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天域半导体、英韧科技、晶存科技、禾润电子、卓海科技、英诺赛科、强一半导体等半导体企业上市进程迎来新阶段。
记者 | 陈美
英诺赛科之后,又一半导体公司向港交所发起冲击。近日,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域半导体)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招股书显示,天域半导体是一家碳化硅外延片公司,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一位半导体投资人士告诉创投日报记者,碳化硅外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碳化硅器件的性能。
“目前,全球主要碳化硅外延片供应商,包括日本的罗姆ROHM、日本的昭和电工、瑞士的意法半导体集团、韩国的SK Siltron等国际企业,国内则有中国的天域半导体、厦门的瀚天天成电子和中电科半导体等。”
时间回到1年多前,天域半导体斩获约12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比利时基金、广东粤科投、南昌产业投资集团、嘉元科技、招商资本、乾创资本等。而在更早前的2021年7月,哈勃投资作为第一位投资人,就入局了天域半导体。彼时,哈勃投资出资7000万元,参与了天使轮融资。之后,比亚迪、晨道资本、尚颀资本等一众产业资本参与了天域半导体的A轮融资。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在A轮融资中,比亚迪、晨道资本、尚颀资本三大投资机构,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其中,晨道资本的主要出资人是宁德时代,近年来这家机构主要投资于能源电力、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领域。
上述半导体投资人士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碳化硅外延片的原材料碳化硅(SiC)单质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5G、物联网、电动汽车等领域。最早哈勃投资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CVC机构们出手,大多是看中了碳化硅(SiC)在上述领域的应用。
招股书中,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天域半导体表示,受益于xEV(电动汽车)及光伏+ESS(能源存储系统)等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驱动了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
天域半导体称,xEV行业自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表现强劲,达到66.7%;而自2023 年至2028年预计将增加至36.2%。
在此行业背景下,在2023年12亿元的融资后,天域半导体估值一举突破百亿元,接近130亿元,晋升为广东东莞的“超级独角兽”。
受益于上述三大行业的增长,2021年度-2024年前6月天域半导体收入也实现过翻番增长的情况。报告期内,营收分别约1.55亿元、4.37亿元、11.71亿元、3.61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281.4万元、9588.2万元和-1.41亿元。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天域半导体营收和净利润显著增长,原因在于当年收到来自韩国客户的大额订单。招股书显示,2023年这家来自韩国的客户订单金额达到4.91亿元,占总收入的42%,订单需求为6英寸外延片。
但在2024年前6月,这家来自韩国的客户订单金额降至3596万元,在总收入的占比也收缩至10%。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期内,天域半导体的大额订单大多是6英寸外延片。
对于6英寸外延片收入的增长,天域半导体认为,主要是由于相对成熟的技术及更佳的成本效益。
但在毛利率上,天域半导体却出现波动。报告期内,其6英寸外延片毛利率走低,分别为23.3%、23.7%、20%和5.7%;相反,4英寸半导体外延片毛利率呈现走高态势,分别为13.8%、16.5%、53.2%和30.4%。在整体毛利率上,报告期内分别为15.7%、20.0%、18.5%、19.4%及12.1%。
毛利率的下滑,与市场竞争、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下滑不无关系。天域半导体在招股书中坦言, 在外延片平均售价上,公司策略性地降低售价以提高市场渗透率,导致碳化硅外延片的售价下跌。
“此外,受制于科技进步与效率优势,4英寸外延片市场预计将进一步萎缩,自2023年的54千片降至2028年的20千片,复合年增长率为–17.8%。而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6英寸碳化硅外延片平均售价,也预计由2021年每片的9377元下降至2028年每片的6560元。”天域半导体称。
除了天域半导体,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内半导体类公司扎堆冲刺IPO,英韧科技、晶存科技、禾润电子、卓海科技、英诺赛科、强一半导体等的上市进程近期都迎来了新阶段。其中,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公司英诺赛科已启动招股,意法半导体、江苏国企混改基金、东方创联、苏州高端装备作为基石投资人,认购了1亿美元的发售股份。
在招股前,英诺赛科吸引了东方国资、珠海高新投、毅达资本、海富产业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等一众投资机构的关注。
此外,英韧科技、晶存科技、禾润电子、卓海科技、强一半导体等纷纷开启IPO冲刺,分别处于上市辅导备案登记、IPO辅导验收等阶段。