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三亚的旅游数据:春节消费没那么高
(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
-
今年受到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影响,我们又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春节期间往往是消费的旺季,从今年春节期间消费数据来看,尽管电影票房、线上购物等消费高增长,但消费的总量可能是明显受到冲击而走弱的。例如比较典型的,根据三亚市公布的数据直接测算,今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与
2019
年的正常水平相比可能下滑
7
成以上。消费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下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和消费数据。
-----------------------------------------
今年受到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影响,我们又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春节期间往往是消费的旺季,从今年春节期间消费数据来看,尽管电影票房、线上购物等消费高增长,但消费的总量可能是明显受到冲击而走弱的。例如比较典型的,根据三亚市公布的数据直接测算,今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与
2019
年的正常水平相比可能下滑
7
成以上。消费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下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和消费数据。
1.
就地过年:人口流动明显减少
人口是影响经济活动的关键变量,往年春节期间,出于返乡过年、假期旅行等因素考虑,全国性的人口流动会明显增加。
而今年受疫情局部爆发、“就地过年”的影响,人口远距离流动明显减少。
今年从春运开启,铁路、民航等客流量便远不及往年同期,在除夕之前,全国日均旅客发送量仅为
1800.7
万人次,较
2020
年同期下滑
76%
。临近假期结束,客流量同比增速虽然回升转正,但主要是因为去年疫情爆发后人口返程受限导致基数偏低。与
2019
年同期相比,今年春运启动以来客流量的降幅始终超出
7
成。此外,高速平均拥堵里程较往年同期也大幅下滑,体现出今年的春运
“
遇冷
”
。
在返乡和外出旅行减少的情况下,大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相对活跃。
例如,春节前一线城市人口净迁出规模明显少于往年同期,市区内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市内交通明显要比往年春节期间活跃,例如深圳、杭州等城市春节期间的地铁客流量都比往年同期要高。
2.
哪些消费高增长?
“
出行减少
”
相关的
从春节期间的消费情况来看,与人口出行减少相关的部分消费维持了高增长。
例如,主要类别的线上消费维持高增长。
春节前夕,为了推动居民消费增长,
1
月
20
日商务部启动了为期
30
天的
“
网上年货节
”
。截至
2
月
16
日,这一活动接近尾声,带动全国的网络零售额达到
8638
亿元。
2
月
4
日至
2
月
15
日,
“
春节不打烊
”
发货量是
2019
年农历同期
4
倍,国内四家电商快递公司发货量达到
2019
年农历同期
8
倍以上。今年春节假期,快递揽收和投递日均件数分别是
2019
年和
2020
年的
6.8
倍和
3.6
倍。
依据饿了么平台发布的数据,春节前夕一线城市的异地消费者订单显著增多。而在除夕前三天,单人份的外卖订单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其中在外来人口集聚的深圳,这一类型订单比去年增长
2.5
倍。
电影票房高增长:“闷”在城中,多看电影。
今年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强势反弹,大年初一的当日票房达到
16.8
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而在整个假期,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
75
亿元,比
2019
年春节档的总票房高出
33.6%
,也因此跃居史上最强春节档。这说明在
“
就地过年
”
的政策带动下,居民观影需求大幅提升。
3.
消费总量偏弱:负面冲击较大
但从春节期间消费的总量来看,就地过年对消费的影响仍是偏负面的。
往年春节期间,居民返乡过年、出去旅行,都会对消费带来很大的提振作用。但今年返乡减少、出行减少,对消费的总量构成了负面冲击。
例如,根据商务部的统计,
2021
年春节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到
8210
亿元,虽然较去年大幅增长了
28.7%
,但这主要是因为去年疫情影响大、基数偏低导致的。从往年情况来看,黄金周的消费增速和社零消费增速有较高的相关性,
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消费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恢复态势,考虑到去年春节的低基数,今年春节黄金周零售和餐饮同比增速应该在
40%
以上。而现在增速不到
30%
,说明受到疫情防控收紧的影响,整体消费短期偏离了去年底的复苏通道,就地过年对总量消费的影响明显是负面的。
从个别省市公布的春节黄金周旅游数据也能看出这一点。
例如以往春节假期,三亚、海口等城市都是国内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但根据官方公布数据,今年春节假期三亚市共接待游客
74.32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7.6
亿元;而两年前的
2019
年春节,三亚市共接待游客
99.6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03.85
亿元。所以如果通过数据直接测算,今年春节期间三亚旅游收入相比
2019
年降了
7
成以上。其它一些省市春节期间的旅游收入也下滑不少,例如福建、天津、广东、云南、四川春节期间旅游收入相比
2019
年都下滑
5
成以上。
旅游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受到人口流动的限制。
以北京市为例,与未受疫情冲击的
2019
年比较,
2021
年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旅游的人数下滑
18.3%
,旅游收入和人均花费更是分别回落
48.1%
和
36.5%
。从结构上来看,本地人
“
在京游
”
带来的旅游收入相比
2019
年是大幅增长的,而外地人
“
来京游
”
带来的旅游收入却是大幅下滑的,拖累了整体的旅游收入。
所以综合来看,尽管春节期间部分消费确实表现亮眼,但疫情局部爆发、人口流动减少,对消费总量的影响仍是负面的。如果消费延续去年底的恢复通道,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今年前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可能会接近
40%
,但如果考虑到就地过年对消费的短期冲击,前两月社零增速可能会明显低于这一水平,这意味着消费的恢复通道再度受到了疫情影响。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影响不容忽视:“碳中和”如何推进?——碳中和系列研究之一
(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春节不返乡:扰动多少宏观经济?(海通宏观 梁中华)
财政的不“急转弯”——2021年政策分析系列二(海通宏观 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