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都喝上百事可乐了?
这个月10号,百事可乐与《黑神话:悟空》宣布联动,推出了系列联名产品,一时颇有声量——在社交媒体上,最出圈的无疑是邓紫棋和“葫芦”的合影,其中百事可乐无糖的身影尤为瞩目。
三天之后,《黑神话》收获TGA最佳动作游戏和玩家之声奖项,成为了游戏圈最受热议的话题。而《黑神话》之所以屡屡破圈,尤其不可忽视的一点就在于,游戏的故事演绎与人物塑造确实是深入人心,精准撩拨到玩家的心弦。
黄风大圣一声“我来助你”,在游戏外传播甚广
这恰恰反映出百事选择联动《黑神话》的缘由。把游戏角色印到可乐包装上,并提出“尽百事,胜天命”、“百事皆由己”的口号,百事精准洞察到年轻人的兴趣点,与其并肩同行,将《黑神话》中蕴藏渴望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黑神话》究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虽然属于常见的“认识自我,回归自我”文学议题之一,但《黑神话》显然把故事包装得巧妙。
就像常规游戏流程所展示的那样,玩家需要历经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收集散落的根器,最后回到花果山,集齐大圣的行头,战胜大圣残躯,从而成为新生的孙悟空。不论所谓的真伪结局,重走西游路进而追寻自我都算是游戏中相当明晰的一条主线。
而在这段旅途中,《黑神话》十分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能够围绕这一内核,在《西游记》原著的基础上发挥,合乎情理地以各种形式呈现、演绎不同角色“不顾外界种种干扰影响,敢于追求内心所想所求”的风采。
玩家操纵的“天命人”最为典型。一路过关斩将,对阵各路神佛和妖王,只为“复活”花果山的猴王。但越是往前走,越是感受到“天命天命,乖乖听老天命令”。
做一只泼猴吗喽,不成器的妖怪,每天干的事无非是打打杀杀,可当了神仙又如何?不也一样,打打杀杀丑态百出吗?没当神仙是这样,当了神仙还是这样,那这神仙不是白当了?不如回花果山落个心安理得,自由自在。
所以玩家扮演天命人情绪最高昂,代入感最强的时刻大多是什么时候?一是攒够了如意金箍棒那一身行头,有了齐天大圣的模样,二是选择不戴金箍,有了齐天大圣的意志。
紫蛛儿则是痴情的代表。为了一见钟情的天蓬元帅,不惜从天庭堕入凡尘,从仙女化为妖精,猪八戒来之前等,猪八戒走之后继续等,等到垂垂老矣,依然忘不了放不下,一辈子心甘情愿为情所困。
游科在两年前放出盘丝岭预告片时,就配过极贴切的文段:“有人不入爱河,有人深陷欲网。有人阴阳两隔,有人各天一方。最渴望取的,未必是真经,或许是真情。有道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有所欲,有所求,再由这份“渴望”描绘人物的面目,凸显角色的魅力,是《黑神话》叙事相当鲜明的特点。
而与这些角色相对应的,是满天无欲无求的神佛和各路欲求不满的妖王。前者灭绝人性,天庭只讲生意不讲情谊,后者误入歧途,黄眉那段极具煽动性的破戒演讲无论在游戏内外都蛊惑了不少人心。
于是乎,相比之下,那些纯粹的,明白自己追求什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角色,就显得更为令人心仪了。
读者大可以从《西游记》中肆意解读职场教训,感慨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但《黑神话》通过更为直白的方式,聚焦天命人“自我实现之路”的成长历程。从离开花果山,到回到花果山,一路上无非是“不服就干”,不服天庭荒唐,不服妖怪猖狂,自然举棍去打。
三界四洲,无所求,才不可救,人欲便是天道。
《黑神话》的故事主题是“重走西游”,而“重走西游”的主旋律,则是叛逆,是抗争,是渴望回归自我。
一部作品的命运,当然要靠自身的品质,但是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黑神话》放在今天,无疑是契合年轻人情绪需求和价值观念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玩家群体不厌其烦地去剖析游戏的蛛丝马迹,根据只言片语揣度人物的用意,以至于深深代入作品之中,与角色共喜悲。
图源抖音@义夫快上号
但在更早些的时候,环境并非如此。《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1995年上映,上映之初口碑不佳票房惨淡,相当一部分观众的焦点聚焦在孙悟空谈恋爱简直“大逆不道”,正所谓“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这样的作品属于对文学经典的亵渎和扭曲。
而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逐渐盛行,《大话西游》这才重新获得关注甚至于逐渐炙手可热,其中关于黑色幽默的信手拈来,对传统经典的解构,对权威庄重发起的挑战,也逐渐得以被观众承认、欣赏。
图源《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剧照
2000年,今何在的网络连载小说《悟空传》出版,至今仍被誉为网文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明显受到《大话西游》的影响,但对《西游记》的解构更为彻底,对爱情的追求,对反抗权威挣脱束缚的诉求更为强烈。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与其做无欲无求的神佛,不如做敢爱敢恨的凡夫俗子。“爱情”和“自由”,不正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所能想到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么。
可是,《悟空传》的成功并没能为2010年发行的《斗战神》保驾护航。《斗战神》以前者的世界观设定为故事蓝本,剧情确实为部分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事后来看,或许是游戏的商业模式与叙事逻辑不匹配,或许是彼时的游戏市场还不适应这样相对沉重的思想表达,总而言之,多种因素影响下,《斗战神》没能成功活下来。
说白了,当时社会舆论普遍对游戏的要求不高,包容不多。要求不高,所以不会去真正意义地去“欣赏”作品;包容不多,意味着总是心存提防,谨防游戏乱来犯错误——这种态度至今仍然广泛存在,只是已然并非主流。
最后,由《斗战神》一脉相承的《黑神话》赶上了正确的时间,或者说在正确的时间才诞生出切实冲击到整个行业的《黑神话》。我们今天仍可以从中看到浓重的《悟空传》的影子,比如借“爱情”和“自由”凸显人性的故事基调,比如层出不穷,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押韵 “金句”。
这实际上反映出,文艺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表达主题上的与时俱进,本质上也是对时代情绪的一种洞察和审视。
《黑神话》的精神内核在《大话西游》时便初见端倪,到《悟空传》已然成型,只是稍显晦涩,经历过《斗战神》的磨合、探索,《黑神话》最终通过精致的手法将其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大话西游》虽遇挫折终究正名,《悟空传》“高燃”语录折服年轻读者不过影响力有限,《斗战神》口碑尚可却无以为继,《黑神话》修成正果,不仅打动年轻群体,更收获主流舆论认可。
也可以说,当代年轻群体代入《黑神话》,是看到了理想中的自己,希望能够真实面对内心,再去挑战九九八十一难,创造可能。
百事可乐联动《黑神话》的理由至此就很明显了。
首先,今年3月百事可乐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品牌焕新,将品牌主张升级为“渴望就可能”,展现当代中国青年更加独立自主,更有底气的时代态度,鼓励年轻人勇于释放内心渴望,并给予其前行的勇气和动力。让渴望的种子扎根发芽,生发出更多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