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债市出现调整,除了权益市场表现较好,1月金融数据高于预期等因素之外,最核心的因素在于资金利率并未如市场预期一般在节后回落,反而震荡走高。
以T+N代表节后第N个工作日,可以发现在21-24年中,节后资金面虽有震荡,但大体DR007中枢趋于回落,但25年DR007却在节后逐步走高至1.9%,与此前市场预期相悖,带动收益率曲线熊平。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
《拥抱流动性,关注预期差》
曾指出,银行资负缺口或仍存在,央行能否有效及时缓解尚存不确定性。
从上周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 2024 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1%,不仅创下近年最低水平,也打破了近十年每年年末超储率为当年最高值的季节性规律,说明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同时,央行在货政报告中用4个专栏的较大篇幅论述了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也从侧面印证目前银行间流动性较为依赖央行使用各政策工具投放。考虑到近期权益市场与金融数据表现均较好,央行的确没有动力加大货币投放,加之汇率因素掣肘,央行投放边际收紧就导致了资金面紧张程度高于市场预期。
从短期来看,导致央行重新加大投放仍需要新的触发因素出现。
尽管节后资金紧张带来债市调整,但与24年三四季度之交的债市调整存在两点不同:第一,资金分层现象并不明显,
如R与DR之差在大部分时间内维持在10bp以内;
第二,相对高票息品种表现更好,
如10年国开与国债利差几乎为0,10年地方政府债与国债利差维持在20bp以内,并未与债市利率调整同步走阔。
如资金维持目前状态,会不会引发债市负反馈?从数据看,短期发生概率不大。一方面,观察(企业存款+居民存款)与(贷款+信用债)的存量之比,不难发现,债市负反馈往往发生在存款大量转化为理财,导致该比重迅速下降的阶段之后,如22年四季度,24年三四季度之交等等,而经历了24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的调整,目前该比重已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尽管24年四季度债市利率下行幅度较大,并未导致存款加速流向理财,目前二者的转化仍处在平稳阶段;另一方面,从增量上看,25年贷款与存款之比与春节在1月底的年份较为接近,未出现异常波动。
因此,仅资金偏紧这一个因素难以触发债市负反馈,在配置力量作用下,我们判断曲线的平坦仍会持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判断短期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非银配置力量仍强,两种力量将会持续存在,债市交易空间有限。策略上可考虑两种方式结合,首先在目前曲线平坦状态下可埋伏短端,等待央行边际放松,虽然拉长时间维度看概率较大,但短期时点难以把握;其次可考虑信用适当下沉,以更高票息对抗资金波动。
2月10日至2月16日信用债一级发行1997亿元,同时总偿还量801亿元,最终实现净融入1197亿元,基本抹平前两周净融出规模。融资成本方面,发行成本较年前水平更低,上周AAA、AA+和AA/AA-级平均票息分别约为2.11%、2.36%和2.57%,相比年前最后一周分别下行10bp、9bp和19bp,新发AA/AA-频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上周各等级、各期限收益率全面上行,上行中枢约6bp,长期限调整较少;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且幅度在10bp左右,最终各等级、各期限信用利差再度被动收窄,中位数约4bp,低等级、长期限收窄稍多,AA级5Y最多收窄8bp。各等级5Y-1Y期限利差小幅收窄,3Y-1Y持平;AA-AAA等级利差全面收窄,其中1Y、3Y、5Y收窄幅度分别为3bp、1bp和5bp。城投债信用利差方面,上周各省信用利差普遍收窄9bp左右,青海和云南利差平均数分别收窄17bp和11bp;产业债信用利差方面,上周各行业利差小幅收窄,但幅度仅6bp左右,略跑输城投。
二级成交方面,换手率已恢复至年前水平,上周高折价债券数量维持较低水平,均为房企债,折价频率高且幅度居前的地产主体包括阳光城、碧桂园和万科。个体估值变化方面,走阔居前的房企为富力、碧桂园、旭辉和奥园。
上周权益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上涨1.30%,深证成指上涨1.64%,沪深300上涨1.19%,创业板指上涨1.88%,科创50上涨0.36%,北证50上涨3.84%。行业方面,环保、机械设备、煤炭涨幅居前,美容护理、电子、非银金融跌幅居前。日均成交额小幅上行至1.75万亿元。科技板块热度延续,及地产板块利好影响下,指数继续上行,短期或有调整风险,但中期视角看A股依然乐观。
上周转债继续跟随权益上行,中证转债指数上0.26%。平价中枢上涨1.7%,来到95.1元,转股溢价率中枢下行1.9%,来到28.8%。日均成交额提升,来到622.02亿元。从风格看,上周中低评级、小盘转债表现较好,高价转债表现较弱。转债跟涨能力显著下降,估值略有压缩。
近期权益市场情绪高涨,转债虽然跟涨,但跟涨能力下降。估值层面看百元溢价率上行至22、23年的中位数水平,处于合理偏高的位置,难寄希望于估值继续抬升,但在权益偏乐观思路下,中高价位低溢价率转债可适当关注。
本周后续值得关注的数据有:中国将公布2月LPR等;美国将公布1月新屋开工等;美联储将公布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本周预计将发行8205亿政府债,处于同期偏高位置
(1)国债:1只附息国债,期限分别为7年,规模分别为880亿,单只发行规模从千亿左右回落;1只贴现国债,期限分别为91天。预计整体发行规模在1430亿左右。
(2)地方债:本周计划发行65只地方债,发行规模5275亿。其中8只为新增一般债(规模503亿),34只为新增专项债(规模1360亿),1只为再融资一般债(规模为7亿),22只为再融资专项债(规模为3405亿)。
(3)政金债:预计实际发行规模在1500亿左右。
央行公开市场投放规模保持较大波动。
当周逆回购合计投放10303亿,考虑到期后当周净投放规模在-5749亿左右;叠加国库定存释放900亿,当周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4849亿。
资金面压力较大。
量上看,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维持低位,周度均值在5万亿左右;隔夜占比均值维持低位,在82.3%左右。从价上看,资金利率再度抬升。最终2月14日隔夜、7天DR利率较前周分别变动12.4、21.1bp至1.91%、1.94%,R利率抬升幅度更大,隔夜、7天R利率分别变动23.5、30.4bp至2.01%、2.03%。
存单市场量价齐升。
从一级发行及到期量来看,2月10日当周发行规模为7915亿(较前一周+2568亿),到期规模为2175亿(较前一周-1578亿),净融资额为5740亿(较前一周+4146亿)。发行银行方面,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发行2181、2886、2446、237亿,最终净融资分别为1933、2458、1285、-36亿。期限方面,1M、3M、6M、9M、1Y同业存单占比分别为6.5%、10.0%、26.7%、17.5%、39.2%,1Y占比季节性回升,9M及1Y占比合计在57%左右。价格方面,存单利率大多抬升。2月14日1个月、3个月、6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别较前周变动5.7、5.4、4bp;1年期国股存单发行利率分别抬升7、8.6bp至1.74%、1.77%,1年期城商行、农商行存单发行利率同样快速抬升至1.96%、1.88%附近。二级收益率方面, 1M、3M、6M存单收益率分别变动23.3、19、15bp至1.93%、1.9%、1.86%,1年期存单收益率变动12.7bp至1.81%。
债市继续围绕资金面周旋,前期国债买卖操作重启预期带动利率修复,后期资金面再度出现较大波澜,带动利率出现大幅调整,再度呈现熊平格局。
2月14日,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较前周变动13.7、8.9、7.7、6.8、4.4bp至1.38%、1.37%、1.48%、1.6%、1.65%,各期限利率债中1Y国债上行幅度最大,上行13.7bp左右。
生产端,开工率多出现季节性回升。
高炉开工率持平在78%,半钢胎开工率回升至73.85%;石油沥青开工率从22.1%变动至25.9%;PTA开工率81.3%变动至82.3%。2月中旬日均粗钢产量同比持平在正区间,增速1.8%。
需求端,乘用车厂家批发及厂家零售同比增速仍然偏低。
2月9日当周乘用车厂家批发同比变动0.37%、厂家零售同比变动-30.8%。
土地成交量回升。2月16日当周,
百大中城市土地溢价率回落,百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低位回升至1250万平附近,同比增速由于春节错位维持极高水平。2月9日当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维持低位,增速-18%左右。
出口指数方面,
SCFI综合指数、CCFI综合分别变动-7.3%、-2.0%。
价格端,原油价格波动较多,
上游布伦特期货原油价格、WTI期货原油价格分别变动0.1%、-0.4%;铜铝价格抬升,LME铜、LME铝分别变动5.6%、0.9%;
煤炭价格分化,
动力煤活跃合约期货结算价与上周持平,焦煤活跃合约期货结算价变动-4.8%。
中游方面,建材综合价格指数变动-1%,水泥、玻璃指数分别变动-0.6%、-5.9%。螺纹钢产量下滑加速累库,期货价格变动-2.8%。下游消费端,蔬菜、水果、猪肉价格分别变动-1.7%、2%、-4.5%。
一级发行:
发行量逐渐恢复,
发行成本较年前有所降低
年后信用债一级发行量逐渐恢复,最终实现超千亿元净融入。
2月10日至2月16日信用债一级发行1997亿元,同时总偿还量801亿元,最终实现净融入1197亿元,基本抹平前两周净融出规模。
上周统计到2只取消/推迟发行信用债。
总规模和频率属于较低水平。
一级发行成本方面,发行成本较年前水平更低。
上周AAA、AA+和AA/AA-级平均票息分别约为2.11%、2.36%和2.57%,相比年前最后一周分别下行10bp、9bp和19bp,新发AA/AA-频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信用债估值全面反弹,信用利差再度被动收窄。
上周各等级、各期限收益率全面上行,上行中枢约6bp,各等级幅度较为一致,长期限调整较少;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且幅度在10bp左右,最终各等级、各期限信用利差再度被动收窄,中位数约4bp,低等级、长期限收窄稍多,AA级5Y最多收窄8bp。
各等级5Y-1Y期限利差小幅收窄,3Y-1Y持平,
AAA级、AA+级3Y-1Y等级利差基本持平,而5Y-1Y则整体收窄3bp左右;
AA-AAA等级利差全面收窄,
其中1Y、3Y、5Y收窄幅度分别为3bp、1bp和5bp。
城投债信用利差方面,上周各省信用利差普遍收窄9bp左右。
其中估值整体偏高的青海和云南利差平均数分别收窄17bp和11bp,其余省份利差收窄基本在10bp左右。
产业债信用利差方面,上周各行业利差小幅收窄,但幅度仅6bp左右,略跑输城投。
房地产行业AAA级估值继续下行,但AA+级仍有调整,全行业利差中位数收窄6bp,略跑输城投。
二级成交方面,换手率已恢复至年前水平,换手率前十基本为国央企。
上周高折价债券数量维持较低水平,均为房企债,折价频率高且幅度居前的地产主体包括阳光城、碧桂园和万科。
从单个主体估值变化看,利差走阔幅度居前和收窄幅度居前的城投均分布较散;产业方面,利差走阔幅度前五的主体均为房企,受行权等因素短期估值波动较大,走阔居前的房企为富力、碧桂园、旭辉和奥园。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本文假设行业发展导向、信用债发行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保持相对平稳,如政策出现超预期转向,将对市场行为产生巨大变化;
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本文假设央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超预期放松和收紧的可能性均存在,将影响报告预演结果;
经济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本文假设国内经济增速较为平稳,而经济增长超预期回落和超预期复苏的可能性均存在;
信用风险暴露超预期:本文假设信用债风险整体稳定,个别主体信用风险事件不会对整体信用环境产生影响,而一旦出现超预期违约主体(如城投平台等)将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数据统计可能存在遗误:由于信用债、地方债发行及成交等数据涉及人工筛选处理,存在遗漏的可能性。
|
债市策略研究,流动性&机构行为等
qisheng@orientsec.com.cn
18930809670
|
|
转债研究,策略&行业&个券分析等
dulin@orientsec.com.cn
17611226630
|
|
宏观利率研究,固收产品研究等
wangjingying@orientsec.com.cn
15674975413
|
|
信用研究,产业&城投&二永债等
xupeixiang@orientsec.com.cn
13317003002
|
本文节选自东方证券研究所2月18
日发布的研报
《如何看待节后债市调整》
分析师:齐晟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1120001;杜林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2080004; 王静颖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3
分析师申明
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与其在本研究报告中所表述的具体建议或观点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免责声明
本证券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由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制作及发布。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的全体接收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本报告被转发给他人。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同时,本公司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本公司会适时更新我们的研究,但可能会因某些规定而无法做到。除了一些定期出版的证券研究报告之外,绝大多数证券研究报告是在分析师认为适当的时候不定期地发布。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未来的回报也无法保证,投资者可能会损失本金。外汇汇率波动有可能对某些投资的价值或价格或来自这一投资的收入产生不良影响。那些涉及期货、期权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因其包括重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本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间或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将报告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之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经本公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刊载或转发的,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