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玩收藏
中华收藏网以“互联网+艺术品+金融+拍卖”创新模式, 是一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拍卖、鉴定评估、书画定制、网上开店、网上展览、手机版鉴宝、软闻发布、行家交流等线上下合作共赢平台。欢迎您,尽在“玩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单  ·  百搭万能的复古运动鞋,来 5 双 ·  22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武定鲜花且盛开 元谋黄瓜正当时 ·  15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这里的绿电“AI”了“AI”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玩收藏

功德无量的民间收藏:在险与恶、苦与乐中前行

玩收藏  · 公众号  ·  · 2020-02-20 13:44

正文

这些年来,我们总在被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的信念鼓舞着,另外又被藏家反馈的意见包围着,藏家们总在担心一件事,我们的收藏到底是合法? 还是违法?

一个简单而且通俗的民间收藏,却被我们搞成了世界上最难解释的行为。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云里雾里什么都找不到北!

什么是文物,不清不楚!

古陶瓷鉴定,不明不白!

祖宗文明,任意糟蹋!

面对“国宝”,视如草芥!

对于民间收藏,也就大帽子横飞了!

据相关资料,目前,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约有1800万件,近10年走私出去的文物是八国联军抢走的30多倍。

除了走私出去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因国家不承认而被打上“工艺品”标签正大光明出去的。

改革开放后,出土文物由国家馆藏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流向民间。

或许是国家的无可奈何,民间收藏家主动承担起了拯救出土文物、保护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物最为诱人的,不是身价几何,而是其中所富含的历史、艺术、科技等诸多信息。

收藏文物,可以说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

在普通人眼里,文物有价,而在收藏家眼里,文物无价——因为它们不可再生,因为文化无价。

收藏家,都是热爱、痴迷于中国文化的一类人。

心中怀有这样的爱,收藏家才会为其乐,为其喜,为其苦,为其悲,乃至为其死。

真正的收藏家与艺术品投资者完全是两类人,在收藏家眼里,珍爱的艺术收藏与市场行为无关。

时下的收藏界流行自封或互捧,“专家”、“大师”多如过江之鲫,而全民收藏的热潮更是造就了多如牛毛的所谓收藏家。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中间又有多少人才收了几张字画或几件瓷器,就自认为是收藏家?

更有甚者,分明是个旧货小贩,买进卖出,久而久之便冠冕堂皇自行“册封”。

其实,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个收藏爱好者或投机商而已,他们与收藏家有本质区别。

他们的收藏不过是金钱的汇集或附庸风雅,并非精力与心血的凝聚,而收藏家的目的则是“藏物”,而非“藏钱”。

有多少收藏大家藏物藏宝聚珍,著述等身,生活却简朴得令人惊讶。

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收藏家是清贫的书生,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然而,想要在收藏界有所成就,除了雄厚的财力、过人的魄力,还要有出色的眼力,眼力才是成就大收藏家的关键。

一名真正“玩古玩的人”,才能深得玩古“三味”:

首先,古董蕴涵的是文化。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面前,即使学富五车,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其次,收藏古董考验的是心态。

收藏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除了文物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物的升值潜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鉴赏知识,才有可能去伪存真,因此,搞收藏必须摆正心态。

再次,古董收藏体验的是快乐。

拥有心爱的藏品和求取知识的乐趣,常人往往无法体会和理解。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而精深的文化,造就了璀璨的历史文物。

从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到金缕玉衣、唐三彩、青花瓷,每一件文物上都打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鉴赏、收藏、研究古董是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说,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让历史点亮未来。

没有民间收藏的先知先觉,奋不顾身的保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