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通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关注科学人微信公众号,回复【全能】参与投票。投票截止日期为9月10日晚24点。
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由科学人主办的全能导师奖评选活动进入紧张的公投阶段。“全能导师奖”是由果壳网科学人主办,@VOD博士说(Voice of Doctors)参与合作,在拥有国内外硕博导师资格的基础之上,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科研能力强,教学能力强,拥有强大个人魅力乃至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导师。此次评选由学生自由推举导师,导师不参与自荐。
截止至8月31日,科学人共收到118份珍贵的导师资料。经过评委会紧张的初选后,共有10位导师进入公投环节。
他们分别为:曹进德、刘嘉麒、Charles M. Lieber、王祥科、付磊、李洁、杨俊宴、邱介山、李光华、张世明。(顺序为随机排列)
以上10位进入公共评选阶段的导师者中票数最多者,即为本届“全能导师”。
评委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渝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果壳网副总编,吴欧;VOD博士说联合创始人,叶佳笛;VOD博士说联合创始人,邵慧。
由以上7位组成的评委团,从参选导师自身的学术成果、指导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教学方法、师德师范、个人魅力与才艺技能这五大类评选指标出发,选出以下10位导师进入终选。
*评委评选过程中不涉及被选举者性别与联系信息。
公共评选中票数最高导师即为本次“全能导师”得主,果壳网科学人为推荐学生和被推荐导师提供万元现金大奖,并颁发全能导师证书;
除全能导师,以上10位进入终评选的导师会获得特别奖项;
科学人会对“全能导师”获得者进行专访报道;
“全能导师”获得者将成为下一届全能导师奖评委团成员。
快来为你的“全能导师”投上一票吧!
东南大学数学系系主任
“对待学生有爱心,对待工作严谨,
对前沿的研究视野开阔,给学生很好的启迪”
在科研的初期,曹进德教授总是尽量的寻找每位学生的特长,然后相应地布置研究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科学问题,如何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我有一篇文章几次投稿都没能被录用,让我非常郁闷,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曹老师一边鼓励我不要放弃,同时非常耐心的指导我修改论文,从不同的方面提出意见,让我深入的探究事物的本源,将研究带入了新的境界。最终文章被杂志收录了。
曹老师上过很多的课程,我最喜欢,也是最受启发的是硕士博士每周的讨论课,营造出了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将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融汇贯通,扩大科学研究的视野
曹老师平时喜欢散步健身,在微信运动排行榜经常稳居前列,令我们十分佩服。
“严谨又不乏幽默,对科研保持着热情,对国家的地质事业保持着责任心的好院士。”
记得我入学后第一次和刘老师去长白山出野外,在野外的时候,那天正好天气在下着雨,刘老师和我们都穿着雨衣,我在一个火山锥剖面下编写样品编号,刘老师觉得编的有问题,就告诉我样品应该怎么编号。那天冒着雨,刘老师亲手教我怎么写样品号,让我不由得钦佩他对学生的负责态度,对工作要求的严谨细致,甚至连样品编号这样的事,他70多岁的高龄,还冒着雨耐心教我们,从科研的第一步野外工作,就严抓细抓,足见他对我们科研的严谨态度。
刘嘉麒老师让我最受启发的一门课是《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课程。记得有一次课堂上讲极地的气候环境的时候,因为中国去过极地的人并不多,还在讲台上讲课的就更不多,刘老师不仅去过南极,而且去过北极和青藏高原,可以说世界三极他都去过,刘老师不仅从理论上讲的环环入扣,而且将自己去北极和南极不同的感受讲出来。
刘嘉麒老师在科研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老师除了学术上成就斐然外,生活中还写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书法。好多他深入研究过的地方,比如东北的火山、玛珥湖等,当地政府多次邀请他给题词。比如“吉林伊通火山博物馆”、“四海龙湾”、“三角龙湾”等现在成为了有名的旅游景点,均是他的题词。
“运筹为幄、高瞻远瞩、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硕果累累、贡献卓著、传道授业、桃李满门。”
Lieber教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知识极为渊博、实验经验丰富。他是纳米领域的先驱、纳米线领域的创始人,因此他对本领域的了解自然无人能及。最令我震惊的,是他对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很深的了解。有的时候我看到基因编辑、光遗传技术、神经元电压指示蛋白等领域非常精彩的论文,会忍不住跟他讨论起来,他也能就这方面的起源和发展讲得头头是道。除了对科研前沿的了解,他还十分精通实验技术。每当学生设计一个器件制造过程时,他总能提出适当建议,让我们少走弯路、节约时间。
他指导过的60名博士生和63名博士后中,有75%在著名大学担任教授,在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中占据了其中11所。值得一提的是,Lieber教授对中国非常友好,自90年代初以来,他在哈佛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学生。因此, Lieber教授于2009年刚刚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友谊奖”,并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
Lieber教授有很多业余爱好,其中最有名的是种植巨型南瓜,并多次在比赛当中获奖。在2014年,他种出了重达1870磅的南瓜,打破了马萨诸塞州的记录,在全世界排名第17位。这年秋天比赛之前,他邀请整个课题组去他家看大南瓜,并用自己搭的起重装置将南瓜吊起来放在车斗里,可以看出他为此十分自豪。由于Lieber教授喜欢招收中国学生,因此非常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每年中国农历春节前夕,他都会出资支持组里举办农历春节聚会,还会邀请其他组的教授和中国学生。每次聚会时,他的保留节目都是做液氮冰激凌,学生们都会数数自己吃了几次冰激凌,就知道自己已经加入课题组几年了。
在跟着王老师学习的一年以来,让我最难忘的就是王老师认真对待科研的态度以及他努力工作的行为。在一次小组学习的课堂上,我由于没有午休所以有些困。王老师看出我精神不集中,就点名问我刚讲了什么,我无言。后来才知道,那天王老师为了帮同学修改文章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又跑来给我们上课。平时,王老师也常常加班,这样认真努力的老师真的使我感到崇敬。
王老师超能工作效率令我非常钦佩。不想打扰他,晚上八点后给他发邮件,请他帮忙修改论文,结果他收到邮件,立马修改,凌晨2点给回复的邮件。作为一个有很高造诣的科研工作者,他每天把大把时间用于工作,即使过年期间也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热情高,工作效率也很高。
王老师平时说话喜欢用打比方的方式警醒学生,比如做课题随意更改的学生会被王老师说成是猴子吃桃。王老师做得了一手好饭,最得意的是糖醋排骨。
做科研时很严肃,平时讲话萌萌哒。
“他是科研的情趣家,是温柔的大家长,是有效的鞭策师,更是人生的好导师,他引导大家发现和找到最好的自己。”
他坚持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对科研的敏感度,他非常喜欢与我们探讨课题,他不希望我们成为做实验的机器,搞“流水线生产”,而是成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他希望我们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就像是在泳池里,让大家随着灵感去游,找到合适自己的科研方式,他喜欢引领着我们去提出关键科学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他一直尽责的当着一个合适的“水位计”,适时提醒我们水深水浅,帮大家把握好方向。
付磊老师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像“哆来A梦”,既能化身无所不能的战士给大家送助攻,也能是温柔贴心的家人和我们一起经营学习和生活。他时常组织户外活动,小到几个小时的羽毛球赛,大到秋日里的落雁岛烧烤、春光下的云雾山山行。时不时也“调皮鬼”附体和我们一起干一些“任性”的事,把素来呆板的毕业答辩海报做成大片风格,号召实验室“室花”、“室草”拍搭档(CP)实验室形象照片……但是,在干正经事(做实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的时候还是非常严肃认真的,“龟毛无比”、“六亲不认”,“催命狂魔”……嗯,总之就是很拼很给力啦,毕竟是一个严肃的科研单位!
付老师也从来不吝于对学生的真诚赞美,从来没有老师的架子。我们出去参加评选或比赛,他总是全力送助攻。我们每取得的一个或大或小的成功,他都真心为之高兴。
“平时大魔王内心小男孩,学术严谨、生活情趣,工作认真、喜欢吃零食的焦虑boy”
导师是对待科研极为认真,严抓细节的PUSH型。导师在院里宛如大魔王般的存在,传说中经常有学生哭着从他那里出来。不过我属于脸皮厚受虐型,即使在那地狱般的两个星期,即使是骂的狗血淋头也没哭过哈哈,每次被骂完走的时候还能笑着跟老师说拜拜还撒撒娇。
感谢导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强迫心理,变态到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句子是否居中两端对齐,括弧的全角半角等等(居然在投影仪上也看的非常清楚简直就是火眼金睛),词语的使用、语句的连贯上下过渡等等,让我受益匪浅。标书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他都帮我扣过修改过,这种严谨的态度和亲力亲为的态度真是令我获益匪浅。
62年的导师每天西装革履拎着个公文包,没有一天落下,没见过他穿便服的样子。
每见我一次,都会给我一张粉红色的字上面写了予李诗莹医生以及一些共勉的话,签名和日期。感动ing。
导师超级爱吃零食,家里的零食超级多,办公室里零食也很多,经常一边骂我一边叫我喝牛奶吃巧克力,为脑袋供能。
导师有强迫心理和焦虑气质,对了好几遍的身份证号码然后出门,出门后折回来再对一次。一旦想到什么事情导师就会马上去做,风风火火马不停蹄。
“文有基金论文,武能跆拳太极,趣时斗蟋游戏,严时立矩正风,为师诲不倦,为友直多闻。如此导师,当之全能!”
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不是书斋里的学问,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杨老师非常反对埋头做研究搞设计,坚持知行合一,每逢寒暑假杨老师就会组织所有硕士博士奔赴不同国家去考察当地的城市和建筑,开阔学生的眼界。今年夏天,杨老师带领我们几个学生远赴美国考察,记得在芝加哥的一天,我正累的不行在路边休息,看到远处杨老师正在烈日下测量街道两侧建筑的细节,腿一瘸一拐的走着,我走过去问原来杨老师在调研的过程中每天都步行十五公里以上,脚上早已经长了个大水泡,但还是坚持和我们一起参与每天的调研工作。
跆拳道黑带,读书时候曾任东南大学首届跆拳道队队长,曾沿学府路横扫南京各大高校;武当顾式内家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年轻时能做二指禅,现在一招太极推手也可以把1米九的壮汉推出五米;魔兽争霸【湘】盟职业战队主力队员;2010年全国蟋蟀比赛冠军和南京蟋蟀联赛冠军,《中国蟋蟀》杂志专栏作家,拥有一项人工培养蟋蟀方法的国家专利。常年在人人网连载4格漫画分享教学趣事,绘制的漫画被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科研精英和启蒙人,生活的睿智师长,人生的楷模。师从邱老师,是缘分和幸运,是“亦师亦友”人生旅途起点。”
邱老师善于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均一视同仁,呕心沥血、倾心培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他会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素质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是手把手具体而详实地指导,包括实验记录、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和整理,论文的撰写,做学术报告的基本要求等,很多学生的论文,他都亲自帮助学生逐字逐句地修改完善。我的一篇论文,邱老师就修改了17遍,历时7个月,投稿到国际学术刊物后,很快顺利发表。
邱老师是大连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曾被列入辽宁省最牛研究生导师之一。他先后主讲9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主干或核心课程。
邱老师为人谦虚随和,待生如子,属于不发脾气的温和派导师。他在生活上对研究生关怀无微不至。每当同学遭遇家庭困难,邱老师都是第一时间带头在实验室捐款资助。得知博士生王玉伟父亲病重,邱老师从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很大支持,帮助其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对待科研,邱老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偶尔也有萌的一面。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实验室偶尔会组织集体K歌减压,邱老师曾唱过“老鼠爱大米”,嗨翻全场;他提倡和鼓励研究生,通过唱英文歌曲学习和提高驾驭英文的演讲和听说能力。他的拿手曲目“take me to your heart”等,字正腔圆,令人印象深刻。
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系主任
“音乐,是人类文明最高贵的语言!李老师向学生传递最大的正能量,就是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1966年起从事琵琶专业教学工作。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系主任,北京市西城区第13、14届人大代表,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代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理事。硕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教育部“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
从事琵琶专业教学四十余年,编著出版的教材《海内外琵琶考级标准教程》(三册)、《琵琶曲集》(二册)、《民族器乐曲博览琵琶分册》(一至四集—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作为主讲与示范,演奏、录制、出版了《琵琶演奏法基础教程》(VCD)《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示范教材》(VCD)等一批琵琶教学可视教材,其中《琵琶名家名曲》教学录像带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辉煌的五年》音像精品奖。
在教学方法上,一贯坚持学院派严谨、科学、系统的基础训练,侧重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以情带声,将传统的口传心授法融入教学。把深厚的传统艺术熔铸于现代的演奏艺术中,教学成绩斐然。自1980年第一届全国琵琶比赛,他的学生何树凤等夺得一、二、三等奖,至今在海内外举办的重大赛事中,都有李光华的学生获大奖,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青年琵琶演奏家,被誉为琵琶演奏家中的佼佼者,他们是:何树凤、吴玉霞、张强、樊薇、蒋婷、俞嘉、石娟、赵聪、兰维薇、赵洁、江洋、马琳、蒋彦、佘恬恬、王杨、吴爽等。作为教学成果展演,1996年11月10日在北京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了“李光华先生获奖学生琵琶音乐会”,2002年5月指导学生兰维薇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琵琶现代作品音乐会”,2004年4月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了“点与线——林耀基、李光华教授学生音乐会。”
多年来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很多省市应邀举办学术讲座,2008年1月12日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讲座《侠骨柔情话英雄》。
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及星海音乐学院等很多地方艺术院校的琵琶专业骨干教师中都有李光华的学生任教。
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及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都有李光华的学生任独奏演员、乐队首席及乐队队员。
“用生命追求学术的真正学者!在默默无闻却从不停息的思考与写作中镌刻进一个时代的文明!”
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我晚上发了论文初稿过去,结果凌晨一点收到回复,导师细致的修正到每一个标点符号,整个初稿在word修订格式中变成了一个大花脸。从本科到博士,我第一次遇到一位老师如此修改论文。其实凌晨还在伏案写作是导师争分夺秒的常态,每每深夜赶完论文发去,总会瞬间收到回复。
我的导师大半生精力用于将清史研究清楚,凭着史学与经济法的双博士学位和英,日,德,法,蒙语,藏语等语种娴熟的转换,毅然从史学亦转战法学,历史学的思维研究方式厚重而深邃,读其文字如入无人之境,如此跨界大牛,非一般人可有勇气及能力为!
做科研时真的很认真,平时讲话的确萌萌哒,导师科研之余的乐趣就是做饭,做的一手好饭不在话下,最主要的是还精通多国和多民族语言,如英语、日语、德语、法语、蒙古语、藏语等等。
全能导师奖对于导师的要求,是在拥有硕博导师资格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一个科研、教学能力强,拥有个人魅力且多才多艺的人。希望大家在阅读后投出认真的一票。
全能导师奖投票时间截止至9月10日24点,如有恶意刷票行为,将被取消参与活动资格。
科研最新进展,学术最新动态,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长按二维码关注科学人(微信号:scientific_guokr)。
如果你找不到投票通道,请回复关键词“全能”给科学人即可参与投票。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果壳网科学人所有。
全能导师奖合作方
Voice of Doctors
博士说 说博士
为全球硕博发声,助力青年学者成长
戳这儿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