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统武学
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武学为宗旨,立足于武学的应用和实践,深度挖掘武学登堂入室的方法和捷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统武学

太极的核心机密——“腰脊脱钩”

传统武学  · 公众号  ·  · 2024-12-26 07:00

正文

练太极如造枪, 99% 都造好了,弹药也装好了,要发射了突然发现没有扳机!只好把枪当烧火棍用。太极的扳机在哪里?

——腰脊之间那个无形的“勾”!

由推手正打拳。推人得机得势时,上身棚住,甚至通过有意上棚借劲,松一下腰,再迅疾合住腰脊迅疾发放。这就是腰脊脱钩。这就是李亦畬说的 :

“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松腰脚认端等的”。

棚着对方如同挑水,腰脊脱钩,如同挑水到家往水翁里倒时,先要把水桶从扁担勾上摘下来倒,不是一撒手,连扁担一块扔了!

打拳耷拉手臂,推手松手臂,是太极拳常见的错误。你一动手臂人家不就知道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靠的就是上面不动下面动,前面不动后面动,外面欲动里面先动——先在心,后在身。

网上业余推手变成了抖手臂的小儿游戏。试问,你打拳时这么打吗?

沈家桢叙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

他有一个朋友,练习太极拳有年,功夫上不了身,因为只动手臂不动腰身。后经人指点,做了两幅薄夹板轻轻夹住双腕,仅允许手腕有小的弯曲。这样就将此前手上的动转移到身上去了。一经运到身上,就能节节贯穿,功夫很快就上身了。不在手上而在身上,不在身上而在腰上,不在腰上,而在腰下!

试想,一个手部僵残的人怎么拿东西呢?怎么打人呢?打拳时再勿只在手臂上做文章了,动腰腿脚步,腰腿求之,就当自己是一个手臂机器人。

打拳不靠动手臂,难道推手时就能吗?万万不能!

太极拳为什么要抱球呢? 不就是无论如何旋转,就是不许对手进你的放守空间吗?

引进落空是这个球越练越小,练成了小绒球(孙禄堂对太极拳的比喻 ) 和网球时的事,炼至和网球一样大小,一样柔韧有弹柔时,也不让他把劲扎到你的球里面去,让他的劲和人围着你的小球转,牵着他的牛鼻子走。练至此境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更不用松手动臂了。

得机得势时能腰脊脱钩,这只是初级的东西。这种初级的东西有了,太极拳才可以算得上功夫。高级一点的东西,就是失机失势时仍然能腰脊脱钩,化被动为主动。怎么做呢?

被推欲仰时人的本能反应都是反抗,越反抗越被推出去,越棚越让人家借劲,发你越狠。轻棚一下,腰一松,腰脊脱钩,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或反击,或借劲雀跃而出,视情况而定。

杨班候的——巧挤欲跌需雀跃, 是以敏感的反应,灵活的步法,达到和对方脱钩,把对方的劲摘开的目的。

雀跃,就是象小鸟一样双腿蹦。但是仍然要腰脊脱钩,借劲而出。我练的杨班候秘传太极拳就有这样的雀跃步动作。

腰脊脱钩具体的训练方法有 : 正身定步腰脊脱钩、正身后仰腰脊脱钩和活步腰脊脱钩等多种形式,不一而足。前面的文章中介绍过的金刚铁板桥推手就是其中的一种,大家可以试试。

总之,不能松腰反击,不敢后仰旋转,不敢后弯腰旋转,不能雀跃而出,只在手上下搅动瞎扑棱,都是没有自信,功夫不到家的表现。 (本文完)

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传武,需要真正的传承才行。 现在 传统武学会员(第八期) 已经开始招募,五月份开课,里面有很多各拳种优秀的功法,包括桩功、试力、内功、肩胯训练、技击、养生等,愿自己在武学路上少走弯路的朋友, 请关注 传统武学会员招募书(第八期) ,可以加罗山主微信: 1 8513683927进行交流


附:
见证传武 相约临汾洪洞:传武2024十一培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