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就是有天赋,不愧表弟称号。
所以……看到视频的我有点激动,为找小帅哥,真的追到了广州——
我见到他才知道原来小表弟只有6岁啊!
3岁半,他就开始玩篮球;4岁左右已经开始跟爸爸学打篮球了。之后上篮球课,还参加篮球俱乐部。
人家也有名字,叫张梓睿。
小梓睿有打篮球的天资,这是明摆着的事实,遗传基因也不容置疑——梓睿的爸爸是体育老师,并且喜欢打篮球。
只不过有一件事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我问小表弟为什么他篮球能够打得这么好时,他认为这些都是因为爱好和努力。
原来——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打篮球有先天优势!!
“我们告诉他:
篮球打得好,是你自己坚持不懈付出努力的结果,
而绝不是什么天赋。”梓睿爸这样向我解释。
也对。要说小梓睿现在打得这么好,是从4岁开始一直训练的结果:平时每天自己至少练习一个小时。周末上一节篮球课,和自己练习的时间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两小时了。
虽说练篮球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但不练肯定也没法打这么好啊。
心理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们如要激励自己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赞扬和勉励他们的刻苦努力,而不是夸奖他们聪明。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选择412名11岁儿童进行6次实验发现,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往往变得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最重要,一遇挫折就彻底灰心丧气,不愿选择新的或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宁愿相信自己已经坐拥这样的实力,不通过努力学习就可获得高分,否则就是“不聪明”的。
而那些被夸奖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更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相信努力可以实现成绩的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刻苦学习而提高的,从而孩子会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有天赋却不告诉他,这样孩子才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不然,像仲永那样,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即便我们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旁人夸孩子“聪明”“有天赋”怎么办?
今年3月,6岁的小梓睿参加了“华蒙星杯”第一届全国幼儿篮球联赛,在比赛中表现很出色。
“孩子打得真棒,太有天赋了!”
在众人的赞美下,小家伙难免有些飘飘然。
该怎么办?
梓睿爸特意找了一些比梓睿年龄稍大、实力强于他的对手来进行对抗。
这样做不仅让他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还能让他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获得更大进步。
几年来几乎每天都坚持的练球让小梓睿养成了做事专注、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这种品质得以贯穿,比如下象棋,看课外书……
而且因为球打得好,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肯定,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今年刚升入一年级,小梓睿很快地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学习也显得轻松。
专注、坚持、自信,这三种品质将让孩子受益终生,这是篮球带给小梓睿最珍贵的礼物。
其实不只是打篮球,任何一项活动——弹琴、下棋、唱歌、画画……也许孩子有天赋,但持久的兴趣和努力才能让他不断进步,并得到更多技能以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