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他到底算不算坏人? 咱都知道,遇到好 ... ·  昨天  
哈尔滨交通广播  ·  925教你学诵读 | 奔跑的河流 ·  昨天  
哈尔滨交通广播  ·  925教你学诵读 | 奔跑的河流 ·  昨天  
ONE文艺生活  ·  白天上班晚上做主播,00后流行打两份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一个家,换个语气,就是换个运气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2-17 20:20

正文

图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图片

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ID: rufengdajia)

言由心生,境随心转。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 朗读音频

图片


《姜斋文集》中有一句话: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

多少家庭不和的根源,都在于表达不当、言语不节。

明明可以好好说话,却语气生硬,没两句话就能开吵。

这样的家庭,内耗不断,令人窒息,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反之,稳定情绪,和缓语气,家庭和睦,再穷也能发家。

一个家,换个语气,就是换个运气,以下这6种语气,早换早受益!

01

反问,不如陈述

《礼记》有言:“恶言不出于口。”

而说话时,最伤人的语气是什么?

毫无疑问,排在第一的就是:反问语气。

因为反问,包含否定和贬低双重意味,攻击性最强。

家人听到后,只会浑身难受,好似有股无名怒火压在胸口。

比如:家人问东西在哪时,明明可以说“我不知道,你找找。”

但一开口却是“你自己没长眼睛?不会自己找?”

一个简单的陈述,就能给出答案,却非要带着讽刺,用反问句噎人。

这些反问,看似无心,实则伤人,反问多了,情也淡了,矛盾也多了。

沟通是一门艺术,多用陈述句,少用反问句,心平气和说话,家庭关系也就和谐了。


02

强硬,不如柔和

大家都听过北风和南风的寓言故事。

北风用蛮力让路人脱掉衣服,结果适得其反。

南风出手,吹起柔弱的暖风,反倒如愿以偿。

和家人说话亦是如此,比起强硬命令,柔言软语更有用。

就像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疾言厉色地说:“下次再这样,我决不轻饶!”

孩子被批得体无完肤,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若是温和地说“下次一定努力,我相信你可以的”,孩子才会备受鼓励。

《道德经》中说: “柔弱胜刚强。”

你的语气越硬,姿态越高,越容易激起怨愤,产生逆反心理。

语气柔和,表达诉求,说出期许,让家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爱意流动间,家才会越来越好。

03

沮丧,不如积极

《醒世恒言》中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养一张富贵嘴,说积极向上的话,才有福气临门。

反之,消极悲观,丧气话连连,再好的运势也会消散。

作家林清玄小时候家境贫苦,母亲整日为生计奔波劳碌。

但比起其他穷苦人的怨声载道,母亲从未说过哀怨的话。

他回忆说:“幼年生活虽然艰苦,但童年记忆却是幸福的。”

恰恰是母亲言语的积极,扭转了一家人原本不幸福的命运。

言由心生,境随心转。

在家中,多说乐观向上的话,把日子往好处盼,再难的处境也能否极泰来。


04

责备,不如宽慰

杨绛说:“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

遇事时,揪着家人的过错不放,站在道德高点去指责。

不仅挽回不了损失,还会滋生新的矛盾和纷争。

次数多了,感情再深,关系再亲密,也会渐行渐远。

与其责备,不如宽慰,凡事多体谅,宽宥家人的疏忽和过失。

一万句高高在上的“都怪你”,都不如一句体贴的“没关系”。

得理也饶人,才能让感情逐渐升温,又何愁人不和、家不兴?

05

嘲笑,不如共情

古语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谁是十全十美,亦不能顺风顺水。

每个人都可能受挫的时刻,比如工作不顺心,感情不如意。

身为亲密无间的家人,千万拿事不关己的态度,用刀子嘴出言嘲笑。

比如,孩子恋爱分手,你说:“你也就这眼光了,我看不咋样。”

哪怕你的本心是想安慰鼓励,可话说出口,就成了贬低讥讽,让对方大受打击。

家,本是最温暖的港湾,是坚实的后盾。

学会共情,将心比心,才能给予家人源源不断的力量,将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0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