成分, 其中43.5%的采样点都有至少一种活性药物成分超过了安全标准。

伯特伦是瑞典农业科技大学野生生物、鱼类及环境系的助理教授|图源:X.com


伯特伦提醒,那些服务于人类生产需要的药物,也可能给一些物种带来灭顶之灾。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世纪之交时的“印度秃鹫危机”。

在印度,牛是神圣的动物,所以当地人很少把牛杀掉吃肉,而是让它们自然老死,再让食腐的秃鹫处理牛尸体。 上世纪 90 年代起,印度养牛者开始大规模使用一种叫“双氯芬酸”的消炎药,帮牛治病。

没过几年,印度人忽然发现, 之前无所不在的秃鹫好像一瞬间都消失了, 直到 2003 年,科学家才查明杀死秃鹫的正是双氯芬酸。

在印度,秃鹫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图源: 科学杂志

原来,双氯芬酸会导致秃鹫的肾脏衰竭,继而死亡。 印度人为了缓解老年牛的病痛,给它们喂食双氯芬酸,双氯芬酸残留在牛尸体内又被秃鹫吃下,从而夺走了大鸟的性命。

1992年至2007年间, 印度秃鹫数量锐减97%, 其中一种名为白背兀鹫的物种数量减少了 99.7%, 濒临灭绝。

一只死去的秃鹫|图源:卫报


秃鹫死后,牛尸体成为了野狗的食物,这导致同一时段内, 印度野狗数量增加了至少500万只,间接导致4.7万人死于狂犬病。 2006年,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印度政府,全面叫停使用双氯芬酸,转而推荐美洛昔康等对秃鹫无害的药物,生态环境这才开始渐渐好转。

图源: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伯特伦和其他科学家希望,这些历史事件可以为人类敲响警钟,尤其是在如今的大背景下——当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杀已经严重威胁生态多样性时,不要让药品废物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指出,为解决药品废物问题,制药产业应该对生产流程进行改革优化,比如 可以研发在使用后更容易分解的药物。 此外, 污水处理厂也应该增加屏障,阻止活性药物成分进入自然界。

将过期药投入有害垃圾桶内,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哦|图源:Jord AB


“我们承认,让患者有药可用仍旧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制药商、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意识到活性药物成分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威胁,并优先考虑生产由可持续分子构成的绿色药物,以防止环境遭到进一步危害。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article/2024/jun/06/drug-pollution-wildlife-threat-aoe

[2]https://journals.biologists.com/jeb/article/224/13/jeb242145/270755/Methamphetamine-pollution-elicits-addiction-in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9749116308843

[4]https://www.york.ac.uk/news-and-events/news/2018/research/male-birds-sing-less-to-females-on-antidepressants/

[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517636/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vulture_crisis


文章版权归《万物》杂志官方微信号“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