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来源:儒风大家
(ID: rufengdajia)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
朗读音频
这样的家庭,内耗不断,令人窒息,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反之,稳定情绪,和缓语气,家庭和睦,再穷也能发家。
一个家,换个语气,就是换个运气,以下这6种语气,早换早受益!
家人听到后,只会浑身难受,好似有股无名怒火压在胸口。
比如:家人问东西在哪时,明明可以说“我不知道,你找找。”
一个简单的陈述,就能给出答案,却非要带着讽刺,用反问句噎人。
这些反问,看似无心,实则伤人,反问多了,情也淡了,矛盾也多了。
沟通是一门艺术,多用陈述句,少用反问句,心平气和说话,家庭关系也就和谐了。
和家人说话亦是如此,比起强硬命令,柔言软语更有用。
就像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疾言厉色地说:“下次再这样,我决不轻饶!”
孩子被批得体无完肤,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若是温和地说“下次一定努力,我相信你可以的”,孩子才会备受鼓励。
你的语气越硬,姿态越高,越容易激起怨愤,产生逆反心理。
语气柔和,表达诉求,说出期许,让家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爱意流动间,家才会越来越好。
作家林清玄小时候家境贫苦,母亲整日为生计奔波劳碌。
但比起其他穷苦人的怨声载道,母亲从未说过哀怨的话。
他回忆说:“幼年生活虽然艰苦,但童年记忆却是幸福的。”
恰恰是母亲言语的积极,扭转了一家人原本不幸福的命运。
在家中,多说乐观向上的话,把日子往好处盼,再难的处境也能否极泰来。
杨绛说:“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
与其责备,不如宽慰,凡事多体谅,宽宥家人的疏忽和过失。
一万句高高在上的“都怪你”,都不如一句体贴的“没关系”。
得理也饶人,才能让感情逐渐升温,又何愁人不和、家不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谁是十全十美,亦不能顺风顺水。
每个人都可能受挫的时刻,比如工作不顺心,感情不如意。
身为亲密无间的家人,千万拿事不关己的态度,用刀子嘴出言嘲笑。
比如,孩子恋爱分手,你说:“你也就这眼光了,我看不咋样。”
哪怕你的本心是想安慰鼓励,可话说出口,就成了贬低讥讽,让对方大受打击。
学会共情,将心比心,才能给予家人源源不断的力量,将日子过得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