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车联网更高一层的价值,在于车车互联与车路互联。即车与车与路之间在物理空间中的关系可以映射到数字层面,用于计算预测拥堵情况,辅助实现自动驾驶等。
可想要实现这种有价值的映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现车车互联数据交换的最大化。否则一条道路上90%的汽车互相感知,另外10%的汽车存在不确定性,也无法实现上述功能。
这时车联网的标准与统筹,打造便于交换数据的平台与接口就变得非常重要。否则对于车联网再多的投入都将无法冲破价值实现的阈值,这无异于千方百计寻得屠龙宝刀却用来切菜。
进一步则是“立法”。
在本届两会中,关于汽车产业领域另一个重要呼声则是“立法”,尤其是关于自动驾驶方面的法律法规。像来自东风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谈民强甚至提出,其实很多车企已经能够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只是因为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而无法得以应用。这支抓手的出现,则旨在自动驾驶的进一步落地。
可以确定的是,自动驾驶目前的发展阶段确实已经从单纯的技术问题变成了技术+法规+道德问题。当技术已经满足一些场景下的自动驾驶需求(例如高速道路、固定道路),接下来就需要弄清楚上路技术标准、事故责任分配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应用。
其实自动驾驶并不是仅仅是技术上的竞速赛,同样也考量着国家机器在立法上的反应速度。率先利用法律为技术应用做好铺垫,获得的实地应用技术反馈也将帮助自动驾驶技术更高效的迭代。
最重要的抓手,还有“安全”。
在一切技术发展竞争的胶着阶段,安全问题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本届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在提案中就重点提及了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周鸿祎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让智能汽车不‘裸奔’。今天大家的电脑谁也不敢裸奔,手机里也装了安全杀毒软件,智能汽车也应加装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我们要把网络安全系统像‘安全带’一样列为智能汽车标配,做到智能汽车的安全、可靠、可控。”
在一年以前,我们就曾推出过有关“汽车黑客”的报道。其实在2013年左右,车联网应用尚未成规模时,就有工程师在展会上进行演示,现场入侵了两辆汽车。毫无疑问的是,一切存在连接、存在数据传送的环节,也一定存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